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井情怀

2020-11-06李永明

延河·绿色文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鳝鱼古井井水

李永明

尘封的记忆打开后,故乡的画面呼啸而至,那深邃的水井在记忆深处喷薄而出,一汪汪的水呦,在心田里涌动。

家乡地处月河川道,土地平坦肥沃,方圆几十里一马平川,引以自豪的月河从门前穿过,对门是南山,目光所到之处山峦不算高,山峰小巧玲珑,树木稀稀落落不成林,满山遍野是沟壑,小灌木林弥漫山坡,头顶上的天空碧绿碧绿的,后山是北岸,一条宽敞的火车路把南北山分开,形成南山北岸的格局。村庄大同姓人多,也属大村大户。村子里有一处上辈流传下来的古井,历史很悠久,具体年代长辈们都搞不清楚,这口古井很普通,井沿灰褐色,井岸用水泥衬砌,占地面积不到一分,井水清澈明亮一年四季不间断,离村庄有半里路,古井高出地界一米以上,形成一个大平台。这里独特的地方是有一棵百年柳树,树身两人合力都抱不住,整个树身枯萎断裂,树心干枯,里面藏着黑压压一群蚂蚁昆虫等。神奇的是,树身的旁枝又发出了新绿,长得茂盛婆娑。据村里的老辈人讲,古井边的这棵柳树生命力极强,长到五六年后,见风见长,叶子大而绿得出奇,比其他的柳树长得快。夏天水井边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大人们劳累后在水井边乘凉聊天,口渴时直接打井水饮用,甘甜又解渴,小孩们围在柳树边跳起来用小手扯柳枝,让大人们用柳条给编成帽子戴在头上玩耍。十多年后,这棵柳树长得很硕大,树身矮而粗壮,树冠浓密而遮阴。村子里都是担水吃,每天晨曦水井台是最热闹的地方,男女老少都担着水桶在公用的水井旁排队提水,多少年来担水少的让老的,老的让妇女儿童,大家自觉排队,互相提水帮衬,担水秩序井然。早晨水井里的水最清亮,柳树、人影都倒映在井水里,水滋滋还冒着水汽,氤氲缭绕。早晨的水甘甜凉爽,直接饮用不得病,用井水沏茶清香悠长,喝后很过瘾。每天早晨担水的人排成长队,到了下午担水的人就少了,水井宁谧如初,井水也慢慢恢复了起初的水位。说起担水还蛮有意思,提水是一项最原始最古朴的劳动方式,用一根细长的绳子,小心翼翼把水桶放到井下,桶见水后用力一沉,水桶接满水才慢慢往上提,沿着阡陌小路急匆匆担回家,起初担水时,年幼臂力小,提水提到一定程度,实在忍不住就把水桶丢进井里,溅起阵阵水花,事后请有经验的人来捞桶。村子里的这口古井大约二十多米深,一年四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遇到干旱年景时,吃水贵如油,但古井从未干枯过,是口神井。村里人对古井的感情很深厚,担水时把水桶洗了又洗,洗菜时把星星点点的菜叶都捡起来,怕把脏东西渗进水里污染水源,井绳是用耐磨的麻绳搓的,挑选上等的麻丝,让年龄大的老人慢慢搓着,搓好后用桐油浸泡,晒干后封存起来,大约十多天后才取出绳子使用,绳子一用几年不断很牢固,提水很方便,这井绳放在外面从未被人偷过,干旱季节,四处断流无水,自留地里的茄子、辣椒、西红柿、四季豆等植物长得郁郁葱葱,长时间不下雨植物都干得蔫了,地里干得裂纹一尺多深,农人们心焦痛心,便发动亲朋好友担水浇地,救活了一大片植物,使人们丰衣足食,狗、牛羊等动物热得趴在地下直喘粗气,人们从井里担来水往牲畜身上浇给其降温,并在家舍里定期泼洒清水,井水保住了家畜们的性命。农人们热时咕咚咕咚喝几口井水,凉爽透彻,接地气无灾无病,为了把古井保护好,村里每年淘一次井,用水泵把水抽干,将井里的杂物一筐筐提出来,用清水冲刷干净,将井沿周围的杂草除净,对残缺的地方进行修补,并将鹅卵石齐刷刷地铺在井的底壁。有一年淘井时,还发生了一件怪事,淘井时摸到一条大鳝鱼,用筐拉上岸大吃一惊,这条鳝鱼有碗口粗,通体金黄,鳝鱼头像鳄鱼嘴,重量达到八斤以上,实属罕见。老村长看后二话没说,让人把鳝鱼装进桶里,来到月河边觅一处水丰草绿的地方放生了。后来老村长说:这条鳝鱼成精了,人们不能杀生,它是井里的吉祥物,是镇井之宝。说来也怪,月河每次发生洪涝时,村子里的井水依然清澈,村里几百口人常年饮用井水,身体健康不得怪病。

时过境迁,村里的古井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是水井滋润着人们的生活,是源源不断的井水富饶这一方百姓,如今水井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但生活返璞归真后,我心里依然会想起那口古井,想起那有滋有味田园般的农家生活。

厚重的水井呦,你永远在我心里流淌,弹奏着幸福快乐的乐章!

