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完孩子别忘了查“盆底”

2020-11-06刘雪莲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0年10期
关键词:顺产盆底功能障碍

刘雪莲

刚刚迎接新生命的汪女士,还没来得及品味初为人母的喜悦,就被反复腰痛伴右侧臀部疼痛折磨得痛苦不堪。产后近5个月,她一直在为此烦恼不已,辗转很多医院没有得到根治。近日,汪女士来到我院就诊,被诊断为骨盆倾斜和耻骨联合处轻度错位。经过3次骨盆矫正手法、3次针灸,汪女士的病终于得到治愈。

女性在妊娠和分娩期间,因盆腔压力增大,导致盆底肌肉松弛,盆底功能受损,容易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如盆底脏器脱垂、大小便失禁、便秘等。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大约有45%的产后妈妈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其中以尿失禁最为常见,发生率达30.9%。所以,我们建议,产妇分娩后42天应做一次盆底超声检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早治疗、早训练,花费少、效果好!

无论是否顺产都需要检查盆底

盆底肌就是盆底部的肌肉,像一张大大的吊床,承托和支持着女性的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生儿育女是为人母之始,母亲在孕育宝宝时,盆底肌肉经历了整个孕期胚胎逐渐成长的负重以及分娩时更直接、更强烈的挤压,特别是胎儿体重过重、羊水过多,以及一些慢性疾病,如咳嗽、便秘的作用等都会对盆底造成冲击,使盆底肌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当“吊床”弹性变差了,网内的器官无法固定在正常的位置,就可能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等症状。虽然产后人体有自行修复的过程,但是很难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因此需要通过对盆底肌肉及时进行训练来修复,保持弹性和功能。

很多妈妈觉得顺产才会导致盆底肌肉和筋膜的挤压损伤,其实在怀孕过程中,随着胎儿的慢慢长大,胎位下移,盆底肌肉同样受到损伤,同样会加重发展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因此无论是否顺产,都需要及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分娩后42天应做盆底超声检查

产后42天到3个月内,这段时间被称为盆底康复治疗的“黄金期”,因为在这段时间,肌肉和神经刚刚受损,自身的细胞修复比较活跃。所以建议,女性朋友在产后42天在恶露干净以后,尽快进行盆底功能的检查评估。

对盆底功能进行评估,临床首选方法就是盆底二维或者三维超声。这种方法简单、高效,并且具有实时性和准确性,能够在患者临床症状出现以前就及时发现其盆底结构形态学上的变化,及时进行诊断治疗。

不止是分娩,盆腔肿瘤、子宫和阴道手术、绝经后卵巢功能的丧失、性激素缺乏等,也容易造成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导致盆底功能障碍,这类疾病的最大受害者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所以,不只產妇需要检查盆底功能,中老年妇女如果存在反复泌尿系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尿急、尿频、夜尿、尿失禁)、排尿功能障碍(如排尿等待、尿流变形、断续排尿、尿流缓慢)、排便梗阻症状(排便费力、慢性便秘、手指经阴道或会阴协助排便、便不尽感),以及膀胱、子宫、直肠脱垂等情况,都要做一下盆底超声检查。

严重的盆底功能障碍需及时到医院治疗。平时有一个自己可以进行的能够改善盆底功能方法,不论站着还是坐着都可以做——提肛运动法,有规律地往上提收肛门,然后放松,一提一松,可以锻炼阴道和肛部肌肉,有效改善和预防阴道松弛、肛门松弛。在做提肛运动的同时,还应尽量避免会造成盆底功能损伤的行为(如长期负重),并及时治疗会加重盆底功能障碍的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等。

猜你喜欢

顺产盆底功能障碍
护理干预在产科自然顺产孕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剖宫产和顺产到底哪个好?
顺产,挤压一遭有哈好处?
ED治疗不能光靠补
顺产还是剖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