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现代远程培训在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2020-11-06陈瑜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远程培训课程

陈瑜

摘要:文章用培训实践论证现代远程培训在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对远程培训引发的变革作出四点预判:培训规模几何级数的增长、培训双方的关系长期化、远程培训将面临洗牌、线上与线下培训将融合发展,并提出培训转型需要关注的三个问题:协调远程培训与面授的关系、多渠道建立大容量课程资源库、新形势下讲师报酬的确定。

关 键 词:现代远程;人才振兴;农业农村特点;模式创新

教育领域有一个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这个问题,答案正在浮现。

新冠肺炎疫情对一直不温不火的远程教育按下加速键,央行行长在分析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分析报告中,预测本次疫情将促进在线教育增长达到300%。最终能否达到甚至超过这个速率或许有待时间验证,但是远程教育将成为未来越来越重要的培训方式则是毋容置疑的趋势。我们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发展远程教育,而是我们要如何适应和应对的问题。

一、什么是现代远程培训

目前远程培训有多个提法,在线教育、碎片化学习、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网络教育、eLearning、云讲堂、智慧课堂等。开始讨论之前我们先统一远程培训的概念,它是指区别于面授的远距离的培训,可以在线也可以不同时在线,既可以是录播的微课、慕课,也可以是直播。

远程培训经历了基于纸媒的函授、广播电视、网络教育,现在是基于移动互联网+融媒体的4.0版现代远程教育。推动远程教育迭代背后的力量始终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但这次科技进步终将引发整个培训领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

现代远程培训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综合利用了声音、图像等融媒体技术的现代远程培训,生动形象,可以实现最优质师资资源的共享。每个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断反复观看,直到弄懂学会为止。可以把传统培训方式难以呈现的东西,譬如植物生长过程、内部细胞结构、植物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直观地、形象化地通过动漫等形式呈现出来,便于学员理解和掌握。还可以通过游戏化设计,譬如打通关等形式,把各个知识点用关卡形式呈现出来,激发学员学习兴趣,真正寓教于乐。学员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总之,“指尖上的教育”具有低成本、高效率、覆盖广等特点。随着5G技术的普及、以及知识付费等学习习惯的养成,远程培训将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特别适合农业农村人才培养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农业农村系统干部人才分散,集中到一个地方存在诸多不便,还有一些学员受农业生产本身特点的影响,无法长时间脱产培训,譬如养殖行业的新型经营者。另外传统线下培训重复劳动多,效率低。作为在农业干部培训一线30多年的培训老兵而言,对农业农村系统人才培训的上述痛点感触颇深。

这里举三个亲身经历。

一个是2009年《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仲裁法》颁布,各地急需大批仲裁人员,北京是各法律体系专家聚集的地方,所以连续在北京举办多期仲裁员培训班。主要课程包括各种法律法规和模拟仲裁。培训主要是邀请司法领域专家讲授相关实体法和程序法,原本法学院一学期的课程,要在半天内讲完,高强度满堂灌,面对陌生的法学知识,来自各地经管系统的学员尽管很努力,但是短时间要掌握这些法律条款非常吃力,尤其是一些西部地区的学员本来就存在时差,更是晕头转向。当时就在考虑,学生一批批换,老师还是那几个老师,如果把课程录制下来,下期培训直接播放视频就可以。甚至可以事先把视频课件发给参训学员预习,基础知识在家里学习,带着问题来培训,学习效果可能更好,后来知道这种形式就是所谓的翻转课堂。不过当时学员在观念上还不太可能接受,大老远跑过来培训,连讲课老师面都见不着,恐有误人子弟之嫌。且当时基层也没有普及计算机,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也不发达,录制的课程如何传递给学员、学员如何观看都存在问题。如果当时有目前这种意识和条件,法律常识这部分内容的培训将可以大大改善效率。

另外两个例子是2019年的两期委托班。一个是崇礼组织部委托的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因为是华北道地药材产业发展培训班,要分别去安徽亳州和河北安国两个药都考察,另一个班是建设银行定点扶贫的陕西安康贫困县区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要在山东寿光举办。两个班的学员从出发点到培训点都不通高铁,譬如安康的参训学员要首先从安康市属的三个贫困区县集中到安康市,再到西安、再到潍坊,从潍坊转车到寿光。几十个学员能否买到同一趟火车票?中间转车时间能否实现无缝衔接?班主任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学员往返的组织上了。