两颗柿子树

感人的东西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家乡的柿子树一直在我心里“种植”了三十多年,那一枝一叶,那火红火红的果实如珍贵的画面一样经常在脑际忽隐忽现,魂牵梦绕挥之不去。

家乡地处城乡结合部,在五六十年代初期,全村清一色的土坝墙,低矮深灰色,但冬暖夏凉。我家弟妹多,房子只有三间,居住紧张不宽裕,又地处月河川道,春夏和风送爽,气候宜人,惬意舒坦,秋冬冷风瑟瑟,寒气逼人,村庄冷落萧条。为了给居住环境增添一点秀色,爷爷在秋冬的一个早晨步行跋涉三十余里山路,专门到对门南山一户李姓人家,挖回两颗根带泥土的柿子树栽种在门前的一个拐弯处,兄妹几人经常给柿子树浇水施肥,盼望柿树快快长大挂果,柿树不择土质,不到两年光景长到五米多高,主干有碗口粗,长得枝繁叶茂,成为全家人纳凉休闲的好地方。到了第三年柿子树开了花结了果,起初青绿色柿子拇指大小,结得密密匝匝,到了秋冬时节柿子才由绿变红,在每年的中秋节前夕,我们摘下绿柿子,按照祖辈传下来的去涩经验,把柿子埋在稻田泥土里进行除涩,大约十余天时间从稻田里挖出柿子进行清洗,柿子的涩味苦味都不见了,吃起来又脆又甜,回味唇齿间。还有的把柿子装进筐里,放进浇水池里进行除涩,十余天后就能吃上脆甜的柿子,但口感没有稻田除涩的好吃。我們把柿子拿到集市上去卖,被抢一空,柿子换回油盐酱醋等日常用品。

每年秋冬“霜降”后,柿子由绿变红,关注柿子树果实的人越来越多,每天晚上爷爷和父亲把灯开到通宵,防止外人偷摘柿子。自然灾害年代,人们缺吃少穿,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个别人家挨饿急了就顾不上脸面,夜深人静时,偷拔人家的蒜苗、生姜、萝卜、白菜等,第二天被发现后遭人唾骂,骂人的言语相当难听,大家这才警惕起来。所盗东西虽然不值几个钱,但大家都在饥饿的起跑线上,日子都过得很难,食物就显得尤为珍贵。爷爷和父亲前半夜几乎没合过眼,直到后半夜才睡去,两颗柿子树硕果累累诱惑人的胃口。儿时的同学朋友经常光顾我家,走到柿子树下就迈不开脚步,两眼望着火红火红的柿子,口水都流出来了,我许诺等柿子熟了请大家品尝。鸟儿也和人一样,每天歇在柿子树上用嘴啄,不少柿子形成了半颗果实,一半让鸟儿吃了,有时一天能歇几十只鸟儿,树下留下了很多鸟儿的粪便。

为了催熟柿子,爷爷和父亲凭借农村人多年的催熟经验,把芝麻秆砍断成五公分左右的短截,从柿子挂果处插进去,柿子熟得很快,颜色橙红很神奇,原来芝麻秆可以通风,芝麻秆的纤维和柿子的纤维结合后,促进了柿子果实的生长,芝麻秆又无毒无味,柿子的品相和口感都很好,红柿子摘下后,我们送给亲朋好友吃,大部分都拿到集市上去兑换日常用品,还把柿子做成柿饼、柿皮吃,成为招待客人的美味珍馐,两棵柿子树补贴家里度过了灾年。

柿子树按照生长规律,一般都栽在浅丘或中高山地区,在川道栽植产量低,但我家的柿子树每年都果满盈枝,在全村鹤立鸡群。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成熟季节偶然路过我们村子,发现我家的柿子树后像发现了新大陆般高兴,他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组柿子成熟的风景照后,经常有人到我家参观,用我家的柿子核留作种子,但都长得不高,果实也不大。一位林业技术员参观后,说我家的风水好,柿子树栽植时遇到了好土质,加之离月河近,地表水丰沛,光照时间长,柿子树才长得如此茂盛。

时过境迁,农村的土墙都变成了小洋楼,家乡的柿子树都落寂在记忆的尘埃里,但那红彤彤的柿子一直在心里储藏,时间越长思念越浓。

责编:李 瑾

猜你喜欢

鳝鱼古井井水
第八章 不速之客(续)
All Is Well
听爸爸讲述钓鳝鱼的故事
井水的奥秘
古井里的青蛙爷爷
人们常说“井水不犯河水”,井水和河水真的没有关系吗?
野生鳝鱼观察日记
古井
苍老的古井
鳝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