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于民才能更好地施政为民
2020-11-06唐余方
唐余方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记者曾多次到贫困地区采访,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认识了不少从市和区县派驻的第一书记。他们擅长的领域不同,面对的村情户情不同,需要解决的难题也各不相同,但开展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通过走村入户拉家常、田间地头访民意等方式深入基层,问计于民。
这样的工作方法,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强调的“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的生动实践。
问计于民乃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都要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好的政策不是坐在办公室想出来的,而是迈开双腿到实践和群众中去調研得来的。党员领导干部只有经常性地到基层问计于民,才能让决策部署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想所盼。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地问计于民呢?
走进群众,让“民之所望”成为“施政所向”。问计于民体现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它像一座桥梁,不仅连着信息与决策,还连着党心与民心,是正确把握实情和汇集民心、民意的过程。当前,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办法从何而来?就从群众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来。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走出机关门,走入群众中,与群众交心,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这样才能开阔视野、明晰思路,让“民之所望”成为“施政所向”。
找准方法,善于从“事”中求“是”。能做到有效地问计于民并非易事,许多党员领导干部在基层调研时,常常会面临找谁谈话、谈什么、怎么谈的问题。在问计于民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到困难多、矛盾大的地方去,和真正了解情况的群众沟通讨论,这样才能取得真实可信、扎实有效的信息。其次要注重典型,典型选择得越好,得到的信息就越真实可靠,而要想选对典型,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事先做深入、详细的调研。最后要善于分析与综合,了解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掌握全局,这样才能抓准问题实质,从“事”中求“是”,真正为群众解决问题。
结合实际,将“成果”上升为“决策”。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完代表们既鲜活又接地气的发言后,强调“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这不仅回应了群众关切,也将“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了起来。实践证明,问计于民是谋划各项工作、科学决策的基础和重要依据,衡量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做到有效地问计于民,关键要看成果的运用,即所作的决策是否科学有效,能不能为群众真正解决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要紧密结合实际,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善用问计于民成果。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施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