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吐鲁番市维回民族关系研究

2020-11-06王丽丽白哈提古力买明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社区

王丽丽 白哈提古力?买明

摘要:新时代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保持民族关系和睦和谐对新疆落实总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对X社区维回关系的个案进行研究,并对本社区今后开展民族团结工作,持续强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给出建议。

关键词:民族团结;维回关系;社区

习近平同志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对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指示。关于新疆民族关系的研究非常丰富,但这其中关于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选择维回人口相对聚集较多的新城片区社区作为调研点,探讨分析当前维回民族关系。

一、X社区现状

(一)社区概况

X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9年2月,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位于吐鲁番是高昌区L街道最西端,虽然在行政划分上隶属于城区,但由于西靠乡村,在地域上是典型的城乡结合社区。辖区居民以城市户为主,少部分为农村户。其中,城镇户408户,1262人;农村户170户,624人;农村户主要以临近村Y镇X村农村户居民为主,与Y镇实行共同管理。

(二)民族人口概况

辖区内现有居民578户,1886人,其中维吾尔族1151人,占比61%;回族38人,占比38%;汉族10人占比0.9%。从数量来看,该社区由维、回、汉三个民族组成,主要以维、回两个民族居住,且维族人数多于回族人数,是典型的嵌入式居住城郊社区。

(三)居民的生活

(1)     服饰

维吾尔族传统服饰,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女性服饰以艾德莱斯花样为主,维吾尔族男性喜带花帽,尤以绿色红色最为喜爱,年纪大的女性一般戴头巾,穿长裙。回族居民着装偏素,男性喜带白色小圆帽,年纪大的女性喜戴套头纱巾。两民族居民中的年轻人穿着更加现代时尚,服饰穿着上基本没有差异。

(2)     饮食

维吾尔族群众吃饭主要以抓饭,拌面,各种馕为主,还有饺子,包子汤饭等等,早晚餐吃的较为简单,中饭吃的较丰盛。回族群众主食也以面食为主,与维族群众吃的差不多,但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丸子汤、九碗三行子、粉汤、油香等等。整体上两个民族在饮食上大同小异,整体相同但各有特色。

(3)     住房

社区中居民住房除去沿街的楼房外,其余绝大多数为平房(部分二层为窑洞房,底下0.5层,地上1.5层,也有几户条件好的盖了2 层),平房中,土木结构与砖木结构房屋均有,由于历史悠久,部分房屋还是历史风貌建筑。新建住房皆为砖混结构。

(4)     交通

由于辖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公共交通不是很发达,辖区居民家庭中普遍以电动车为代步工具,电动车几乎家家都有。小商贩主要以三轮电动车为主,因为三轮电动车即可以拉货,也可以代步。由于经济条件好了,辖区中不少的居民也都开上了小汽车。

(四)维、回族关系的历史

历史上本社区位置上是老的商业街,在多位老人的回忆中,此地各种商户聚集,维、回民族之间商业互动频繁,在平日的生产生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帮互助,总体上关系融洽。

二、社区维回关系现状

本文通过进行实地调研深入访谈,辅以问卷调查,通过民族分层、居住格局、民族习惯等对该社区回维关系进行分析。其中深入访谈30人次,发放问卷70份,其中回族35份,维吾尔族35份。问卷基本情况如下:

(一)民族分层与民族关系

(1)     职业结构

通过社区数据信息来看,全社区维回群众职业结构如下:

在此次參与调查的群众中,82%的维族群众从事个体工商业,13%的维族群众有正式工作%,5%的维族群众待业;86%的回族群众从事个体工商业,10%的回族群众有正式工作%,4%的回族群众待业。从问卷结果来看,两个民族在职业结构上基本上相同。

(2)     教育状况

通过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解,本社区居民受教育状况良好,基本都在初中、高中、中专这个层次,青年人中大学生比较多。大多数家庭比较重视教育,社区也出过好几个吐鲁番市高考排名很靠前,甚至是高考状元的学生,现在,大多数家庭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

(二)居住格局

分布上以新城路为界北边多为回族,南多为维吾尔族,延续了历史至今的居住格局。居住传统上维族群众家庭中还多以炕为主,做饭、吃饭一般都在炕上铺一块布或者摆一个桌子,大家就坐在那里吃;回族群众家中以大多以床为主,吃饭在地上摆饭桌。在房屋建筑方面,除去新建安居富民房外,维吾尔族居民家庭土木结构比例较多,回族群众加砖木房比例较多,装修风格上,维吾尔族家庭的装修风格更为华丽,炕上地上都铺地毯,富裕的人家墙上也挂精美的毯子做装饰。而回族家庭的装修相对较为简单朴实,没有过多的装饰。

