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休闲旅游中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的研究
2020-11-06张心伟宋雪茜孙晓东
张心伟 宋雪茜 孙晓东
摘要:乡村是最自然原生态的物质场所和精神空间,构筑了儿童认识、了解和拥抱自然的重要生态空间。对儿童友好的、健康安全的、方便儿童随时随地学习与游戏的自然生态空间,是儿童友好型乡村休闲旅游的重要特点。基于目前的儿童友好型休闲旅游中的发展程度与层次,综合了在儿童身心特征等各要素的综合分析后,指出对儿童友好型空间的规划与研究时应当具备掌握的几类重点要素方向,例如:植被和水景、地势和空间等方面,营建一个既有益于儿童又利于成年人的娱乐场所。从乡村休闲旅游观点与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方面着手深入,基于在发展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深入分析的同时,并进一步结合相关领域内的产业融合,从而提出了乡村休闲旅游和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中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宽层次、立体式的联动发展规划,以期在相关研究的领域提供必要的指导。
关 键 词:儿童友好型;乡村休闲旅游;空间设计;产业融合
自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伴随着当前国民经济的不断壮大与发展,使得国内人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也呈现出不断提升,特别是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康养医疗等手段的转变与更新最受关注。“新时代”休闲旅游产业集群已逐渐扮演者一种在大众心目中舒缓生活、工作压力以及新型康养医疗的“新角色”,而新产业在“四新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也正逐渐凸显。儿童友好型乡村旅游的起步与发展依然处于探索时期。国内目前仍处于对儿童友好型乡村旅游的优势和可行性分析上,现有问题和对策分析等研究上。为了壮大与振兴“新时代”农业经济,需要将当前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与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因此,通过融合如上的传统形式产业集群样式,从而能够助力推动新时代“四新经济”下旅游产业与新型“三农”产业集群振兴与壮大的步伐,并为其助力添彩。现阶段下乡村休闲旅游将与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宽层次、立体式联结式的发展与融合,随之将被定义为“休闲农业”。该联结式发展方式将会更加全面的体现出融合有休闲状态下新型旅游产业中休闲的观点,通过将现代绿色农业产业与新型旅游产业相糅合,从而拓展出一条全方位、多角度、宽层次、立体式的业态发展系列及脉络图。通过将糅合了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与乡村休闲旅游两大产业集群后,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将有助于改善并提升当前农业传统的旅游发展方式。基于目前两种业态的相协调统一发展背景下将在产业糅合的作用中实现更好更快的成长。本文研究是基于引鉴海内外相关学者的学术成果以及相关的可参考文献资料的前提下,讲述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与现代休闲理念指导旅游的相关观点,并提出“新时代”农业农村休闲旅游和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糅合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新时代”農业农村休闲旅游业的振兴与壮大贡献出必要的理论指导,并促进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深化。
一、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与乡村休闲旅游简述
(一)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的释义
儿童友好型定义于儿童友善友好,儿童在充分体验丰富的文化、无差别的歧视、备受关心鼓舞、灌输新理念的教育、被关爱与呵护、健康的环境[1]。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旨在为儿童提供与自然变化、安全稳定、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娱乐环境。探讨并分析休闲旅游空间的设计要求是基于对儿童在社会环境中的发展近况来进行的,使休闲旅游空间不仅能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自由、玩耍和安全的场所。与此同时,还可以使孩子们在玩乐中创造和学习,使其身体和心灵得到放松,进而更能亲身感受了解农村生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结合乡村休闲旅游空间其他群体的行为心理需求,增强儿童活动场所生气,从而可以增进并提升处在该空间中更多群体的产生现实状态下的活动现象,进而能够为展现出匠心独具的田园乡村户外活动场所提供更全面积极的社会效能与动力。发展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的原因在于:“新时代”儿童群体是当代中国乃至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时至今日由于城市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国内生产总值,进而使得相关的城市用地表现出相当的紧张、不足态势,进而会使得儿童群体的相关活动场所形式化和机械化较为明显突出,使得儿童丧失了外出玩耍的趣味,进而导致儿童在室内只能寻求相关电子产品和网络载体带来的刺激,这也成为影响当前青少年群体人士沉迷于网络空间环境中的主要诱因之一。