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本科学位论文指导方法的创新路径
2020-11-06吴道毅
摘要:新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对文学类本科学位论文指导方法的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而通过课堂教学等强化理论指导、采用各种形式强化实践技能示范、找准定位以凝炼办学特色、推出论文成果以加快人才成长,是新形势下文学类本科学位论文指导方法创新的重要有效路径。
关键词:文学类;本科学位论文;指导方法;创新路径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院校省级教改项目“民族高校少数民族文学本科学位论文指导方法及其创新研究”(JYS2017203)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982(2020)10-0119-04
本科学位论文写作是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专门人才,培养大学生理论思辩能力、科研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成败。而本科学位论文的圆满、有效完成,除了学生写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之外,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在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下,本科学位论文指导方法的创新被不断提上议事日程,并成为深化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和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任务。在此,笔者以文学类论文为例,对本科学位论文指导方法的创新路径做些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理论指导
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对学生本科学位论文的理论指导,是新形势下本科学位论文指导方法创新的第一条路径。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虽然不能代替实践,但对实践具有不可缺乏的重要指导作用。本科生写作本科学位论文,同样离不开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而文学类本科学位论文的写作,则自然离不开文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然而,从目前情况看,文学类本科学位论文写作的相关理论指导处于一种较为薄弱的状态,像文学研究之类的课程还属于空白,而写作理论方面的课程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开设。因此,文学类本科学位论文写作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主要依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的、非正式、不系统的讲解。指导教师对于文学类本科学位论文写作相关理论知识的修养各异,指导能力有高有低,从而也影响到对学生理论知识传授的整体水平。这一情况,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有鉴于此,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开设或增设文学研究与文学研究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等,强化对本科生进行文学研究与文学研究论文写作理论知识的指导,是实现文学类本科学位论文指导方法创新的重要举措。这方面具体措施如下:
(一) 开设文学研究与文学研究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
就我国高等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目前专业课程的设置偏重于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作品赏析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关课程的设置,没有开设文学研究、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论文写作的课程。实际上,学生进入本科学位论文写作之前,指导教师有必要开设及增加文学研究与文学研究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前讲解文学研究与文学研究论文写作的系统性理论知识,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文学研究、如何进行文学研究、如何进行文学研究论文的写作,消除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盲点及心理障碍,通过课堂师生互动,解答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的疑难与困惑,从而为学生写作本科学位论文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具体路径有两条:一是在目前开课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提倡与鼓励指导教师在选修课中穿插文学研究与文学研究论文写作的教学内容(如笔者就曾在《后新时期长篇小说研究》选修课中穿插过文学研究论文写作的教学),以满足学生本科学位论文写作需要;二是担任《写作》这门公共课的教师,在这门课程中加大文学研究与文学研究论文及文学批评写作的比重,或增加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以弥补这方面的教学不足。
(二)举办文学研究与文学研究论文写作方面的学术讲座
就目前笔者所在的民族院校情况看,校内学术讲座具有两方面特点:一是讲座专家主要来自于校外;二是讲座内容偏重于科研或学术问题,而本校教师对于教学方面的讲座较少。为解决学生在文学研究与文学研究论文写作方面理论知识不足的问题,由校内指导教师定期举办这方面的学术讲座,不啻是本科学位论文指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形式。这一方面可以弥补这方面课程开设的不足,丰富了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各年级或更多的学生来学习,从而扩大教学效果。
(三)撰写并发表文学研究与文学研究论文写作方面的教研论文
