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方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魅力
2020-11-06周韵珊
周韵珊
[摘要]通常而言,方言是语言的地域性变体,同时也是地方语言文化传承过程中的衍生物。现阶段,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其表达方式的亲民化、表达语言的本土化,已经渐渐成为了吸引受众的主要话语选择。因而,对于方言节目主持人来说,其语言本土化策略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独特文化传承价值与现实传播效果。基于此,本文对方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本土化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方言节目;主持人;语言本土化;方言文化
在语言的范畴中,方言一直被认为是语言的内部变体。通常,在语言漫长的发展期间,由于地域的不同,因此,其所彰显出来的词汇、语法以及语音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文学视野角度上分析,所谓的方言,其主要将不均衡的状态,通过空间维度,合理的反映出来。所以,为了更好的让方言传承下去,我国很多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也强化了对方言文化的传播。
一、语言本土化与广播电视方言节目的文化价值分析
从宏观的角度上分析,针对语言来说,其是文化传播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载体。而对于文化本土化而言,语言本土化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内容。从整体的层面剖析,方言可以说是本土文化基因的重要符号,能够更好地对人们的情感进行获得,并且与人们产生情感共鸣,让人们更加认同本土文化,从而能够自主的接受本土文化。通过对方言的深层次研究,其能够将本土文化基因的语言符号有效的体现出来。在具体的发展阶段,尊重方言,最为关键的目的就是要将方言的灵活性以及表现力综合凸显出来,深入挖掘地方以及乡土文化,感知其魅力。
笔者作为本地颇有影响的粤语节目主持人更心有同感,鲜明的区域特征让广州话具有本土化、亲民化的优势。为保证节目效果更加良好,凸显出方言的优势,在主持阶段,必须更“接地气”。而这种“地气”首先表现在口语化、生活化的表达方式上。在普通话播音主持中,可以完全按照稿件内容读出来。但在广州话的表达中,就要把一些书面化的字词转换成日常口语。可以说,即使是新闻类节目,也不能完全按照书面语朗读,否则不仅显得生硬死板,还会让受众难以理解。此外,在其他类型的节目中,这种口语化的转换就显得更重要了。
二、方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本土化策略分析
一个节目在传播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主持人来吸引受众。同时,在与受众进行互动以及沟通期间,也必须要依靠主持人来带动。对于主持人来说,就需要更好的彰显亲和力以及吸引力。字音标准、口音纯正,这样的广州话让人听起来流畅舒心,但作为专业的广州话节目主持人,不仅要说出广州话的“音”,更要突显广州话的“韵”。
对于方言节目,其面对的群体具有较强的特殊性,都是基于共同语言文化而凝聚在一起的。所以,如果方言节目主持人在对节目进行主持阶段,无法在语言上彰显出个性化特点,那么就不能够用较为科学的语言来对受众进行吸引,甚至还会失去有限的观(听)众,节目的收视(收听)率自然也不会提升。比如:近年来,多家省内广播电视台都设置了涉及粤文化知识的节目,如广东电视台的《粤讲粤精彩》《趣谈广州话》、南方电视台的《谁语争锋》等,都在尝试深挖方言内涵、传递地方文化。并且,这些节目的高收视,也恰恰说明了大众对方言文化知识是有需求的。然而,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广府文化知之甚少,对广州话里的一些字词也是只知其“音”,不知其“意”。
在具體的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方言节目主持人应该浸入于本土社会文化土壤中。所以,在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主持的过程中,方言主持人一定要自然而然的站在本土化的层面进行叙述,以确保可以与地方文化进行融合,能够与本土受众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一个较为良好的传播效果。近年来,由于方言电视节目发展的日益成熟,其对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門。因而,针对一档较为良好的方言节目来说,主持人不仅要掌握相应的方言,还应该成为该地区文化符号的人物。因而,在这种背景下,则要求方言节目主持人一定要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对本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有一个精准的了解#。此外,作为广播电视节目中的灵魂人物,方言节目主持人与节目的成败也有着很大关联。故而,方言节县主持人在具体的主持过程中,应该不断的进行体验,能够更近一步的挖掘地方文化特质,确保引发群众的共鸣,深度的对地方文化特质进行挖掘,进而从根源上促进方言节目的良好发展。正如一直致力于广府文化宣传工作的原广州市市长黎子流先生曾说过:“广东人在语言、性格、品行、精神等方面有着自成一格的特点,也有着举国关注的生存方式和发展传奇。通过粤语载体来认识粤文化……未尝不是一个有意思的方法”一作为专业的粤语节目主持人,粤语载体就是我们的信息传播工具,我们要有意识地担负起传播和传承粤文化的责任。从广义上来讲,方言是特定区域、特定环境中形成的一种语言文化,它承载着这方土地上的历史,记录着不同的社会生活。因此,要想更好地使用方言、传承方言,那么就必须充分了解这种方言负载的文化背景和地方习俗。