现今相关国内外的研究发现,让儿童这个群体和绿色自然密切接触后会给儿童群体带来非常多的好处,并帮助其更好更快更健康的成长[2-3]。研究发现,这些好处主要表现为儿童群体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与其同龄伙伴们之间的交往。与此同时,还有同绿色大自然亲密无间的接触等一系列过程[4-5]。在当前的绿色自然生态环境下所从事的有关活动将能够为幼年儿童带来诸多方面的积极效应,主要包括身心健康、注意力、自我调节以及运动和语言技能等方面[6-7]。儿童是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与触觉器官等一系列器官综合作用来感受外部世界并与外部世界沟通交流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将能够为孩子群体提供并建立更多的相关思维与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从而能够激发出该群体更多的潜在能力与水平。并且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既涵盖有物理方面的特性,诸如乡村旅游中的绿色植被覆盖率、公共的基础设施建设使用的程度以及儿童放松体验设施的建设与使用率等,还涵盖着社会方面的特点,类似于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流或儿童与大人之间的交流等人际交往情况等[8-9]。绿色生态自然环境从儿童的角度来看,除了具有简单的距离长度之外,还有孩子们在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中与自然环境建立的深厚的情感与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让乡村旅游的空间设计从儿童角度出发。同时,还可以向大众提供并积极创造集娱乐、休闲以及消遣等为一体的活动场所,还可以保证当前农业资源发展发展壮大并渐渐走向集规模科学化、产业化、产业规模化和休养生息于一体的发展新路,最终达到生活、生态和生产等多位一体化的新型发展业态。与此同时,还可以将集传统文化、自然区域生态、产业集群与市场化等一体,将相关元素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依照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互相统一的发展原则,助推儿童友好型乡村旅游能够具有更长远地发展,还可以逐步提升农民群体的年收入资金,补齐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的突出短板,从而带动“新时代”乡村脱贫致富。
(二) 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的问题及防范措施
1. 安全可控性
儿童的安全性是当前环境下对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的前期应当优先考虑和关注的首要问题。由于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均尚未健全,且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在乡村更容易遭受意料之外的危险。因此,在对儿童友好型空间进行规划与布局时更应当主动从幼年儿童的角度去探讨和研究,以确保儿童可以在此空间环境中突出以自由、安全为前提。在與自然真实地接触活动中难免有擦伤、磕碰等轻微伤害。我们的设计不是屏蔽这些随时可能会发生的安全性问题。理查德·洛夫曾指出:危险是成长的一部分。这其中的一部分却可以提振信心,但这危险因素却会以一类独特地、有形挑战的样式而存在于其中。而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使风险可控或可接受性好[10]。总而言之,这里的安全是基于儿童危险、防范意识的建立和适度的安全。
2. 舒适共享性
可适性意旨乡村旅游儿童空间的网络打造,愿打造并建立起通过满足一些不同学龄阶段的婴幼儿童需要的活动空间及区域,通过让他们参与其中,可以尽情的沉浸在这集多种娱乐功能于一体的活动空间中[11]。与此同时,王楠[12]等人研究认为在对儿童友好型空间场所进行设计研究时,应当将确保儿童可以较为便利快捷地抵达该处作为首选设计理念。在乡村休闲旅游的设计规划中认为,区域相间距离在300-400m时更加适合于学龄儿童(中国大陆的标准为6周岁-12周岁),年龄段分布于12岁以上的儿童,其区域相间距离则应适当的延伸至1km,且婴幼儿的活动场所则应设置于民宿附近。从另一个角度看,应当全方位、多角度、宽层次、立体式的降低适龄儿童群体在出行时可能存在的或者可能诱发的其他安全隐患及风险等。可从残疾儿童所存在的心理或生理等方面的缺陷、设计相关的无障碍通道设施等方面进行切入,从而可以为适龄儿童群体提供并创设出相关的文娱机会。
3. 多元高效性
儿童友好型空间的规划与建设的理念最初是基于对适龄儿童在正常的成长环境下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与熏陶,还进而让其他相关群体的使用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可得以满足。与此同时,还应当全面考虑该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的气象变化等因素,通过设计特定的活动空间进而可以为适龄儿童开展相吻合的多种趣味性且兼具开发性的相关户外活动等[13]。因此,我们在进行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应当时刻秉持多元一体的融合原则,通过综合性作用,进而可以达到相关群体在该设计空间环境中达到高度的匹配性,提升利用效率。
4. 创新交融性
王楠[12]等人研究认为在空间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好奇心和内在潜力,在设计中应当自然环境和艺术性充分结合,同时集多功能创设器材、地理绿色植被、趣味性特色活动场所空间等多种相关主题特色元素一齐打造出富有新意色彩的视觉效果,以提供给适龄儿童群体集欢快玩耍、自由嬉闹等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创意艺术活动区域空间,让适龄儿童逐渐拥抱自然、享受自然、深度融合于绿色的大自然之中,尽情的享受其带来的乐趣,使自我认知能力在自然的感知中培养。