这一形式的创新之处在于以科研促教学,同时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实际举措。对指导教师来说,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花费应有的时间与精力对文学研究与文学研究论文写作进行科学研究,并写出教研论文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通过这方面的科研或教研工作,深化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學性,强化实践教学或加强对学生实践性知识的培养,从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二是积极把文学研究与文学研究论文写作方面的科研或教研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更加深刻、有效地掌握这方面理论知识或实际技巧;三是积极把文学研究与文学研究论文写作方面的科研或教研成果运用于学术讲座之中,或通过学术讲座的形式扩大对学生这方面的知识灌输。笔者以本人主持的湖北省高等院校省级教改项目“民族高校少数民族文学本科学位论文指导方法及其创新研究”为契机,先后完成《论民族高校少数民族文学本科学位论文写作技巧》① 等论文公开发表,这些论文或从论文选题、资料收集、思路搭建、标题拟定、理论运用、背景关联、观点提出、材料论证、理论思辩、规范遵守等多个环节,对以少数民族文学为选题的本科学位论文写作技巧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与归纳,或全面总结本科学位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对指导本校文学类本科学位论文写作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二、注重论文示范,强化实践训练
注重论文示范,强化实践训练,是新形势下本科学位论文指导方法创新的第二条路径。
文学类本科学位论文的写作既是一项理论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实践性、技巧性与操作性都很强的工作——它的许多具体任务,诸如选题、构思、各层次标题拟定、资料运用、理论原理与研究方法运用、立论、论证、逻辑推理、文字表达等等,都需要在实践与操作中完成,因此需要学生与指导教师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尤其是离不开指导教师的写作示范。对指导教师而言,光说不练假把式。也就是说,指导教师对学生本科学位论文的指导,不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灌输上,而要进一步落实到实践技能的传授中。以往,指导教师往往在学生交上论文初稿之后,通过批改学生论文,对学生论文的立论、论证与文字表达或遣词造句加以完善,或对论文结构、布局进行调整等。这种工作的核心意义在于发挥教师在论文写作上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论文写作各个环节上的缺点与不足,找到如何克服这些缺点或不足的办法,并把教师的写作经验化为自己的血肉。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种形式的示范意义都是不能否认的。然而,时代的发展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示范的形式有必要趋于多样化及与时俱进,特别是采取一些新的论文示范形式来扩大示范的效果。具体而言,新的示范形式有如下一些:
(一)用指导教师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进行示范。
在高等院校,科研与教学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定程度上,教师的科研成果是对教学的提升或优化,同时也是应该积极运用于教学之中的宝贵资源。总体来说,指导教师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比本科学位论文的水平要高出很多,或者说在学术眼光、学术含量与写作水平等方面都要超出很多,二者之间没有多少可比性。如此,指导教师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对于本科生写作本科学位论文似乎没有什么参考价值,或者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对于本科生写作本科学位论文来说,指导教师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示范意义。比如,在论文选题、构思、布局、资料或文献收集与运用、立论、论证与文字表达等方面,指导教师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都做出了表率,并体现出一定的标杆意义,可以给学生提供学术研究与写作经验等多方面借鉴。2003年以来,笔者先后发表《论叶梅小说的叙事风格》、《民族·权力·生存——阿来〈尘埃落定〉多义主题解读》、《英雄·草原·女性——解读邓一光家族小说叙事话语》、《阿来文学创作与藏族口传文化》(与人合撰)等,并把这些论文推荐给学生参阅,为他们写作本科学位论文提供示范与参考。拿《阿来文学创作与藏族口传文化》来说,就是笔者不断总结写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本着为研究生及本科生进行写作示范而写作的,因此在论文层次划分、提出论文总观点、每部分分观点、每部分各层次小观点、综合运用阿来创作谈、一般性理論资料与作品文本分析等材料对观点加以论证、上下文联结与过渡等方面,都力求给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写作以少数民族文学为选题的本科学位论文做出积极的示范,实际示范作用应该说是较为明显的。
(二)用教导教师指导与已发表的往届本科学位论文进行示范
用教导教师指导与已发表的往届本科学位论文对本科生写作本科学位论文进行示范具有多方面实用意义。一方面,这种论文经过指导教师指导与修改并得到学术期刊认可及发表,因此在论文选题、构思、布局、立论、论证与文学表达等方面都比一般本科学位论文更优秀,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示范的权威性。另一方面,相对于指导教师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而言,这种论文的水平与多数本科生的学术水平与写作水平相接近,供本科生的模仿程度更高,因此更适合他们学习、模仿与借鉴。2012年,笔者用力指导与加以修改、完善的本科学位论文即赵雪洁《论方方新世纪小说的女性书写》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该文在选题、构思、作品解读、举例分析与文字表达等多方面都能够为其他学生写作本科学位论文提供积极的示范,笔者此后便提供给所指导的每一届学生参考。
(三)用指导教师指导的优秀本科学位论文进行示范。
在同届本科学位论文中,也有一些论文崭露头角。就文学类论文而言,或在文学背景参照上有亮点,或在作品解读中出新意,或在文字表达方面展才华。将这些论文作为某一方面的范文推荐给其他学生参考,其意义也是不容忽略的。
三、凝炼办学特色,发挥自身优势