三、方言节目主持人的传播定位
(一)定位趋于平民化
通过对以往节目的研究得知,主持人在对自身进行定位的过程中,绝大部分都是旁观者,尤其是针对新闻类节目,如果主持人能够将自身放在事件之外,以客观的立场来对整个事件进行阐述,那么则可以沉着冷静的对事件的发展动态以及过程进行叙述。虽然,对于这种视角来说,其十分便利,效果也比较良好。但是,这种手段的局限性也比较明显,主持人与观众之间互动力度不够,在情感上不能共鸣。所以,对于方言电视节目来说,主持人一定要精准的对自身进行定位,可以将自身设定为普通老百姓,能够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进行叙事,从本土的角度进行考量,合理且客观的解读新闻事件,进而获得更好的效果,促进节目质量的提高。比如:南方卫视新闻评论节目《讲开又讲》的节目主持人用当地的话讲当地的事儿,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他像邻居,像同事,像周围熟悉的亲朋好友,他主持节目时的一口流利的广州话,已成为他平民化形象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表达方式讲述化
近年来,为了可以更好的迎合新媒体发展,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过程中,其强化了对形式的革新,保证了节目的多元化。所以,对于方言节目主持人来说,其要想保证节目的效果能够更好的呈现在受众眼前,那么还应该从自身节目定位出发,有效的突破传统节目局限性,大胆的融入一些新的主持形式,包括:说唱等,保证节目的呈现可以彰显出幽默以及风趣的特点,让节目更加生活化以及平民化。同时,为保证方言节目的新颖性,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搭建微“朋友圈”,进行实时互动,用融媒体时代的新互动手段,提高受众与节目的粘合度。比如:受众在收听节目的同时,用文字、语音、图片等方式实时交流对当地历史文化、奇闻轶事的想法,并推荐、转发、分享喜爱的节目,进而保证方言节目更加接地气。
好的俗语是广州话的魅力所在,然而,俗语来自民间、在群众口中流传,而依托于这一背景,也怡怡决定了俗语必然“俗”。可以说,这种“俗”不仅是通俗,亦可能是粗俗,甚至低俗。因此,在作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公众媒体的传播中,对俗语的使用应该做到有所选择,对于一些低俗的、粗俗的俗语,即使在坊间被广泛提及,但在公众媒体中,也要严格避免。
(三)语言风格个性化
主持人在对节目进行主持的过程中,语言风格是语言的具体体现,良好的语言风格,往往是方言节目主持人成熟的重要标志。而语言风格的个性化,则能够帮助方言主持人更好的塑造自身特色。所以,针对方言节目主持人来说,其在对节目进行主持阶段,应该合理的对方言的语言特点进行利用,打造属于自身的语言个性风格。一般,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在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等方面,其特殊性都十分明显。并且,在方言里,其要有比普通话更为丰富的情感用语以及生活用语,在动作上的细微区分,也都十分具体。因而,与普通话相比,方言更加幽默且传神。故此,方言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一定要创造個性化语言风格,充分发挥人际传播的魅力,保证受众能够身临其境,进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结语
综合而言,在广播电视传播领域中,方言节目是对特殊文化价值的良好呈现。而针对方言节目主持人来说,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根植于方言文化的土壤,有效的对语言本土化策略进行优化,科学的对自身传播定位进行实现,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与其摇旗呐喊着要保护方言文化,不如着力于向公众展现丰富及优良的地方传统,当文化本身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那作为文化中的重要因子的方言文化自然不会消亡。
参考文献:
[1]张华明.城市电视台方言新闻栏目的转型与发展——宁波广电集团《讲大道》栏目管窥[J].视听纵横,2020(02):71-73.
[2]韩学卿.论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10):99-101.
[3]刘孟达.电视方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本土化策略——以绍兴公共频道《真话难听》为例[J].才智,2018(22):210-211.
[4]郑艺.电视方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本土化策略——以恩施电视台《新闻六口茶》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3(02):122-125.
[5]陈丽君.论方言在旅游语言本土化中的地位与作用[J].浙江学刊,2017(02):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