5. 生态融合性
绿色生态永远都在持续的发展中,而生态性原则也一直是儿童友好型社区最初也是在一直遵循着。这一绿色自然生态理念的核心要义便是将这最初的人工区域空间同当前的绿色自然环境巧妙地相联结在一起,进而能够让适龄儿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一特殊的“游戏”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增强适龄儿童对认识自然、接近自然与拥抱自然的程度,从而能够使得适龄儿童对自然的认同感得到进一步的增强[14]。同时,我们还可以设计出满足于在体验绿色休闲旅游的过程中其他相关人群对特定环境的需求等。从去目前的现状来分析,在设计的同时还应当对符合相关场地所需的自然条件,包括着合理高效的去运用区域地理特势、动植物等特有的生态自然资源等,以及相关的降水、日照、风力等自然综合气象特点,从而可以将当前状态下的经过人工雕琢的人文景观与绿色的自然景观巧妙地一起糅合进这独特的空间中[16]。
二、儿童型友好空间设计产生的影响
(一)有助于城乡共同富裕的发展
在重点发展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的同时,还助推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促使农民在收获农业成果之余,也提升了农民群体的收入水准,还可以通过科技助农、文化讲座等方式进一步的提升农民群体从业者的文化素养高度与水平。通过助推壮大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的进度,可以帮助农村群体有针对性的改进物质生活水准与提升生活环境标准,提高该群体日常的生计水平和质量,从而可以使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短减小。
(二)有助于农民文化素养的提升
对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的研究中发现,该空间设计可助推并支持打造生态绿色农业环境,这不仅能提高农村群体的年收入水准,而且还能够为农村群体从业者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与保障。在对农村群体的从业者进行相关培训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该群体从业者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尽快的适应当前的市场对从业者自身本领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希望从此可以留存与吸纳更多地农业群体中实用新型人才和研究儿童友好方面的专业型人才队伍。
(三)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研学综合能力
研学旅行是一种新的学习教育模式,通过将绿色旅游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创新性特色教育实践活动,其具有独特的潜在价值与特色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助推中小学乃至大中专院校全面落实“新时代”素质教育特色工程,大力创新育人育才培养模式,积极拓宽适龄儿童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视角,科学引领适龄儿童积极接触并适应当前文化社会,做好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以及反哺社会等过程,提升书本知识同日常生活经验的深度契合;二、有利于培育以适龄儿童为载体,进一步在文化素养,勇于探索、批判态度、乐善好学、人文积累、人文情愫等领域内开展相关的研学旅行的过程中都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和发展;三、有利于拓宽中华传统文化的旅游发展空间,尤其是挖掘其潜在价值,提升综合附加值的同时还可引导适龄儿童积极培育并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可以让适龄儿童养成良好的文明旅游习惯[17]。
三、发展儿童型友好空间的对策
(一)政府的政策的扶持和指引需要加强
为了能够促进“四新经济”长足发展,使得乡村休闲旅游业更好地成长,需要积极吸纳良好的策略去发挥当局的核心地位与作用,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优异的成功经验的同时,发挥本地区的自身特色和优势,从而助推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和社会群体人士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在一起。作为助推社会发展缺一不可的主动力——政府而言,一方面它担负着為广大社会群体提供相对应的服务与帮助的职责,另一方面它还肩负起积极构建“新时代”绿色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的重要担当。从而可以推断出,政府机关在助推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参与者与管理者共存的状态,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集群的推动和获得发展良机的过程中也需要政府机关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必要的时候应当给予适当的干预举措等。站在儿童的角度考虑问题要充分体现在制定的政策中,可以进一步的烘托出“新时代”绿色生态乡村旅游印象,逐步提升并壮大“新时代”绿色生态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同时,政府机关需从督促制定是否合理、科学的环保生态是否可行以及儿童景区的保障措施是否安全到位等诸多方面进行研判,拟定并完善相对应的法律法规,进而可以促进国家对相关出台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从而可以扶持乡村更好更快发展,特别是农业休闲旅游业的振兴与发展对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工作起到良好的加速器作用。
