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20-11-06尹佳萌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多媒体阅读教学文章

尹佳萌

初中教学中的基础教学课型便是阅读教学,初中教学中应该把其当作一个重要内容来学习。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阅读教学得不到重视。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阅读可以培养智慧。不过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的阅读通常是被动的、随机的、无序的、低效的。这不仅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可以培养的问题,它还与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语言能力有关。初中阅读教学主要问题有:

1.阅读教学步骤过于注重程式

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面对一篇篇优美的课文,老师不引导学生咀嚼词语,品尝语言,理解情感以及语言的韵律,那么美感自然荡然无存了。比如在分析小说时,一些教师不关注句子的灵气、惟妙惟肖的篇幅布局、形象生动的人物描写和极具内涵的人文思想,而是简单地“肢解”完整的情节,将其分为几个部分。学生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去了解文章,教师讲解文章也是索然无味。学生不仅学不到文章的精髓,而且摄取的仅仅是一些毫无价值的东西。当然,这种反复的课堂教学抑制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这种过于程式化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从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致使学生日渐对语文失去学习兴趣。

2.阅读教学方法过于注重形式

时代在前进,科学技术在进步,多媒体渐渐代替传统的板书进入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当然,多媒体运用得当将有助于改变学生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 ,大部分课堂就是跟风式,多媒体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也成为了一种衡量课堂是否完美的标志。这个误区来自于一些专家和教学人员在教学观察过程中,对于是否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较介怀。正是由于这种偏见,在阅读教学中,鼠标取代了粉笔,屏幕取代了黑板。华丽的多媒体课件成为了一节节课堂的主体,长此以往的后果必然是喧宾夺主。老师成为了课堂中的摆设,学生感觉上课就是在看教师使用多媒体罢了。滥用多媒体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过多的多媒体课程设计不仅无法帮助学生理解,反而扰乱了阅读的有效教学,阅读教学形式化,没有发挥现代教学工具应具备的作用和价值。

3.阅读教案过于注重艺术

规范的教案被教师崇尚并使用,撰写的教案真可谓天衣无缝,甚至学生的表情和想法都设计得完美,这些几乎仅仅是教师异想天开的假想。课堂就像一个教学计划“重印机”,完全忽略了一个真正课堂会有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在这样的情形下,课文的阅读已经完全被忽视了,而是用一系列问题去捆绑式教学。事实上,教师仍在使用教科书去教学和学习,推定统一的课堂,统一学生的思维。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无法掌握新课程的概念,忘记阅读教学的根本,或者过于理想化,没有联系实际,长此以往也不利于学习的顺利推进,制约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众多创设情境的方法中,多媒体的优势是独特的。多媒体可以有效补充学生在经验上的缺失。比如,在《变色龙》一文的教学中,变色龙因环境变化而变色,以保护自己的本能这一特点如果参悟不够,那就无法真正理解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性格本质,而仅仅觉得可笑罢了。这个时候,一段自然界中变色龙的视频就会让学生快速地进入情境。教学《雨说》一课时,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那份独特的关爱?这个时候,几段春雨的视频片段再加上“文化大革命”后孩子们的悲惨遭遇,能让学生对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全新的认识,而对文中那种关爱之情也就感同身受了。如此形象生动的情境创设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进入到极佳状态。

2.通过教学目标,加强课堂创新

繁多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对于语文教学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课型的设计应当关注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比如,梁启超先生演示了严谨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我们就可以使用思考训练课和探究课,在时间充裕的条件下,一场小小的辩论赛会发挥出极其奇妙的作用。

不过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不同的文章应采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时,为了教学更加生动,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表演的形式來讲解。通过这样的表演,学生可以对当时范进的心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把握。

语文教学需要艺术性,而阅读教学又是对艺术性教学的更深层次的考验。教学模式可以是灵活多变的,无论如何变换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不能改变,这时老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参与感,主动积极地去感悟作品,与作者思想上有碰撞,学生在读与品的过程中能有自我独特的个性感受。

3.培养学生阅读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积累语文知识,知识积累达不到一定程度,阅读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课文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学生必须要会写且运用自如,还应积累课后的词汇,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摘抄和做好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摘抄是阅读积累提高的强劲方法,学生若能持之以恒地坚持这项工作,阅读效率肯定事半功倍。读书笔记刚开始的时候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可以培养学生从简单的批注、心得体会等慢慢开始摸索,从而学会做读书笔记。要让学生明白读书笔记非常重要,有了它我们才能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

除此之外,朗读与背诵也是需要坚持不懈去训练的良好习惯。有情感的朗诵与背诵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通过背诵不仅可以锻炼好的记忆力,掌握丰富的知识,并且可以改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4.阅读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文学作品中都会有一个“空白之处”,让读者能够运用他的想象力去“填补”。换言之,读者对于文章有多少种不同见解,文章就有多少个空白。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去填补这些空白。 教师通过采用不同的课堂手段填写这些空白之处,让学生去欣赏和体验这些文学作品。如笔者在教学《孔乙己》一文过程中,读到孔乙己的一些形象特写时,鼓励学生去思考一个问题:“孔乙己的长衫呢?”当然,文中没有解释这个问题,这样的提问让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都开始积极去思考,从而填补老师提出来的空白之处。

5.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师生互动来优化课堂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去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学新课前,教师留空给学生自学或是小组学习,去熟悉生字词或者做做小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其中,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探究。遇到学生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稍作点拨。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互相提问并解惑,那课堂目标很容易就完成了,课堂中的重点与难点也迎刃而解了。

6.将阅读、思考、讨论和培训相结合

“阅读”要把读作为主体,在读的过程中配合着语感,流露出真实的情感。这时教师的引导方式也显得非常重要。通过一遍遍的阅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文章。

“思考”时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发他们积极思考。课前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独立时间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还可以设立一些独特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辩论。课堂中要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教师积极提问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耳濡目染也会渐渐地开始爱提问题,会提问题。

“讨论”是讨论并交流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多方位地去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性想法,让每个孩子都勤于参加表达。

“培训”是引导学生多加练习,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近几年,阅读课上对于学生的读与说的训练相当重视,而放松了写的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笔来结束课程,从而加深理解。

7.通过学情调研改进教学

判断一节课中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好的检验标准就是学生本身。通过调研深入学生内部,可以改变教与学之间的脱节。可以采取与学生座谈或者个别交流的方法,对于交流过程中学生提出的有代表性的建议,教师要积极听取并及时制订改善教学的计划。

[作者通联:江苏徐州市东苑中学]

猜你喜欢

多媒体阅读教学文章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