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语言特点浅析
2020-11-06赵恒
摘要: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为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伟大文化的一个缩影,其影响力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四大名著的语言特点也是各有独特风格的,《水浒传》的语言特点,语言明快、口语化强。《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西游记》的语言特点,诙谐风趣,生动活泼。《红楼梦》的语言特点,含蓄典雅,好语如珠。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其语言特点的细致,蕴含思想的深刻都为后人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关键词:四大名著;语言特点;思想观念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用具体语言形象人物刻画的方式和特点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其中对人物的刻画较为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三国演义》通过形形色色的政治事件和人物描写,展现出一副波澜壮阔的政治博弈画面。细腻的语言,严禁的脉络使得整个故事跌宕起伏,书中的人物也是各有特点,描写的文臣武将也是丰满多彩。《西游记》以浪漫的语言特点和丰富的传说,给我们构造了一个离奇的想象世界。然而,这个想象世界,依然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折射。那里有百姓的市井生活,也有安享现有统治秩序的贵族,当孙悟空举起金箍棒前来挑战这种秩序时,引得上下一片慌乱。《西游记》则是讲述了一个美丽的神话,寄寓了人们的感情和信仰。《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从家庭的琐碎中,描写了人生的大智慧。喝茶、宴游、痴男怨女的爱情到家境的没落。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一、《水浒传》的语言特点:语言明快、口语化强。
《水浒传》是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官府腐败欺压、水泊梁山逐渐壮大和朝廷招安以及招安后镇压方腊、王庆等各路反抗宋朝朝廷的政治势力,最后走向悲惨失败的故事,用艺术语言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北宋年间梁山起义从发生、发展,到最后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是起义的根源,用满腔热情歌颂起义的英雄豪杰和他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水浒传》的语言特点在表达上体现在虽然具有述说历史的框架和思路,但相当部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是很少有历史根据的,绝大部分是作者创造出来的。而这种想象和创造来自民间百姓之口,同时从元明杂剧中也吸取了很多的资料和案例。因此从根本上看《水浒传》的语言特点就有口话化的特征,作者是在这种基础之上又进行了细致的选择和精雕细琢的艺术加工,使《水浒传》成稿成为具有鲜明特色语言的文学作品。
《水浒传》中的通俗语言特点有些是从元杂剧转移过来的。较杂剧中的语言,既有相同用语,又更通俗明白。《水浒传》的语言基础是广泛应用的白话,主要是宋、元、明时期的北方方言口语为主,很多词语沿用至今。如:“仁兄”、“贤妹”、“俺”、“贱人”、“兄长”、“小弟”、“师父”、“弟子”、“恩人”等称谓。有些词语虽然现在词汇中运用较少,但看上去也能较容易知晓其中的含义。如:“端公”、“那厮”“、洒家”、“盘缠”等。有些词语由于社会发展、人口迁徙、历史演变等原因,现在已用的甚少,很难被人理解,但当时却是较为地道的人际交往口语表达。如“寻趁”(本为寻找之意,引申为到处取闹或寻找生活门路)、“鸟人”(指坏人,不仗义的人)、“老郎”(宋朝时期说话人对前辈的称呼,或指精明能干的老手)“、装幺”(装腔作势)、“罪犯”(罪过、罪责、与现代的“罪人”、“犯人”意义不同,有的单用“犯”)、“抢”(除强夺、争先之意外,还有冲闹、击打、行走不稳之意)、“太平車子”(宋时一种民间使用的四轮无盖大车,由几头牲口拖拉,行走缓慢、安稳,故称太平车。五十年代,苏北、山东一带农民还有这中载运工具)、“羹饭”(特指祭祀亡人的饭菜)等。
《水浒传》的语言特点有很多地方保留了民间各地艺人说书的相关回目,每回书的题目中又都用了通俗好懂、琅琅上口的对偶句式。如“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扬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梁山泊义士尊晁盖、郓城县月夜走刘唐”等,既有很强的总括性,又有语言的音律之美。还保留了说评书人的较多行话,拉近了文学作品与普通百姓的距离,给接受者亲近之感。每回书中开头以“话说”开启,结尾时以“且听下回书分解””作终,中间用“只说”、“再说”、“却说”、“且说”、“看官听说”、“只见”、“当下”、“话分两头”、“不在话下”、“且把闲话提过”,只说“正话”、“有话即长,无话即短”等,这些语言表达的特点极具艺术性,能迅速提起阅读者的精神,有利于进一步表述人物事件和具体的中心思想。