(二)充分发掘乡村对儿童的教育功能
引导适龄儿童去参与到绿色田园的生活中,更好的拥抱绿色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沉浸于无限的自然风景中,感悟着中华优秀传统田园文化的精神。还可以赋予适龄儿童更多的童真与无暇,保障适龄儿童在绿色田园乡村环境中休闲与娱乐的机遇。在发展的同时,仍然要进一步的认识到将绿色生态旅游同现代素质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能否有益于开展相关的“寓教于游”与“寓教于乐”等形式的活动,通过积极的“寓教于游”与“寓教于乐”等形式的活动可以更好地培育适龄儿童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拓展与挖掘乡村儿童教育功能的广度和深度。其主要功能主要表现在:一、能够积极打造具有文化底蕴兼具有正面引导适龄儿童教育的空间氛围;二、在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之上,可以有针对性的拓宽并挖掘绿色生态乡村对适龄儿童的教育功能的广度、深度以及潜在价值。
(三)帮助儿童深入了解农村本土文化
“新时代”休闲农业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新业态模式主要是呈现出发掘民风民意、绿色生态文化以及当地特色餐饮文化等诸多方面,时刻对固有的文化进行整合加工成为极具丰富创新型的新产业模式,助力打造出集创新、魅力以及安全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养生、益智的旅游场地,从而在产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改善经营策略,运用创新型管理理念,进而能够为该产业集群带来较高的附加值,进而提升其年度营业额。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时代背景下,在某些省份的偏远乡村区域,他们的世世代代依旧还过着如同“世外桃源”似的田园乡村生活,该群体的生产生活模式的特点正如俗语所说的“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正是由于这种生产生活模式的存在于发展,才使得在该村落区域具有开发休闲农业旅游的潜力,进而可以在该区域通过推广“环保、绿色、低碳”设计与经营概念。与此同时,该理念也与当前的“绿色经济”发展理念不谋而合,进而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收。通过让游客租(居)住在经过装饰并修缮后的房屋,能够让游客群体感受到拥抱绿色自然的快乐,这能够让游客们能够再一次感受到远离城市的喧嚣后的宁静以及拜托微信、短信等铃声的骚扰,真正的让他们回到人类最初的那种在宁静下生活的模式[15]。所以,在村民的房屋附近更应该加强空间体系的设计,体现出儿童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也让儿童感受乡村旅游的友好。儿童作为时代的新人,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思想观念文化概念都是在父母以及周围亲人所灌输的,文化研学这种方式对适龄儿童来说的确是一种最难能可贵的亲身体验式学习的最佳机遇。综上所述,当下的中国在积极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从业者还是管理者都要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去发掘中国古村落文化的各种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例如田间采摘模式、粮食碾压方式、村民采水灌溉方式等,从而可以让适龄儿童沉浸在欢乐的田园气息的氛围中,全力打造丰富多彩的乡间田园文化气氛[16]。与之相关还有,积极建立与儿童友好型相互缔结的纽带,为儿童群体及其家长们提供各具特色、种类多样、品种齐全的多种乡村文化体验产品,加强对体验产品的开发力度,促进相关产业纽带式发展,与此同时还应该让体验者们充分的感受到该乡村体验过程中所带来的人文关怀与特殊照顾。所以说,这便是“新时代”中国创新进程中在儿童友好型乡村旅游领域内一个的驱动导向。
(四)儿童友好创新型人才与旅游经营者需加速培养
当前,我国的儿童友好型乡村休闲旅游并不缺乏打造和宣传相关的特色旅游品牌活动。通过对市场的调查与分析后发展,当前普遍缺少具有“适龄儿童风格”的相关绿色生态乡村文化活动。在成年人角度认为具有教育性、趣味性以及吸引力的乡村活动在当前市场下,将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导向。但是这种“特殊的设计”却无法影响到适龄儿童群体,这种现象所存在的重要原因将归咎为该设计理念未能从儿童的视角全盘出发去进行相对应的设计与开发。所以说,如何从适龄儿童视角去深化乡村教育将会成为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综上所述,经过相关领域内专业技能型专家的指导是助推“新时代”乡村休闲旅游业振兴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积极培育并打造拥有相关旅游管理及其法律法规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队伍是当前背景下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必要加速器。特别是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外发布后,再一次明晰了政府部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的责任与要求。