APP下载

杜66块火驱大修井泥浆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0-11-06杨洋

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 2020年5期

摘 要:在杜66块火驱区域油井大修过程中,极易造成泥浆大量侵入污染,造成后续转注困难,吞吐引效效果变差。为此通过大量试验研究确定盐酸与氢氟酸为主体,复配有机酸、氟硼酸、缓蚀剂、抗酸渣剂等复合添加剂的高效复合解堵剂体系,优化组分浓度,确定配方组成为10%盐酸+4%氢氟酸+2%有机酸+10%氟硼酸+1%HSJ-2+1.5%QS-1+1.5%粘土防膨剂+1%表面活性剂+1.5%破乳剂,性能评价试验证明,新研制的高效复合解堵剂体系泥浆溶蚀率达到90%以上,岩心溶蚀率达到48%,岩心渗透率恢复达到90%以上,现场实施效果证明解堵效果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火驱;泥浆污染;酸化配方;复合酸化

1 概述

曙光油田杜66块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四段上部杜家台油层,属扇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含油面积4.9km2,地质储量3940×104t。油藏埋深800~1200m,油层平均有效厚度51.4m,平均渗透率0.781?m2,平均有效孔隙度25%,原油粘度300~2000MPa.s。自2005年开展火驱先导试验以来[1],火驱产量稳步攀升,最高达到358t,但随着火驱规模的扩大,部分油井因落物、套坏等问题达不到点火注气及吞吐引效要求,而这部分油井经过大修作业后,存在严重的泥浆污染问题,对火驱井网完善造成巨大影响。

2 主要研究内容

2.1 火驱大修井泥浆污染具体表现

杜66火驱区块平均泥质含量28%,目前地层压力仅为1.21MPa,油井大修过程中,由于地层压力低,泥浆比重大,容易造成储层污染渗透性降低,导致油井注气压力高、回采能力差。泥浆对油层的伤害表现主要为泥浆中聚合物对油层的吸附伤害、钻井液滤液侵入储层引起液体堵塞造成的水伤害、内衬套管完井时二次固井水泥进入地层等[2],现场表现为泥浆、铁屑、固相颗粒等大量侵入地层造成综合性堵塞,固井水泥在近井地带固化后形成封口作用,造成污染程度加剧,处理难度的进一步增大。

2.2 火驱大修井泥浆污染治理技术原理

火驱大修井泥浆污染治理技术的核心是高效复合解堵剂的研制。针对油层污染问题,常规土酸、有机酸、氟硼酸等解堵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泥浆污染问题,但作用单一,对地层压力低、泥浆侵入量大的深部堵塞问题效果有限。高效复合解堵剂主要由有机酸、无机酸、小分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酮醛醇以及离子螯合剂组成,具有较强的岩心溶蚀性及泥浆溶蚀性,通过施工方式优化,实现近井地带快速溶蚀与油层深部缓释反应相结合,具有处理速度快、作用距离远,岩心渗透率恢复性高等优点。

3 高效复合解堵剂配方研究

3.1 主体酸优选

通过对比目前常用的酸液类型,土酸、氟硼酸、硝酸、磷酸、有机酸对泥浆的溶蚀率分别为64.3%、33.7%、40.2%、21.6%和12.7%,土酸对泥浆溶蚀性能最好,故选择土酸作为主体酸。

3.2 主体酸浓度配比

在室温条件下,用不同浓度配比的土酸进行泥浆溶蚀性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氢氟酸浓度增大,泥浆溶蚀性能不断提高,在4%左右出现峰值,随后溶蚀性下降,原因是产生了二次沉淀[3],影响溶蚀效果,盐酸浓度的提高对泥浆溶蚀性能影响不大,主体酸最优浓度为10%盐酸+4%氢氟酸。

3.3 有機酸及氟硼酸对泥浆溶蚀性影响

在室温条件下,土酸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有机酸后泥浆溶蚀性能提高3%左右,基本对溶蚀性能影响很小,添加2%有机酸同时加入不同浓度氟硼酸后,整体性能提高接近10%,溶蚀率达到90%以上,选择2%有机酸+10%氟硼酸。

3.4 配方组成

高效复合解堵剂最终配方为10%盐酸+4%氢氟酸+2%有机酸+10%氟硼酸+1%HSJ-2+1.5%QS-1+1.5%粘土防膨剂+1%表活剂+1.5%破乳剂。

4 高效复合解堵剂室内性能评价

4.1 岩心溶蚀率

将岩心样品通过电动粉碎机粉碎、过筛、烘干,在岩心/酸液3g/40mL的条件下将酸液和岩心置于密闭容器中,在储层温度25℃下、恒温震荡水浴锅中充分反应,残酸液用已烘干、称重的定量滤纸滤出固体,求出岩心溶解率。通过试验对比,三种复合酸体系初期反应速度快,有效反应时间长,岩心溶蚀率均达到36%以上,其中FHS-2体系岩心溶蚀率达到48%。

4.2 泥浆溶蚀性

在25℃条件下,将岩心样品用现场泥浆饱和,测定饱和前后渗透率,随后将FHS-2复合酸体系驱替至岩心中反应24h,清水驱替后测定起渗透率。同时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药剂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酸体系对泥浆污染解堵效果明显,岩心渗透率恢复性均达到90%以上,随温度升高,泥浆溶蚀性能有一定降低,但达到90%以上。

5 现场应用情况

截至目前,技术已在杜66块火驱大修井注空井中实施4井次,同期对比注汽压力降低2.4MPa,阶段增液1457t,阶段增油1125t,其中曙1-39-043井实施火驱大修井解堵技术,措施后周期对比,注汽压力由16MPa下降到14.5MPa,注汽干度一直保持在75.5%,注汽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6 结论

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以土酸为主体,复配有机酸、氟硼酸及其他复合添加剂的高效复合解堵剂体系,优化了主体酸及添加剂的最优浓度,通过室内试验证实该体系对泥浆污染具有较强的溶蚀性,能够有效解决油层深部泥浆污染问题,现场试验证实该体系应用效果良好,为火驱大修井以及其他低压油藏泥浆污染解堵提供了新手段。

参考文献:

[1]许国民.杜66块火驱开发动态调控技术研究[J].特种油汽藏,2014,01(1):81-83.

[2]刘恒.钻井泥浆伤害解除试验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3(1):9-11.

[3]韦莉,等.蒙脱石与土酸反应的实验研究[J].油田化学, 1998,15(3):237-240.

作者简介:

杨洋(1987- ),男,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目前主要从事采油工艺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