《水浒传》中的整体语言特点大多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者是刻画具体的人物形象,描写当事人的心理活动等。作者首先关注的点是通俗好懂,特别是经过后期的删减和修改,文章变得更加精炼,每个环节相关的故事内容也更加相互贴切,更能使人物事件具有生命力。
二、《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三国演义》的描述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三家归晋,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到魏、蜀、吴三国鼎立,再到司马氏建立晋朝近一百年间的政治、军事斗争。文字较为浅显、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深刻、情节曲折多变、结构层次分明。全书描写了这一时期社会各个阶层的矛盾,在语言表达上又将这些矛盾进行渗透与转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概括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大变,塑造出了一批当时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语言特点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手法详细刻画了约两百个人物形象,其中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司马懿、孙权、周瑜等人性格特点尤为突出。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的语言表达明显表现出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语言描写的核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描写加以歌颂,对曹魏集团则极力讽刺和鞭挞。从著作的语言表述中可以明显看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明化身,诸葛亮具有汉贼不两立、王也不偏安,六出祁山,一心只想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作者通过多处具体事件的表述,将他描述成忠臣的典范,他身上具备所有的高尚品德,最后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曹操则被描述成奸雄,他做人做事的理念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他既是雄才大略,又残忍、暴虐、奸诈。其实这与历史上的真实的曹操是不可相提并论的。真实的历史,曹操说的却是“宁我负人,休人负我。”作者加上“天下”二字这句话的意思和意义都产生的巨大的变化,由此也可以看出作者通过语言的描述来表达自己拥刘反曹的思想。另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关羽、刘备。关羽智勇双全、勇冠三军、义薄云天,他的故事如“温酒斩华雄”、“身在曹营心在汉”、“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等为后人所传颂,如此多的正面细节和笔法的描述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关羽的喜爱。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政爱民、礼贤下士、忠君报国,立志匡扶大汉的仁义典型。
《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并不是单纯的通俗白话,语言特点是半文言半白话的通俗文言表达。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因为《三国演义》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长篇历史演义,作者吸收了传记文学的语言成就,也深受之前传记文学的影响。相比于之前传记文学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方式,著书的时代是明朝,相对通俗的语言也就是指明朝当时的白话表达。但相比今天的语言,仍然有较深的文言文的特点。与今天语言表达还是差异较大。例如,在表示疑问、肯定、感叹等语气时,作者通常使用如“乎”、“矣”、“也”等。在称呼称谓用语,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叙述内容用语已与今天的语言表达大体接近,最大的差别是称呼称为用语,如“汝”、“吾”、“尔”、“公”等。在一些表示语气肯定或者转折的助词时,通常只用一个字,如“然”、“安”、“诺”等。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面较多,语言描述也较为宏大。在战争描述的语言特点上作者用细腻的描写手法,表现出每次战争的开始、发展和结果,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没有把主要的篇幅放在如何廝杀上,而是放在了各方实力对比和文臣武将的智谋武艺较量上。如赤壁之战在语言表达上大战之前描写孙权、刘备两家的合作,东吴内部的文臣武将纷争,诸葛亮舌战群儒,诸葛亮、周瑜之间的斗智,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群英会蒋干中反间计,借东风和火烧赤壁等的相关描述上。从语言特点上来看,运用了夸张、烘托、渲染、对比等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批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具体事件的发展状况。《三国演义》因其语言风格的独特性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三、《西游记》的语言特点:诙谐风趣,生动活泼。
