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剧本的学徒
2020-11-06郝周
郝周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這是一本抗战题材的儿童小说。本书讲述了抗战时期鄂东小县梅城的男孩连水的故事。连水因躲避战乱,机缘巧合下被戏班收留,变成梁家班的一名小学徒。随着梅城失陷,梁家班班主被日本军官扣为人质,连水也因此被卷入了一系列抗日活动中,并且逐渐理解了抗战、家国对普通孩子的意义。本书结构精巧,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文字凝练。作者以抗战时期中国普通少年的视角,把独特的乡土元素巧妙地和红色主题融合起来,摹写了一卷可歌可泣的全民抗战图、一部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志和一幅亦庄亦谐的鄂东风情画。
鬼子这次是真的要来了!
传闻愈演愈烈,加之隔三岔五盘旋在头顶上的鬼子的飞机,还有见过世面的人的“大势”推演……种种蛛丝马迹都明白无误地向梅城百姓传达了这个骇人的消息。
逃难的路上,县城的居民收拾了家里值钱的金银细软,拖家带口地往北部山区投亲靠友。没有亲朋好友的,就一路往北,借宿乡民家中。难民的队伍拉成一条不规则的长蛇,大家互相交换着关于鬼子的可怕传闻。有的说,鬼子比虎狼还要狠,见到石头都要砍三刀。有的说,鬼子杀人不眨眼,生性喜欢残害小孩子,剥皮抽筋喝血。有的说,逃难的时候千万不要把门锁上,鬼子想进你家门一把锁锁得住?敞开门,他们反而懒得进去;锁着门,他们偏要看看里面是不是有宝贝或者藏着抗日分子,一枪托就把锁砸了,砸不开,干脆点把火烧个精光。有的说,对付鬼子也有办法,那就是剪一张大些的方形白纸,一张小些的圆形红纸,糊成一面膏药旗,举在头顶,鬼子看到了就会饶你一命。
这些传闻似是而非,真伪莫辨。但是,毫无疑问,位于长江中游、皖鄂赣交界处这块土地上的善良的百姓确实被入侵的鬼子吓破了胆。众多传闻聚集到一起,为大家勾勒出鬼子的种种恶魔般的形象来。提起鬼子,大家都会不寒而栗。到了晚上,家里有小孩的家长吓唬爱哭的孩子,不再是那句老俗话:“不要哭,再哭豺狗来了把你叼走!”而是换成了这句新词:“再哭,再哭就把日本鬼子引来了!”
此话一出,小孩子的哭声往往戛然而止。
难民的队伍拖得很长。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喊:“大家千万不要走大路,鬼子的先头部队就是走大路从安庆开过来的!”
果真,远处隐隐传来一两声清脆的枪声。
于是,人群中一阵骚动,大家赶紧分散夺路而逃。狭窄的田埂小路哪里能禁受这么多人的践踏,有的干脆踏着麦地走,绿油油的麦苗被踩得一片狼藉。
逃难的队伍中,裹挟着一个名叫连水的十三岁男孩。他背着包袱,手里还牵着一头大耕牛。突如其来的混乱导致大耕牛受惊,挣脱绳索,朝着大路边的河岸奔去。
这头耕牛是全家最重要的财产,怎么能弄丢呢?连水顾不上别人的警告,沿着大路追赶耕牛去了。
连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这头畜生的绳索紧紧地攥在手心,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突然发现眼前的路面上尘土飞扬,咚咚咚的脚步声震得仿佛整个地面都在响动。
天哪,一支骑着高头大马的鬼子部队已经到了距离他数十米远的地方。
为首的腰间挎着军刀的鬼子军官扯了扯枣红色战马的缰绳,战马打了个响鼻,昂首嘶鸣,后面的队伍跟着停了下来。鬼子军官伸出戴着雪白手套的右手,指了指茫然无措地站在面前的连水和他的黄牯牛,嘴里喊着:“小孩子的,过来!”
连水只觉得手心都攥出汗来了。就连黄牯牛看到眼前的阵势,也惊恐得瞪圆了眼珠,烦躁不安地用前蹄子踢了踢青草地。紧接着,黄牯牛的表现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它竟然分开后腿,翘起尾巴根,昂起头,酝酿了数秒钟后,哗啦哗啦地屙出一大摊又黑又臭的稀屎来!
连水心里暗想:黄牯牛啊黄牯牛,连你都讨厌日本鬼子吗?可这样也未免太直接了点吧?
鬼子军官嫌恶地皱了皱眉头,用白手套捂了一下鼻子,手里指着黄牯牛比画着,嘴里叽里咕噜了一通。很快,从他身后挤出一个尖嘴猴腮、蓄着八字须的汉奸翻译了鬼子军官的指令,朝连水指手画脚地说:“小子,把这头牛留下,皇军征用了!”
连水一听,立马急得跳起来:“这头牛是我二叔和村里好几户人家合养的,给你们了,我回去怎么交差?”
鬼子军官眯着眼睛,疑惑地看了汉奸一眼,汉奸把连水的话翻译了一遍。
也许是行进了大半个中国,一路长驱直入,势如破竹,鬼子军官的心情很好,他竟然没有生气。不但不生气,他还下马,从口袋里掏出几颗花花绿绿的糖果,递到连水的面前,笑眯眯地说:“用糖果换,米西米西!”
连水想不到鬼子竟然会送糖给他。他又想起了之前别人说过,鬼子心肠歹毒得很,他们送给中国小孩的糖果千万不能吃进去,一吃就会烂肠子。
“我不要你的糖果!”不知哪来的勇气,连水气鼓鼓地伸手把鬼子军官手中的糖果打落在地上。
“八嘎!”鬼子军官脸色骤变,他一把抽出明晃晃的军刀,扬了起来。
连水只觉得头皮发紧,大脑顿时一片空白,他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
“混蛋!”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站在鬼子军官身后的汉奸一下蹿出来,伸手就朝连水的左脸猛地甩了一记耳光,身体瘦弱的连水哪里禁受过这样突如其来的重击,站立不稳,一下子被打翻在一条水沟里。他浑身又是泥又是水,挣扎了几下,想爬上来,又滑倒,活脱脱地成了一个泥猴。
(选自《偷剧本的学徒》,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