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堂“假课”带给我的思考

2020-11-06李滨芝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参一堂课公开课

李滨芝

有一次,我讲校教学能手的参评课。时间紧,任务重,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我便投入了紧张周密的准备中。

因为讲课的班级是刚刚接手不久的班级,对于学生的情况我还不是很了解,虽然上了近一个月的课,但是给我的感觉这个班的学生课堂很闷,不怎么回答问题,所以即便是进行了认真的备課、试讲,还是担心孩子们不配合,诸如会不会预习的不充分,会不会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会不会回答的不在点上……种种疑虑,让我决定要在正式上课前得好好交代一下孩子们。

“同学们,课堂上一定要积极回答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每回答一个问题加一分,回答问题总次数排名前三的小组每人将获得一颗棒棒糖!”

一听到有奖励,班里瞬时欢呼起来。

“老师,你放心吧,我们一定配合!”

“老师,你可不能食言啊!”

……

诚如孩子们所答应的那样,那一堂课孩子们出奇地配合,回答问题很积极。一些平日里在课堂上不怎么发言的孩子也开始举手回答问题,有一个孩子连着几次举手回答问题,因为我没有及时让他回答还有点不开心。

这一堂课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当我回到班里,几个孩子说的话却一下子把我推进了冰冷的深渊。

“老师,您这节课太假了!”

“是啊,您说话从来没有这么温声细语过!”

“就是啊,您平时怎么不这样给我们上课呢!?”

……

刚刚讲完课的那种如释重负的兴奋劲儿倏地被孩子们的话一扫而光。

“假课!?”难道这就是自己苦心准备、精心钻研得到的回报吗?我扪心自问。回到办公室,我的心里一直不能平静。

回想以前上课,为了维持课堂纪律,我需要板着脸,时而大声呵斥,时而怒目而视,时而粉笔横飞……甚至紧握戒尺,提醒学生做好笔记,认真听讲。课堂上的我像极了“催命鬼”,跟公开课上的我简直判若两人。在我看来,常规课和公开课其间俨然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常规课是为了拿成绩,要上得实惠;公开课是展示交流教学方法,要上得精彩。因为,我深知,我需要的是能证明教学能力的成绩,而非花样百出的教学“亮点”。

难道一堂课留给学生的仅仅是知识点的灌输吗?我扪心自问。我怕学生没有听明白每一个知识点,我怕学生没有考好,我怕家长和同行的质疑……重重的疑虑让我对自己的语文课渐渐地失去了自信心。很多次,我坚信:有所附着的课堂才是美丽的,然而当考试的指挥棒重重地击打我的时候,我即刻又蜷缩着退了回来。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师要有自信力。”是啊,自己何尝不是缺少对语文课堂的自信力呢?我曾经信过教参,教参写着什么我讲什么;我曾经信过一张张测试题,上面考查什么,我就讲什么;我曾经信过教学大咖,他们怎么讲,我就怎么讲……生怕自己成为别人眼里的“另类”。然而,就是自信力的缺失让我一次次的迷失,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汪曾祺曾说:“人总要把自己的生命精华调动起来,倾力一搏,就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到剑里去,这才叫活着,这才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是啊,如果总是患得患失,没有自信,又怎么才能有意义地教书,有意义地活着呢。

感谢这一次“假课”,让我重拾教学自信。不然,我恐怕要上一辈子遗憾的课了。

[作者通联:山东东营市实验中学辽河路校区]

猜你喜欢

教参一堂课公开课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有趣的一堂课
也谈怎样讲好一堂课
神秘的教参
溜走的一堂课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最后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