举办的多期家庭农场主培训,全体学员很难从头到尾坚持下来,因为他们是家庭生產的主要劳动力和管理者,即使培训不花钱,交通费也报销,学员要么放弃了参训的机会,要么就是迟到早退,他们不是不需要学习,实在走不开。

对于农业农村系统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新型经营主体人员难以抽出大块的时间出去集中培训,但是对培训的需求又非常强烈的人群而言,借助直播、微课、慕课等形式,费用低、节省时间、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看不懂可以反复看,无疑是特别适合的学习方式。

三、对远程培训引发的变革几点预判

(一)培训规模几何级数的增长

一次直播就可以吸引几十万人观看,一个微课可以被无数次播放,一个培训机构的培训规模可以突破以往人力物力的约束,呈现爆发式增长。制约培训规模的不再是场地、师资数量,主要是培训相关服务的保障水平,譬如答疑这个环节,一是一个老师可能面对数以万计的提问,如何解答才能真正解答好这些学员的提问,二是学员观看课程没有固定时间,提问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候,但这个时候老师尤其是兼职教师是否可以及时回复学员的提问就是一个大问题。

(二)培训双方的关系可能长期化

培训的价值在于成就他人。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不是一早一夕之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久久为功。训后对受训人员长期的跟踪服务,变讲师为教练,变培训为陪伴,变学员为会员,伴他一起成长。终身教育背景下,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员可能成为一家培训机构忠诚的粉丝,终身的会员,和它可能相伴一生。

(三)远程培训将面临洗牌

远程培训作为投资风口,必然吸引大量资本涌入,引发培训业的激烈竞争。远程培训的竞争一定是跨界竞争。譬如一些通识课-应急管理、公文写作、心理调适之类的课程,适合各种行业,没有必要再细分行业,不需要多家机构请无数专家讲授完全相同的命题。近年来各级地方组织部门纷纷把当地三农系统干部送到知名高校培训,总体培训规模受到高校场地、师资等资源约束,而远程培训将打破上述物理限制,势必加剧培训业的竞争。同时,行业条块分隔的护城河亦可能受到冲击,从电商发展路径看,开始还能区分卖书的还是卖家电的,后来各家电商开始一站式满足,卖口红的知名网红甚至可以卖火箭。假设一家做外语培训的平台,突然在一号文件发布后的第一时间邀请德高望重的人士解读文件并非不可能。跨界竞争结果是最终只会只剩下一些头部培训机构可以运转自如,多数培训机构只能艰难维持,一如电商领域数一数二、不三不四法则。

(四)线上与线下培训融合发展

因为远程教育的诸多优势,短期看对线下培训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好比电商对传统零售的冲击一样,两者不是单纯的替代关系,而是一种互补关系,电商与传统商业两者就开始走向融合,出现所谓O2O的新零售业态,培训业的未来形态必然是线上线下融合的OMO模式。

线上和线下培训各有什么利弊?远程教育对传统教育带来什么影响?从2015年开始我们就在培训班,尤其是有各类培训基地、农广校领导和老师参训的班次上,就上述问题组织讨论,因为关系到大家的职业前景,所以讨论总是很热烈。最后大家基本达成共识,两种培训模式各有所长。远程培训具有很多优势,将颠覆工业革命以来工厂化、流水线式规模化培训教育模式,个性化、泛在化、移动学习的远程培训将成为主流的培训模式。但是线下面授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譬如对于操作性技能培训、对于需要集体学习的内容,需要实验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一些新的培训技术譬如行动学习法、教练式培训等,远程培训只能在其中扮演配角,现场体验,参与式培训尤其独特价值,两者结合是最佳选项,譬如方兴未艾的翻转式教学等模式。在纠纷仲裁培训中我们率先采用了角色扮演+模拟仲裁庭,学员分组扮演申请人、被申请人、仲裁员、书记员等角色,选择一些真实的案例开展模拟仲裁,大家积极参与,反响非常好,这种培训模式后来逐渐成为各地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培训的标配,许多地方感谢我们这种培训实实在在推动了当地仲裁工作的开展。

