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副感染通道主动感染免疫方法

2020-11-06王荣栓

速读·上旬 2020年6期

◆摘  要:本文对新冠肺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免疫方法,并从基本概念、事实根据、根本机理、方案和方法、功能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立足生物现代科技和中医经典理论,给予了详细说明和系统论证。

◆关键词:主感染通道;副感染通道;主动感染;免疫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副感染通道主动感染免疫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免疫方法,它能给当前中国和世界的抗疫工作提供快捷高效、安全廉价、决战决胜的战略武器。本文拟从基本概念、事实根据、根本机理、方案和方法、功能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立足生物现代科技和中医经典理论,给予详细说明和系统论证。

一、基本概念

人类医学史上有且仅有三种免疫方法:

1.用相近的病毒主动感染以培养免疫力如古老的种牛痘;

2.用科学方法研制低毒或无毒的疫苗以获得免疫力如乙肝疫苗;

3.通过控制群体的自然感染速度使群体普遍感染而获得免疫力的群体免疫法。

我们现在提出人类医学史上的第四种免疫方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副感染通道主动感染免疫方法。此方法和疫苗现已被中国专利局作为发明专利正式受理。

什么是副感染通道主动感染免疫方法?所谓副感染通道主动感染免疫方法是这样一种方法,它把正在流行的病毒直接作为疫苗,以外用的方式接种在人的主感染通道之外的副感染通道上,以培养人的免疫力的免疫方法。

这里说的主感染通道是指呼吸道,副感染通道则分别是饮食道、眼目道和肛肠道。所谓主感染通道,是指病毒在传播过程中真正致命和致重的那个通道;所谓副感染通道,是指主感染通道之外的其他感染通道。

副感染通道主动感染免疫方法与原有的三种免疫方法的本质区别计有三点:

一是把正在流行的病毒直接作为疫苗;

二是疫苗的接种是以外用的方式进行的;

三是疫苗是接种在选定的人体位置上。

正因以上三点,副感染通道主动感染免疫法具有快捷、廉价、安全、高效等特点。

二、事实根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副感染通道主动感染免疫方法的提出有三個事实根据。它们分别是:一个事实、一个实验、一个案例。

第一个事实根据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无症状患者的普遍存在。这个事实说明,人体的整个生理结构必然存在着这样一个被感染的通道,在这个通道上,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后能够产生抗体而不出现典型病例的身体反应的各种症状,这个感染通道只能是新冠病毒的副感染通道。

第二个事实根据是,有一个关于新冠肺炎的人体阻抗力的思想实验:随意找两个健康人甲和乙,二人可以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在两个人身上使用新冠病毒进行对这一病毒的阻抗力试验。共试验三次。第一次把同等数量和活度的病毒都分别涂抹在手臂上,结果是两个人的病毒阻抗力相同的最大;第二次,把相同数量和活度的病毒涂抹在两个人的双眼上,结果是两个人的病毒阻抗力相同的最小;第三次,把相同数量和活度的病毒一个涂抹在双眼上,一个涂抹在双臂上,结果是两个人的病毒阻抗力差别最大。这个思想试验证明,个体之间对病毒阻抗力的差异表现的是人体不同部位对病毒的阻抗力的差异,所谓个体之间的免疫力差异亦是如此。

第三个事实根据是,有一个活样本可作证明。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王广发老师,通过眼目道感染而只具有轻型症状,初期眼睛红肿,只是发了一天烧,吃了两片药就全癒了。这在疫情初始病毒毒性巨大,感染者重症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情况下,就足以说明,任何一个副感染通道的感染都比主感染通道的感染,其症状轻、伤害小,产生抗体和免疫的速度快。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副感染通道主动感染免疫方法的一个活样本。如果调整感染液的含毒数,如果使用肛肠感染通道,则一定是无症状的。

传统的医学理论不认可我们对这两个事实的认定和解释。它的基本思想是:新冠病毒的靶向明确,这两个事实与感染路径无关,只与人的个体之间的免疫力差异相关。对此,我们提出以下事实:

现代生理统计学告诉我们,正常的健康人的免疫力,由于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同类性,因而都处在同一个类别上,因而在正常人的同一类别的免疫力之间,不会存在无限大和无限小之间的差别。而如果没有这个差别,就没法解释同样是感染了新冠病毒,为什么有人丧生免疫力为无限小,而有人无症状免疫力为无限大。所以,用个体之间的免疫力差别解释不了以上两个事实。实际上,人们之间的免疫力的个性差异,表现的只是不同感染通道之间的差异。例如有症状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数,往往对应着病毒流行中,人的主感染通道和副感染通道的被感染概率的比例数。

三、根本机理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全部临床表现看,这个疾病主要有四个感染通道:

第一通道是呼吸道;

第二通道是饮食道;

第三通道是眼目道;

第四通道是肛肠道。

第一通道感染,病毒能直接攻击肺脏,速度快捷,来势凶猛。由于肺泡的空心结构,病毒对肺脏的侵害一般都是大面积后,免疫系统都不能很好地启动起来。这表现为免疫系启动和反应的迟钝性和滞后性。组织的损伤和功能的丧失都是致命的,一般都是重症,死亡率较高。

第二通道感染,病毒进入食道、胃肠发作之后,再从口腔进入上呼吸道,组织的损伤和功能的丧失虽然仅局限在口腔食道而不致命,但足以造成各种生理技能的明显变化。在此期间,免疫系统已经做出了适度的反应,一般都是中症,几乎没有死亡率。