《西游记》是以民间百姓传说中的唐三藏取经的故事和有关元曲话本及杂剧创作的基础上完成的。《西游记》前几回的叙述主要是孙悟空,从猴王出世、学艺、闹龙宫地府、再到大闹天宫等事件。此后章节描述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除魔战胜各种困难,最终取得真经,被封斗战胜佛的故事。书中规模宏大,情节跌宕、语言动人,作者想象极其丰富,书中对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各路神仙和妖魔鬼怪等形象刻画十分生动,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之一。
《西游记》中的语言特点是把善良的嘲笑和辛酸的讽刺结合起来的,是作者对于当时身处社会爱憎分明的表现。孙悟空绝对是作者大力颂扬的正面人物之一,但对孙悟空性格高傲的缺点,作者也是不断的加以嘲讽。《西游记》以取经人物唐三藏的活动为中心,进而展开情节。“大闹天宫”首先介绍了取经人物之一的孙悟空,又埋下伏笔,为他后来取经的命运做了铺垫。“江流儿”的故事交代唐僧的出世和取经的渊源是什么。作者笔下的九九八十一难也都通过取经师徒、天庭众神、西方众佛和妖魔间的错综关系,连续不断的展示出来。经历的磨难都相对具有独立性,错落有致,因果分明。
《西游记》的语言特点吸取了民间说唱和方言(淮安方言)口语的精华。在取经路上与妖魔交锋时,经常用独特的语言各自表明身分。交手后的时间,又以此烘托渲染气氛的热烈和紧张。在相关的人物对话中,白话形式的简单明确和独特方言的生动活泼相互交融在一起。如运用了“囫囵吞”、“一骨辣”、“不当人子”、“活达”、“了帐”等这些方言词语,使整个文章语言表达显得十分活泼。
《西游记》的语言特点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是奇幻,二是奇趣,小说通过作者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引人入迷的故事情节,通过语言的描述创造出一个神奇、多彩、绚丽的神话世界。艺术想象是多彩的、大胆的,奇特的、丰富的,在古今众多小说作品中很少有其匹配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近于神话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这本著作中,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妖怪,千奇百怪,丰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在奇幻的描写中作者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和世态人情的变化。
《西游记》的语言在人物、时间、情节等,乃至各路神仙和妖魔所用的法宝,武器,都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这些也都是凝聚着作者现实生活的体验而来,这些奇幻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具体的出处,透露出具体的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西游记》的语言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幻想象,就要数它的奇趣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娱乐性和传播性最强的一部作品。虽然师徒取经路上尝遍了险山恶水,妖魔鬼怪也是层出不穷,充满重重杀机,孙悟空的每一次胜利也都来之不易,但作者的细致描述和独具风格的语言艺术特色表达,让阅读者消除了紧张感和沉重感。整体的感受总是轻松的,总是充满愉悦的。
《西游记》的情节是非常有幽默感的,用冷嘲热讽的表达特点借其中的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来讽刺封建社会的黑暗之处。作品中作者撕去了封建帝王冠冕堂皇的外衣,抹去了如来佛祖头上圣洁的光环,暴露出人间百态的虚伪和丑恶面。全书总以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具体描写,以突出人物特点和不同的性格。总之,西游记独具特色,它的社会批判、调侃人世、人物塑造、事物诉说,场景描写无不带有强烈的诙谐幽默色彩。
四、《红楼梦》的语言特点:含蓄典雅,好语如珠。