各类培训机构在远程培训的冲击下,推动线上和线下融合发展的战略转型是大势所趋。

四、转型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协调远程培训与面授的关系

一是可利用免费线上课程引流,通过线上免费课程推广线下培训。二是在线下培训中间采用一些线上课程作为补充,譬如利用微课在课间或者课前播放,作为选修课,吸引学员提前到教室,丰富课程内容,也可以部分课程采取老师远程直播授课。三是直播现场培训中一些课程,满足那些无法到现场参训学员的需求,一举两得。四是可以选择一些培训项目开展翻转课堂试验,提升培训质量。最后,疫情加速了各界对线上培训的认知,各类培训线上化迁移加速,线上培训大兵压境,倒逼线下培训反思:靠什么以及如何提升集体面授的独特体验和价值?

(二)多渠道建立大容量课程资源库

学员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尽量实现一站式满足是各个培训平台吸引学员的重要手段,足够丰富的不断推新的课程资源是提升教育平台影响力和增强粘性的要件。建立一个拥有丰富课程资源的平台,课程来源至少有以下几种路径:一是围绕三农重点工作开发系列课程和培训项目,包括微课和慕课。其要点是原创和内容优质,这是跑赢大市并笑到最后的核心竞争力;二是线下培训中录制课程,这些课程往往紧跟热点,时效性强;三是购买其他机构的课程;四是合作开发课程,譬如和新闻机构、出版社、杂志社、信息中心、科研院所尤其是影视制作单位建立战略联盟,他们的许多纪录片本身就可以作为课件,许多片子可以改造成为教程。五是发展草根性的课程资源,从广大一线学员中征集。六是平台具有一定知名度后,一些自创的课程主动要求到平台上线,扩大其影响。七是接受委托专项定制等。

(三)新形势下讲师报酬的确定

转型意味着过去的一些运行规则要重构,一些新规则要逐步建立健全。线下面授课酬标准恐难适应直播和录播,以前讲师备课之后,可以反复给各个地方各个机构讲授,付出的更多是时间成本,一旦成为网课,那么讲师的收入可能变成一次性的,机会成本大增。由于机制体制原因,老师在不同机构讲课的课酬标准是不同的,过去只要时间允许,老师在一个地方4学时3000元课酬不影响在其他地方8000元课酬,当远程培训因素介入后,老师的选择需要考量的因素包括:课酬、是否直播、是否录制课件、直播和录制课件使用范围、支付的课酬是买断性质的还是分成性质的。同理,对于培训机构而言,一个班次是请老师面授,还是远程直播、还是直接购买老师的慕课,要考虑交通、课酬、效果、学员需求等多种因素来权衡。

网课的性质比较类似信息产品,如果需要收看的成本偏高,极易诱发盗版,薄利多销是摊薄制作成本的不二选项。这种情况下,一是可以参照出版社支付作者版税的做法,根据书籍印数和再版次数确定稿酬,网课根据收看学员数量(包括重复使用数量)来给讲师课酬。或者参照影视作品根据最终收视率和收益分成的方式支付演职人员报酬的方式。但是培训产品又区别于一般信息产品的地方在于它同时也是一种服务产品。培训的目的是解决學员的问题,需要解答学员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那么解答问题是否需要单独支付报酬?回答多少问题合适?直播结束后,看录播的如果有问题找谁来解答?老师课后答疑工作量如何核定,解答问题解决学员疑难的程度是否也是考量工作量的一个指标?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推进战略转型需要探索的问题还很多,譬如培训机构内部岗位配置如何适应变化?如何加强教科培融合和团队合作开发出特色课程体系?微课、慕课、直播各自有的特点?它们分别适应哪类课程?课程如何分类管理?定价策略、会员管理办法、如何及时响应众多学员海量的提问?再如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实现远程问诊并对症下药,也可以战胜顶尖围棋高手,是不是也可以用于及时准确解答学员个性化的问题?随着转型的深入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一一破解。

这一轮信息技术引发的培训理念、培训方式的变革,将加速培训业态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进化,生产力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乔布斯之问已经有了答案。

猜你喜欢

远程培训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会议·培训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河南远程医疗将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远程访问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