(三)文化异同与民族习惯

(1)     民族语言

维吾尔族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日常生活中一般都使用维吾尔语。回族群众一般讲本地土话(西北方言),年纪大一些的回族群众很多都会说维吾尔语,是在大集体时代共同劳动中学会的。维吾尔族群众中,一些退休的老人们也会讲普通话,年轻人中特别是学生大部分上双语学校,普通话水平较长辈来讲普遍提高,书写也不成问题。两个民族在各个时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都没有受到语言的限制。

(2)     风俗习惯

在两个民族长期交流交往的过程中,一些风俗习惯逐渐出现了趋同的现象,比如过去维吾尔族群众办喜事一般不发请帖,而是去一家一户通知,但现在也开始发请帖作为正式的邀请。过去维吾尔族婚宴上主要是吃抓饭,来一桌人就上一大盘抓饭,宾客们坐在一起用手抓着吃。现在维吾尔族青年的婚礼一般都在宴会厅举办,一桌有十几个菜,菜品种类非常丰富,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回族的婚礼一般没有歌舞音乐,而现在回族青年的婚礼上也出现了很多歌舞节目助兴,很多人家结束时还要跳一曲热闹的麦西来甫,这和维吾尔族的婚礼有相似之处。

(四)族际交往

在对辖区的居民进行调研是,58%的回族居民认为与维吾尔族朋友走访密切,55%的维吾尔受访者认为与回族朋友走访密切,42%的回族居民认为与维吾尔族朋友走访不密切,45%的维吾尔受访者认为与回族朋友走访不密切。5%的回族居民无维吾尔族朋友,9%的维吾尔受访者无回族朋友。通过此项问卷结果,我们不难看出,本社区维族、回族居民族际间交往一般,通过深入访谈,大部分受访者表示,现在日子过的比较世俗化,也比较忙,朋友们之间走动的比以前少了,但是关系还在,有什么事情,都相互帮忙。

(五)族际通婚

关于族际通婚问题,在对居民的调研中发现,48%的维族居民认为族际通婚可以,42%的維族居民认为族际通婚无所谓,10%的维族居民对族际通婚问题不作回答;35%的回族居民认为族际通婚可以,40%的回族居民认为族际通婚无所谓,15%的回族居民对族际通婚不作回答。在访谈中得知,认为族际通婚可以的居民中,大多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大家都是中国人,只要男女双方能过好日子就好;不作回答的部分居民认为,双方毕竟不是一个民族,一些生活习惯还是不太一样,以后过日子可能会不太方便。从问卷以及访谈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本社区居民绝大多数都有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在面对族际通婚这个问题时,思想还是比较开放包容的。

三、新时期X社区维回关系的新思考

在访谈和调查问卷分析中可以得知,当前X社区维回民族关系总体较好,“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认识深刻。要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区,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 加强基层组建设,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干部定期开展各类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能力和服务群众本领,更好的为居民服务。在为居民服务的过程中要讲求方式方法,尤其是出现了发生在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时要特别注意,不能把一般的民事纠纷上升为民族问题。还要加强社区居民当中党员的培训力度,发挥党员在包括民族团结领域内的各个方面的带头作用,更好的创建更加文明、和谐的团结社区。

(2)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利用每周一升国旗活动、入户发放宣传资料,手机微信群推送信息等形式,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民族团结教育。强化居民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新疆历史的学习。在耳濡目染中自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 深化“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增强各族群众的向心力凝聚力。X社区为各族群众营造了更好的交往、交流、交融的条件,“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各族群众搭建了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这些都促使新时期的民族关系迈上新的台阶。今后还要强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让各民族群众共同参与,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各族群众通过共同参与,通过相互协作,加深交流,增进感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参考文献:

[1] 赵振明主编.新时期新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研究〔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

[2] 吴琼.新疆大开发中的民族关系及其调试。〔M〕新疆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王丽丽(1983-),新疆吐鲁番人。性别:女,民族:回,职务职称:管理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白哈提古力·买明(1984-),新疆吐鲁番人。性别:女,民族:维吾尔族,学历:研究生,职务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区域经济与对外开放

本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系统2019年度一般课题《总目标背景下吐鲁番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及观念变迁研究》的子课题。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社区
民族团结跟党走
社区大作战
民族团结之歌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坚持“四个着力”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