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艺的终结,或者超越

2020-11-06郑军

齐鲁周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北山手艺手工艺

郑军

“手艺是自我的探索,这样的探索是对人的局限的挑战,是在不断的突破中追求人的自由。”学者李北山在这部作品中提出了“手艺的终结”的艺术命题,并围绕这一命题,以哲学的视野审视手工技艺和器物之道。手工艺其实是在达成人与世界的一致性的同时,寻找自我的历程——这一过程中贯穿着人对自然的利用(原材)、人对自我的探索(手艺)和人的世界的展开(器用),人通过手艺探索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世界之道(器之道),同时也体现了人对时间的探求。作者将手艺和器物置于人类文化的体系之中,自由出入于东西方哲学的视域,《手艺的终结》是一部充满原创思想的艺术哲学著作。

《手藝的终结》,李北山著,泰山出版社出版。

近日,得北山兄新作《手艺的终结》一书,细读之后,不禁击节。北山的“手艺的终结”是一个极大胆的艺术命题。这本书就围绕这一命题,以哲学的视野审视手工技艺和器物之道,作者将手艺和器物置于人类文化的体系之中,认为“手艺是自我的探索,这样的探索是对人的局限的挑战,是在不断的突破中追求人的自由”。

在当前手工艺的研究领域,更多的是从田野调查的层面对手艺进行整理、保存,而较少从艺术哲学和科技哲学的层面进行系统地论述。《手艺的终结》恰是这样一部突破之作。这样的命题可能会令很多从事手工艺的研究者感到不适,但如果想想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正在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这个命题的合理性。正如北山在书中所说,手艺直到“机器时代”到来时才宣告其“终结”。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无论是生活用具,还是生产用具,都依靠人的双手进行发明、创造、完善,进而赋予器物精神的、文化的内涵。但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能、效率和复制,甚至人在依靠手艺的时代完全无法想象的器物。机械工具创造了更多的工具,直到人也变成了工具。但“手艺的终结并不意味着手艺的消亡,我们或可将其理解为手艺之‘至善。”因为,手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在科技至上的文明进程中,它无疑属于历史,更属于人自身。当车轮出现,当人类相继发明了马车、汽车、火车、飞机等,它们都比人类行走更快,但人类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行走。

北山在研究中围绕手工艺和器物而自由出入于艺术学、哲学、美学甚至人类学诸多学科领域,能看到他广博的知识储备、深邃的思考和对于这种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娴熟把握。北山硕士就读于香港大学,博士就读于法国的蒙彼利埃大学,接受了严格的学术训练。这使得他有能力驾驭这样一个命题。

北山在这本著作中又一次展现出他的“任性”。他早前出版的《宣纸上的中国》,是以一种文学的语调来讲述中国的艺术,作为一本通俗类著作,却有着很深的学术思考。而这本《手艺的终结》,作为一本典型的学术著作,却故意打破学术的体例,以一种看似漫谈的方式展现他的思考,他甚至在书中大讲故事,让那些深刻的思想变得浅显易懂。他因为热爱而研究,因为热爱而写作,所以,他不受那些诸如课题、论文、科研成果所左右,因此,这本书不仅有着宏大的命题及严谨的逻辑和论证,他还要把这一切写得能够让人读懂,甚至要让人读的有趣。在这一点上,他是自由的,展现出一个真正的学者的姿态,这在当今学术界是难能可贵的。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为精彩的观点,还不是“手艺的终结”,而是手艺 “关于时间的艺术”的提出,“人利用双手使时间物化,造物的过程实现了人对时间的掌控,而器的工具属性,也是人对时间的有效利用。”北山从“器”的审美属性,到器物中蕴含的中国人“以不变应万变”的理性,说明了器一旦成型,它就成为静止的恒定的存在,它穿越永不止息的时间,即使它终将湮灭于时间,但它已经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北山将“手艺”引入文化哲学的视野,阐述了当代科技背景下手艺的人文性质和美学意义。为重振手艺、复兴手艺文化提出了富有启发的理论思考。

猜你喜欢

北山手艺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张志民
手艺
最贵的不是手艺
心留北山回不来
去北山公园秋游吧
《寻找手艺》让“手艺”文化走红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在巨室里北山军事分界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