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江碧水,龙河景美入画来

2020-11-06冉开梅

当代党员 2020年21期
关键词:龙河丰都玉兰

冉开梅

10多年后返乡创业,同一个地点,同一片河滩,当年杂草丛生的河岸现已花木繁茂。

廖玉兰感觉有些震撼,她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是静静地望着眼前的河流。

廖玉兰是丰都县三建乡绿春坝村村民。10年前,她背上行囊,和众多同乡一起离开了这个在当时出了名的穷村,也离开了这条生她养她的河流——龙河。

“那时全家人守着撂荒地找门路,看天吃饭不如进城打工。”回忆过往,廖玉兰苦笑,但她话锋一转,“如今村里走上了绿水青山生态路,进城打工不如回乡致富。”

现在,廖玉兰又回到龙河边,靠着这里的绿水青山开起了农家乐。

廖玉兰的一去一回,正是龙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当地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的一个缩影。

探路:河流有了“当家人”

龙河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在丰都县境内全长62.5公里,流域面积近1303平方公里。

在丰都,龙河是当地的“母亲河”,滋养着这方水土这方人。

几年前,因为水库的建设,龙河出现短暂断流,再加上沿岸分布着多家非法采砂企业,河流生态一度恶化,水质出现严重问题。

龙河流域既是当地的生态屏障,又是重要的发展地带。水土保持和经济发展之间,如何找出一个最佳结合点?

丰都开始思考:生态保护是重中之重,破坏环境的路不能走,必须换个出路。

然而,生态这条路,说起来好听,“走”起来却并不轻松。

生态修复到底是怎么个修复法?生态旅游到底怎么搞,能不能搞起来?彼时,大家心里都没底。

后来,丰都选择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发展作为县域发展的主声调、县域形象的主色调,重点围绕大地增绿、农民增收、林业增效的目标,谱写“绿色文章”。

方向既定,施策还须精准。

2018年6月,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完成河长制建设工作,河长制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了河长“有名”,全面推动河长制进入新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丰都也对龙河进行持续治理。2019年11月,龙河丰都段作为重庆市代表河流之一,入选全国首批17个示范河湖建设名单。

由此,丰都高度重视,凝心聚力,把龙河的保护和治理作为一号重点工程,以河长制为抓手,以改善水质为导向,强力推进龙河示范河湖创建工作。按照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要求,丰都将《龙河丰都段示范河湖建设实施方案》掰开揉碎,形成“重点工程、重点事项、制度机制、经验总结”4张清单,明确了76项重点任务。通过全面治理,龙河丰都段实现了23.6公里水域22年常年断流的历史性终结,龙河水质持续向好。

同时,丰都还将河流养护落实到党政领导身上,用于解决原河道水环境管理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定点到人,过去可以推的事情,现在责任划分清楚了,谁也推不掉。由党政领导来挑水环境管理的头,一下抓住了管理的源头、责任的源头和治污的源头。

聚力:既“治水”也“绿岸”

责任主体落实了,河流有了“当家人”。

多部门开始协调联动,各级责任主体协力配合,大家拧成一股绳,共同破解难题。

丰都县包鸾镇白果园村村民郑海波对此深有体会。

“走,巡河去!”自从被聘为河道管护员后,郑海波每天忙完农活,就会拎着钳子和竹筐出门。

“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捡拾河道上的垃圾,遇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及时加以制止。”郑海波说,以前没人管的时候,有人到处乱扔垃圾,现在有河长监管,有管护员巡视,情况大为好转。

如此一来,大家保护龙河的意识越来越强,河道两岸的垃圾越来越少,郑海波的工作也越来越轻松。

“为了建立长效机制,丰都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巡河护河,形成全民护河的良好局面。就龙河丰都段来说,河道管护员就有100多名。”丰都县龙河示范河湖创建办副主任蒋小川说。今年6月,丰都还大胆创新,把建立网格化管护体系、构建网格化管护基本框架作为工作重点,将龙河途经的8个乡镇(街道)划为8个一级网格;龙河国家湿地公园、龙河自然保护区涉及的41个村划为41个二级网格;以85个村社为基础,划分三级网格。精心挑选聘任网格管护员,在管护主体、管护手段等重点环节,通过“一格一策”,网格联动和台账式管护,实现水域管理全覆盖无盲区、政令传达畅通便捷、问题处理规范高效等目标,探索出了一条龙河丰都段网格管护的新路子。

河水管护,不仅要护,更要管。为此,丰都又持续推行“水岸共治”,既“治水”也“绿岸”,让生态保护做“加法”的同时,污染治理也做好“减法”。

“目前,在龙河流域采砂取石的10多家单位全部停产歇业。同时,通过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丰都彻底整治了自然保护区内的各种违法建设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蒋小川说。

如今,河道上从事非法采砂取石的多个作业点已不复存在,一些采砂取石的设施设备及建筑物也已拆除,放眼望去,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大胆试、大胆闯,各方工作人员、河长们在一线磨砺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相关配套治理机制也在逐步完善。值得一提的是,丰都还通过建设“智慧河长”平台,整合国土、交通、环保、林业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境内所有水域进行遥感动态监测,让治理“智”了起来。

转化:“乌鸦变凤凰”

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还要让风光美起来,生活富起来。具体实践中,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

治好了水的丰都人,正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以生态为底色,发展为主调,通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动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的发展,以河道水生态景观建设,带动沿线乡村经济发展,让龙河成了造福群众的景观带、旅游带、经济带。

“就像别人说的,我们绿春坝村也‘乌鸦变凤凰了!”廖玉兰感叹。龙河的治理影响到了每一个临河而居的丰都人,也让她动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原来,三建乡在修复龙河生态和完善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引进企业在绿春坝村打造了500多亩集花卉景观、特色文化、乡村民宿于一体的农旅融合花卉产业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特色景区有了,当地很多村民从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观光游客来了,当地很多村居也修葺一新,成了特色农庄和民宿……村子大变样,村民笑开颜。

“当初想着老房子空着也是空着,就简单装修了一下,开办了农家乐。去年农家乐生意好的时候,20张桌子坐得满满当当,收入一点儿也不比外面打工差。”廖玉兰觉得,回乡的决定非常明智。

距离绿春坝村不远处,是龙河国家湿地公园。随着龙河生态的修复,这个规划面积1514公顷的湿地公园环境持续改善,景观得以恢复提升,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和种类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不仅如此,龙河丰都段沿岸至今仍然保留着包括巴盐古道、文庙村关口古迹群等一批历史文化古迹遗产,丰都也正在深入梳理龙河文化资源,加大宣传保护力度,进一步提升龙河文化遗产的展示和利用水平,力图通过构建生态廊道与特色文化景点,将龙河两岸曾经散落的遗迹和文物串联起来,向人们展示出生态、人文、发展之美。

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生动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成為丰都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生动写照。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放眼整个龙河流域,一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有机融合大美画卷,已然展开。

猜你喜欢

龙河丰都玉兰
绘画龙河晨曲
浔龙河好事多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arketing and Social Media Marketing Strategy
丰都,不负好春光
山清水秀 人杰地灵——中国著名鬼城丰都新貌
景观生态设计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以龙河治理为例
丰都庙会
丰都新景
用拔河绳上好耐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