凝炼办学特色,加快人才成长,是新形势下本科学位论文指导方法创新的第三条路径。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幅员广阔,高校众多,不同性质或类型、不同地区的高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有着不同的任务和定位。如此,找准定位、走特色办学之路成为高等院校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性选择和办学指导思想。就笔者所在的民族高校来说,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满足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走民族院校的办学之路,是凝炼本校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这样的办学思路也为本校文学类本科学位论文写作指明了方向。换言之,基于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或基于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的需要,也为了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熟悉本民族文化与热爱本民族文学的优势,民族高校文学类本科学位论文要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与批评上大做文章、做足文章与做好文章。特别是对民族高校人数处于绝对优势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研究本民族或本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学,是他们写作本科学位论文的侧重点或优先选择对象。以前,由于这方面指导思想的不大明确,民族院校指导教师在指导文学类本科学位论文选题时,没有考虑凝炼自身的特色,也没有对学生提出优先选择少数民族文学选题的要求,学生在确定本科学位论文选题时,与其他高等院校学生没有差异,也没有形成自身的优势。新世纪以来,民族院校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在凝炼自身办学特色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就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位点建设而言,笔者所在单位中南民族大学于2018年获得博士点立项,标志着本校本学科学位建设的长足性发展,为在本学科建设与发展上进一步凝炼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如加强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民族院校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新形势,为民族院校文学类本科学位论文指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民族院校指导教师在指导文学类本科论文写作时,要激发和调动少数民族学生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特别是本民族文学的热情和兴趣,并提出相关建设性建议。多年来,结合工作需要,笔者在指导文学类本科学位论文时自觉强化了对少数民族学生研究与写作少数民族文学的指导。如2019年,重点指导彝族学生龙玉洁开展了对苗族作家沈从文《边城》的研究。2020年,重点指导藏族学生穷达、次仁德吉分别开展对藏族女作家央珍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与藏族作家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的研究,指导土家族学生覃晓庆开展对土家族作家温新阶散文新作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极大地调动了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兴趣,而且充分发挥了他们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优势,并在凝炼民族院校办学特色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四、推出论文成果,加快人才成长
本科学位论文写作既是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本科学位论文写作如能够得到圆满、有效完成,不仅可以使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写作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高,而且能够使大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优秀论文。就指导教师来说,积极帮助学生完善、提炼优秀论文并向学术期刊推荐发表,是本科学位论文指导方法创新的有效形式,也是加快人才成长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学类本科学位论文在这方面同样如此,其重要现实意义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实现学生人生成長与成才的心理飞跃。对学生来说,论文发表往往是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接受社会检验并得到社会认可的零的突破,而这种社会认可意味着社会对他们研究能力、写作能力或者天赋、才华、特长的认可,不仅能够让他们获得社会认同感,强化对科研及写作的兴趣,而且能够加强自我认同感,强化做人做事的自信,心理上也得到一种飞跃性发展,而这种心理的成长与发展将是他们人生的巨大精神财富。二是从现实来说,为他们保研、读研、出国留学或就业等创造了必要与良好的条件,因为论文发表是证明他们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能够作为重要法码为他们的学业深造与就业加分。2012年以来,笔者在悉心指导文学类本科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继续指导学生对他们具有较高质量的本科学位论文再次进行修改、完善或必要压缩,然后把修改或压缩的论文推荐给报刊杂志上发表。迄今,笔者推荐发表或即将发表的论文达到6篇②,而这些论文的发表对大学生成才所起的推动或激励作用是相当突出的,尤其是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注释:
① 吴道毅:《论民族高校少数民族文学本科学位论文写作技巧》,《写作》2019第5期。
② 赵雪洁、吴道毅:《论方方新世纪小说的女性书写》发表于《文学教育》2012年第9期(上)。叶楠:《现当代小说中的娜拉出走主题及其嬗变》发表于《文学教育》2018年第7期(上)。龙玉洁、吴道毅:《〈边城〈意象:对湘西民族精神和命运的守望》发表于《中国民族报》2019年7月12日。穷达、吴道毅:《论央珍〈无性别的神〉中的女性书写》;次仁德吉、吴道毅:《论〈尘埃落定〉中的汉人形象》;覃晓庆、吴道毅:《温新阶〈一抹春色〉思想艺术论》,将于2020年底之前在《文学教育》上发表。
作者简介:吴道毅,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湖北武汉,430074。
(责任编辑 庄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