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2020-11-06朱亚茹陈芳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2期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

朱亚茹 陈芳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躯干控制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將符合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其治疗前、后的躯干损伤能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分别采用躯干损伤量表TIS、简化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表明,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该康复训练方法整体疗效佳。

关键词:躯干控制;脑卒中;康复

躯干训练能够改善亚急性和慢性脑卒中后的躯干控制、坐位和站立状态的平衡以及活动能力,是改善动态坐姿的良好康复策略,尤其是在平衡力下降的患者中进行的一种安全的康复策略[1]。由于脑卒中患者四肢肢体功能障碍(其中远端肢体功能障碍的表现要重于近端)的表现要重于躯干,临床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患肢主被动运动、步行训练、电疗刺激等)一般仍是主要集中在肢体的功能训练上。随着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完善,中风后的躯干控制能力异常在国内也开始受到重视。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月于福建省某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0~73岁,平均68.3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初次发病、经MR(I或CT)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且在生命体征稳定12h之后能够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②年龄<75岁 ,病程半年以内,可达到1 级站立平衡。③患者及其家属在了解治疗过程的基础上接受治疗。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肺、肾等重大疾病的患者。②有严重认知障碍及精神障碍等主观不配合的患者。③存在关节挛缩畸形、双膝关节疼痛、关节炎、腰痛等无法配合运动的患者。④视力缺损等视力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均接受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及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等药物的基础治疗,防止卒中复发。两组的康复训练频率均为1次/d,45min/次,5次/周,共计8 周。对照组患者给予体位摆放及床上翻身、患肢主动及被动运动、坐位及站立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电疗刺激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躯干控制训练,具体内容如下:

(1)     桥式运动。背桥,每组5 次,共两组。

(2)     呼吸肌训练。缩唇腹式呼吸。每组5 次,共两组。

(3)     骨盆控制训练。①患者仰卧,屈髋屈膝足踏平于床上,双手分别置于两侧髂骨,指导患者做骨盆前倾—后倾动作,必要时给予帮助。每组10次,共两组。②患者立位,嘱患者做扭臀动作,即引导患者进行骨盆的左右移动倾斜训练。均为每组10次,共两组。

(4)     髂腰肌训练。①锻炼髂肌:患者仰卧,患侧下肢屈髋屈膝,髂骨前倾前倾伸展然后保持住,可用球做抗阻运动;患者仰卧,健侧下肢屈髋屈膝足踏平于床,患侧下肢屈髋屈膝均约90°并用手握住该侧髂骨,做骨盆上抬动作,可用球做抗阻运动,此训练难度较大,适合功能比较好的患者。②锻炼腰大肌:患者仰卧,健侧下肢伸直,患侧下肢屈曲足踏平并做向外打开—向内收起来的动作,注意缓缓得打开和落下,骨盆不要移动,手不要抓旁边的东西;患者仰卧,健侧下肢屈髋屈膝足踏平于床上,患侧下肢髋屈曲外旋、屈膝并把小腿搭在对侧膝上,做外展—内收的动作;患者仰卧,健侧下肢伸直,患侧下肢屈膝屈髋曲伴髋外旋,并尽可能保持在髋外旋状态下进行伸展运动(双手可帮助固定该侧骨盆),可以促进腰大肌更好得收缩。

(5)     核心肌群训练。以下均为MMT测评,当患者肌力为0~1级时,治疗师应给予一定的帮助;当患者肌力为2~3级时,不应给予帮助;当患者肌力为4~5级时,应施加相应阻力。①躯干前屈肌群训练。②躯干后伸肌群训练。③躯干旋转肌群训练。当患者肌力较强时,采取以下方法:患者仰

卧屈髋屈膝足踏平,双手Bobath握手肘伸直,努力做使一侧肩部抬起的动作,双手伸向对侧下肢,酌情保持3~5s,然后还原,重复对侧动作。在训练过程中应嘱患者配合动作呼吸,抬起时呼气,下放时吸气。均为每组5 次,共两组。

(6)     悬吊训练。①患者仰卧,治疗师将其双膝关节悬吊,在保持20s之后更换为侧卧位(患侧卧位和健侧卧位),重复上述动作。②根据患者躯干最大耐受力选择合适的弹力带。患者仰卧,用弹力带将患者腰部固定并连接扣件及主绳,调整适当的弹性阻力,治疗师一手控制患者双膝关节,另一手置于患者患侧髂前上棘,指导患者进行双桥运动,注意动作宜缓慢。均为每组5 次,共两组。

2     结果

2.1  躯干损伤能力TIS评分对比

2.2  简化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2.3  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比

3     讨论

脑卒中后,大脑的神经元往往受损,常出现肌张力异常、肌群神经功能障碍、躯干位置觉减弱、平衡功能障碍、姿势控制和稳定能力变差等,影响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临床常规康复训练一般仍是主要集中在肢体功能训练,过于关注肢体运动模式及动作的完成情况等。本研究在躯干控制训练的内容中添加了横膈呼吸训练(吸气与躯干伸展有关,呼气与躯干弯曲有关)、核心稳定性训练(包括核心肌群训练、桥式运动、髂腰肌训练、悬吊练习)及骨盆控制训练(骨盆既是躯干的支撑基础,又是下肢运动的驱动结构)[2]。核心肌群参与维持躯干稳定;髂腰肌为髋部肌肉,它促进躯干轴的形成,有支持和保护腰椎、保护骶髂关节结构稳定的作用[3]。

综上所述,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与接受结合躯干控制训练的常规康复治疗的偏瘫患者的TIS、FMA及MBI评分均有提高,后者较前者更能有效得提高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运动功能及ADL,帮助提高其运动质量。

参考文献:

[1]   Tamaya Van Criekinge,Steven Truijen,Jonas Schr?der,Zo?Maebe,Kyra Blanckaert,Charlotte van der Waal,Marijke Vink,Wim Saeys.The effective-

ness of trunk training on trunk control,sitting and standing balance and mobility post-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SAGE Publica-tions,2019,33(6).

[2]   葛明飞.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20,29(03):255-257.

[3]   彭亮.悬吊下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92-93.

猜你喜欢

脑卒中康复
超声低频对人工流产术后康复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