第三通道感染,病毒进入眼球表面的组织结构,发作扩增并启动免疫系统后再进入上呼吸道,此时的人体损伤只局限于眼部,很难感染肺脏,因为在此期间人体免疫系统已经作出了适度的反应,并且组织的损伤和功能的丧失只局限于眼球的外部组织,因而一般都是轻症。

第四通道感染,病毒进入肛肠后,开始只能依附在肛肠的表层组织上,在表层组织上发作扩增后,人体的免疫系统立刻就会作出反应和应答。当病毒击穿肛肠的表层组织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前,人体既已产生了相当的免疫力。因而病毒只在肛肠内造成局部的外组织损伤和功能丧失,几乎没有可能通过人体内部的直通通道进入上呼吸道和肺脏;因而,肛肠通道的病毒感染,一般都是无症状者。

以上四个通道的感染机理是基于对新冠病毒的这样一个常规性认识:不管是大自然进化的还是生物界突变的,新冠病毒作为一个已经存在的新型病毒,它的最大特性就是通过在肺脏的繁衍和扩增能够对人产生致命伤害。这是由病毒的生物结构和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这是一个科学事实。又并且,新冠病毒在感染人时,不是一下子就进入血液和淋巴,然后进入全身,最后集中到肺脏以呈现靶向性。不是的,它首先作用于人的组织的上皮细胞,通过繁衍和扩増,然后才有可能大量进入血液和淋巴。问题就在于当病毒扩增到一定量时抗体和免疫力既已生成和形成。所以,所谓新冠病毒的指向肺脏的靶向性,只是它的主感染通道属性。

四、方案和方法

正是根据以上发病机理,上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副感染通道主动感染免疫方法中,我们选用肛肠这一副感染通道。而主动感染就是把正在流行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作为感染剂和疫苗,以外用的方式用于感染人的肛肠部位。接种疫苗之所以使用肛肠通道,因为肛肠通道可以实现无症状感染。之所以以外用的方式,因为这可保证病毒是涂抹在肛肠的外组织表面,而不是注射在人体的机体组织里。这可保证病毒在作用于肛肠的表层组织时即能激发免疫系统而产生抗体和免疫力。用作疫苗的制剂其含毒个数应控制在低剂量,这可保证病毒对肛肠表层组织的损失和功能的丧失既相当轻微,又足以保证对免疫系统的激发和启动。

在以上过程中,第一步是从流行病的病毒标本中分离毒株;第二步是把病毒置入培养液中进行繁衍和扩增;第三步是把扩增到一定量的病毒连同培养液,分装到医用胶囊里密封;第四步是对已密封的胶囊进行无毒包装;第五步是对已包装好的胶囊进行恒温箱封存待用。

在这一制作过程中,从病毒标本中分离毒株,应取最典型的毒株作为最后的样品,这就要求要把那些变异的毒株剔除掉。而病毒疫苗的扩增,建议使用鸡胚培养液,这可使疫苗的大生产成本每剂降到一个鸡蛋的价值之下。而扩增后的病毒封装,要注意使用确保病毒活性的,且不与病毒培养液有任何化学作用和反应的稳定材料。而已封胶囊的无毒包装,其外表消毒应不伤及内封的病毒疫苗。病毒疫苗的扩增,建议使用鸡胚培养液,这可使疫苗的大生产成本每剂降到一个鸡蛋的价值之下。

疫苗接种即主动感染时,由穿戴全副防护噐材的医护人员取出胶囊,直接把胶囊用专用的肛门推送噐安全地推入肛门里部。整个操作过程可在普通的医务室内进行。

如果用于治疗,主动感染的部位则选择眼目感染通道,因为这个通道免疫系统反应快,启动迅速。疫苗应做成液状便于滴入。

五、功能和评价

提出新冠肺炎的副感染通道的主动感染免疫法计有四个方面的功能意义:

第一是能快捷、廉价、安全高效地应对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

第二是能快捷、廉价、安全、高效地应对未来出现的类似流感型和新冠型的流行病;

第三是能与其他免疫方法相结合,较快地攻克久攻不下的疫苗和药品。

第四是能作为治疗方法用于临床救治被感染的新冠肺炎型患者。

我们应该承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副感染通道主动感染免疫方法是中医的古典理论和生物的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

从这个角度去评价,这个免疫方法的实质就是:在人体的卫气营血四个层次上,寻求人体有关免疫系统的反应和应答的最有效、最快速、最安全的层次,用正在流行的一定剂量的病毒进行感染,以获得免疫力。这较之群体免疫法的无约束、无定向、无定量的自然感染,在思路和方法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从这个角度去评价,这个医疗方法的实质,既是中医常讲的以毒攻毒,更是运用温病条辩的卫气营血理论,使用卫气层面的主动感染所形成的免疫力,去对抗和消灭正在营血层面肆虐的病毒的一种新型的疗法。这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是最为合理的思路和方法。

显而易见,副感免疫法将开辟人类医学的免疫和治疗的一个新时代。当然,这一免疫方法现在是刚刚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和验证。好在这一免疫方法的临床验证十分简单,甚至只有一个孤例就可证明其是否可行。在这里我郑重声明:作为副感通道免疫法的首倡者,我愿做第一个临床实验者,以身试毒,以命验方,为抗疫的胜利,为人民的健康甘作铺路石子。

作者简介

王荣栓(1947.11—),性别:男,民族:汉,职称:研究员、教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哲學、医学,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