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之际,当地政府的责任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具有创新推动作用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集群的管理与宣传工作需要细致,积极拓宽宣传的途径与方法,充分利用好网络“新媒体”平台进行正面推广性宣传。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应该同步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放宽放低准入的门槛,鼓励相关企业通过申请低息贷款等形式来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集群,进而能够推动“新时代”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产学研”框架下,积极对接相关大中专院校,并针对相关的大中专院校里的在校大学生制定并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惠顾措施及政策,进而可以吸纳更多与旅游管理专业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参与到“新时代”乡村旅游的研究与治理中,更好的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总结
目前,描述分析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和乡村休闲旅游内涵,通过将与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相关的安全和产生的影响、政府作用以及教育功能的发挥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提出现代休闲乡村旅游中首先要将安全建设作为主要环节,提升儿童自我安全意识;搭建标准化的儿童平台,完善儿童服务公共供给;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发挥乡村旅游教育功能的针对性策略,旨在打造儿童友好型乡村旅游。儿童友好型乡村旅游空间设计的建设不仅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同时还需要旅游场所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机关促进国家对相关出台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以及社会其他力量的协同努力。总而言之,儿童友好型乡村旅游空间设计是一个综合设计的过程,需要后期进一步完善并创新。只要这样才能开发出创新型旅游产业新集群,让“新时代”乡村特色旅游发展助推当前的脱贫攻坚战,伴随着这一研究體系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 丁宇.儿童空间利益与城市规划基本价值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09(7):177-181.
[2] 齐建国,王晓娟等.现代都市生活环境对儿童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419-425.
[3] 罗雨雁,王霞.景观感知下的城市户外空间自然式儿童游戏场认知研究 [J].风景园林,2013(7):73-78.
[4] 付文中.儿童自然缺失症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 24(11):164-165+175.
[5] 郭庭鸿,董靓.重建儿童与自然的联系—自然缺失症康复花园研究 [J].中 国园林,2015(8):62-66.
[6] 焦荣华.儿童与大自然的关系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J].学前教育研究, 2012(11):10-16.
[7] Judith Cheng,Martha Monroe. Connection to Nature: Childrens Affective Attitude Toward Nature[J]. Environment& Behavior,2012(44):31-49.
[8] 董楠楠,伊娃等.基于儿童友好型社区的环境体系构建[J].城市建筑, 2017(29):28-30.
[9] 林瑛.儿童友好型城市开放空间规划与设计——国外儿童友好型城市开放空间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 2014(11):36-41.
[10] 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王西敏,译.林间最后的小孩[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11] 赵欣伟. 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学龄前儿童室内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燕山大学,2019.
[12] 王楠,周建华,李旭.儿童友好型社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07):118-125.
[13] 沈萍,邱灿红.儿童友好型城市开放空间研究[J].中外建筑,2010(2):70-72
[14] 杨姿倩.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15] 翁媛媛.产业融合环境下创意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的联动发展[J].农业工程,2018,8(12):106-108.
[16] 陈瑞萍.产业融合视角下创意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的联动发展[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