红楼梦写于十八世纪中叶,内容大体为谈情。以荣国府的生活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悲剧及大观园中的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以其隐晦的语言表现手法、深切的情感表达、高远的思想见解,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红楼梦》含蓄的语言特点确切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塑造了人物的鲜明形象和对场景事物的具体描写。作者很少用过多的文字来描写表述某一事件,而是用极为含蓄的人物语言,通过人物性格、行动作风等描述刻画其思想状态和心理特征。如:金钏儿投井自尽后,宝钗来安慰王夫人这一章节。“宝钗笑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眼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儿,岂有这样大气的理,也不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这一席话,让人见识了宝钗的为了她认为所谓的“识大体、顾大局”不惜不分黑白、颠倒是非的冰冷形象。
《红楼梦》的语言特点中,作者通过具体的诗词等描述刻画其人物或事物的情感和状态也不在少数。如“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句话好像点出了整部《红楼梦》的主题。在大观园中的各色青春美好的女儿们,就像春天里美丽的花儿,尽情绽放着自己的人生.然而“春天”很快就过去,贾府很快衰亡.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的下场也是极为悲凉。
《红楼梦》用简练的语言极为细腻地表现出故事的具体情节、人物的详细心理以及丰富多彩的相关情景。如:中秋节众人在凸碧堂陪着贾母饮酒赏月品笛,尤氏则说笑话给贾母听,文中写道“只见贾母已朦胧双眼,似有睡去之态。尤氏方止住了,忙和王夫人輕轻的请歇。贾母睁眼笑道‘:我不过白闭闭眼养养。你们只管说,我听着呢。”这里写老人的情态如画,叫人过目不忘。也在一回里,“这里众媳妇收拾杯盘,却少了个细茶杯,各处寻觅不见,又问众人:‘必是谁失手打了。撂在那里,告诉我拿了瓷瓦去交收,好作证见,不然又说偷起来了。”“又说偷起来了”。作者的表达在细微处揭示了此时大观园的管理混乱,已经出现了衰败的景象。
《红楼梦》也较擅长写人物的对话,每个人的对话都富有性格特征。如:贾母与王熙凤的对话,贾母点头叹道:“我虽疼他,我又怕他太伶俐也不是好事。”凤姐忙笑道“:这话老祖宗说差了。世人都说太伶俐聪明,怕活不长。世人都说得,人人都信,独老祖宗不当说,不当信。老祖宗只有聪明伶俐过我十倍的,怎么如今这样福寿双全的?只怕我明儿还胜老祖宗一倍呢!我活一千岁后,等老祖宗归了西,我才死呢。”贾母笑道:“众人都死了,单胜下咱们两个老妖精,有什么意思。”说得众人都笑了。这番对话,作者写出了王熙凤思维的敏捷和伶俐的语言。
《红楼梦》用独特的语言描述了一部含笑的悲剧。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繁荣走向衰败的生活,通过各类语言艺术的运用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了他们的种种虚伪和贪婪。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衰落,也暗示了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
结束语:
四大名著的内涵,是博大而丰盛的,即便单纯从语言的特点方面来看,《水浒传》中语言极具口语化。语言生动、准确、明快、洗练、富于表现力。《三国演义》中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文采飞扬,富有音乐性,辞约意丰,耐人寻味,半文半白,多样统一。《西游记》中语言诙谐幽默,官话和淮安方言生动活泼相互融汇。《红楼梦》中语言含蓄典雅,好语如珠。怒骂嬉笑,皆成文章,注重炼字造句,推陈出新。四大名著其语言特点的细致,蕴含思想的深刻都为后人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从语言特点的角度来看四大名著只不过是研究冰山一角,四大名著的魅力远不止在语言上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王蒙.评点《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
[2] 沈伯俊.沈伯俊评点《三国演义》(上下册).北京:东方出版社,2018.
[3]鲍鹏山.鲍鹏山新批水浒(上下册).岳麓书社,2018.
[4]萨孟武.大家小书《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精装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赵恒(1985年—),男,汉族,河南浚县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空中乘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课题项目:
1、本论文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研项目“《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建设”(项目编号:A201923)研究成果。
2、本论文为四川省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民航院校人文通识教育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8—33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