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提升幸福感
2020-11-06
“活在当下”提升幸福感
“目光远大”通常被认定为积极的人生状态,相比“活在当下”,人们普遍认为能够为了长期目标而自我控制的人更容易成功,以牺牲自我控制能力为代价的短暂享乐主义会导致不快乐的生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近期,瑞士苏黎世大学和荷兰拉德布德大学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若想要得到幸福,体验愉悦、享受生活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一样重要。
为了解“成功目标”与“享乐目标”的实现与幸福感关联度的差异,研究团队开展了5项试验。结果发现,长远计划的成功以及“活在当下”的乐趣都有益于提升幸福感。一些“禁欲派”参试者在休闲放松时,会因考虑到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或应该禁止的行为而分散注意力,降低幸福感;不受干扰的“享乐派”则具备充分体验幸福感的能力,更少遭受抑郁和焦虑之苦。
研究人员指出,该研究拓宽了我们对目标追求和自我调节的理解。享受当下和长期目标在实现幸福感和提升健康方面都很重要,两者并不冲突,反而可以相互补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二者适当平衡。建议提前做好规划,可在不损害长期目标的前提下,从娱乐时光中受益。
干眼和抑郁是“难兄难弟”
随着5G时代到来,现代人的工作生活愈发离不开电脑和智能手机,干眼症的患病率也呈增长趋势。近期,日本一项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干眼症与抑郁症密切相关。
干眼症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或质量下降导致的角膜干燥或结膜受损。如果眼睛容易疲劳、干涩或感觉光线刺眼,患干眼症的可能性较大。日本顺天堂大学眼科学教授村上晶团队开发了通过眨眼次数评估干眼症水平的手机应用程序,并以14个月内下载该应用的4454名用户为对象,分析了干眼症逐渐加剧和抑郁症发病之间的关系。参试者填写干眼症自查表和抑郁症程度评价表。结果显示,出现干眼症的人中,有78.8%的人同时出现抑郁症症状;自查干眼症症状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情况下,抑郁症发病风险分别为1.62倍、2.39倍和3.29倍。
研究人员表示,干眼症和抑郁症存在激素、代谢、精神失衡等诸多共同风险因素,因此两种病很容易并发。患上干眼癥后如果忽视治疗,可能会导致抑郁情绪加剧。此项研究或有助于抑郁症的早期发现与治疗。
回忆质感更易找到东西
老年人在家一会儿找遥控器,一会儿找老花镜;年轻人出门不是找不到钥匙,就是找不到手机……怎么也想不起物品放在哪儿很正常,有时候换一种思路寻找会柳暗花明。近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提示,物品“看不见”的特质能帮你更快找到东西。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和脑科学系的认知神经科学家杰森·菲舍尔团队让志愿者在杂乱无章的房间内找寻一些日常用品。参试者分别以目标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和硬度(柔软度)为思路,同时开始搜寻工作。当研究人员追踪测量参试者搜索过程中目光停留过的地方时,他们发现,花在“错误的硬度”上的时间明显少于“错误的颜色”。试验结果显示,以触感为出发点搜索失物的人,发现目标的速度平均加快了20%。
杰森·菲舍尔说:“该项试验是针对大脑注意力分配问题的研究。人们找东西时的固有认知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物体的视觉特性上,但其实,对物体的深层次了解(如“看不见的”物理特性)与实际看到的一样重要。启动多重感知,可以更快地找到你要的东西。比如在杂乱的房间内毫无头绪地寻找一件毛衣时,首先应当避免将时间浪费在所有硬物上,而是将‘火力集中在柔软的物体上。”研究报告在线发表于《实验心理学杂志·总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