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空追梦者》的女性主义的分析

2020-11-06徐淑霞

戏剧之家 2020年28期
关键词:喜鹊女性主义

徐淑霞

【摘 要】《天空追梦者》是英国当代儿童文学家艾玛·卡萝尔的代表作品之一。该故事讲述了一个生性善良的女孩喜鹊认识了充满仇恨、内心扭曲的德拉克瓦夫人,但是涉世不深的喜鹊很难分辨是非,欣然同意帮助德拉克瓦夫人做事,然后自我成长。最后,喜鹊从一个让人厌恶的扒手到一个人人敬仰的民族英雄。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分析喜鹊和德拉克瓦夫人的形象。

【关键词】天空追梦者;喜鹊;德拉克瓦夫人;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8-0215-02

《天空追梦者》是英国当代优秀的儿童文学家艾玛·卡萝尔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作品的主人公喜鹊是个以偷窃为生的孤儿。但是喜鹊生性善良,坚强勇敢。虽然起初喜鹊为了蝇头小利为德拉克瓦夫人效劳,但是那时的喜鹊涉世不深,不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后来喜鹊认识了皮埃尔,她受到皮埃尔的影响,逐渐认识到以前自己行为的卑劣与龌龊,于是,喜鹊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喜鹊在皮埃尔家中当女佣,虽然很辛苦,但是她乐此不疲,感到充实与快乐。正如后来德拉克瓦夫人再次找到喜鹊,纠缠着她,喜鹊不愿意帮她做事,即使德拉科瓦夫人威胁与恐吓喜鹊,也没有动摇喜鹊不偷东西的决心。而德拉克瓦夫人则是一个负面人物。她聪明伶俐,超脱父权社会的女性标准。因此,德拉克瓦夫人长期受到父权社会的压迫,最终导致她内心扭曲,对他人充满敌视和仇恨。

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分析喜鹊和德拉克瓦夫人的形象,她们两个都是父权社会中的反叛者,有着过人的智慧,但是因为自我的选择不同而导致了不同的命运。

一、坚强的喜鹊

《天空追梦者》的主人公喜鹊是个孤儿,以当扒手为生,一天, 德拉克瓦夫人出现居然能叫出她的名字,喜鹊很是吃惊,往往人们对她都躲之避之,更没人愿意记住她的名字。更让喜鹊惊讶的是,这位夫人似乎对自己很了解,认为自己是这方圆几里最优秀的小偷。听到德拉克瓦夫人的赞扬,喜鹊心中窃喜,毕竟从来没有人表扬过自己,只有遭人唾弃和鄙视。但是,年幼无知的喜鹊根本就不明白德拉克瓦夫人的真正意图,并非是称赞她的才能和智慧,而是希望喜鹊能为己所用。接着,德拉克瓦夫人直奔主题,需要聪明而又灵敏的喜鹊帮她完成一件事——到一个富商家中偷一个盒子。起初喜鹊不愿意做,但是德拉克瓦夫人说,如果喜鹊能完成任务,那么她将会给喜鹊五块金币。[1]一听到五块金币,喜鹊两眼放光,立刻改变主意。毕竟这对于喜鹊来说,是一笔丰厚的收入,如果有了这笔收入,喜鹊就可以过一段衣食无忧的生活。至少,一段时间内,喜鹊不必为温饱而担忧。因此,喜鹊愿意为德拉克瓦夫人效劳。但是计划未遂,喜鹊没能如愿得到五块金币。

喜鹊虽然和五个金币失之交臂,但是喜鹊结识了社会上的名门望族,从此,喜鹊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喜鹊救了一个小男孩皮埃尔——一个富商的儿子,皮埃尔的爸爸为了感谢喜鹊,让其在他家里工作。但是,皮埃尔的叔叔第一次见到喜鹊,不屑一顾地说:“我知道女孩子们可能聪颖过人,但是像喜鹊这样的姑娘,压根就没受到教育,还要让她了解我们发明的详细情节吗?”[1] 皮埃尔的爸爸正在做一项飞行的蒸汽实验,皮埃尔已经把喜鹊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希望喜鹊可以加入他们的实验之中,皮埃尔的爸爸同意了,但是皮埃尔的叔叔对喜鹊表示轻蔑。他认为喜鹊没有资格参与他们的实验,更是对喜鹊进行嘲讽与否定。

在父权社会中,女性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没有独立思考的权利,只是男性的附属品,供男性消遣娱乐的工具。男权社会中的女性毫无社会地位,她们只是房中天使,按照男性的标准来装饰自己只是为了赢得男性的喜欢,女性毫无自由,只有被压迫。但是向来无拘无束的喜鹊追求自由,崇尚平等,实在无法忍受他人的贬低与嘲讽。喜鹊知道自己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是她认为自己可以努力地学习,认为自己并不比男性差。这也是喜鹊女性意识的觉醒。

喜鹊很努力学习,平时在与皮埃尔的交流过程中,也会向他请教,同时她自己也善于总结与思考。因此,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皮埃尔总是愿意与喜鹊分享自己的实验进程,听从喜鹊的意见。喜鹊也会给予皮埃尔一系列的鼓励与支持,这样,喜鹊与皮埃尔的友情也不断加深。皮埃尔更是欣赏喜鹊身上所具有的男性的勇敢与执着,以及女性的细腻和柔弱。正如英国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雌雄同体”论:“在我们每一个人当中都有两种力量在统辖着,一种是男性的,一种是女性的;在男人的头脑里,男人胜过女人,在女人的头脑里,女人胜过男人。正常而又舒适的存在状态,就是在这两者共同和谐地生活、从精神上进行合作时。如果一个人是男人,那么头脑中的那个女人的部分也仍然一定具有影响;而另一个女人也一定和她头脑中的男人交流。”[2]喜鹊虽然是个普通的女孩,但是她理性而又好强。喜鹊虽然受到皮埃尔的叔叔的贬低,但是她并没有心怀仇恨,而是承认自己没接受过教育,自己并不愚蠢,要努力证明自己。尤其是喜鹊和皮埃尔在去巴黎途中,他们经历了重重险阻,最终都化险为夷。最让他们刻骨铭心的一刻则是当他们见到法国国王时,他们丢失了与实验相关的所有笔记以及飞行模型,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喜鹊凭借记忆,重新实验,大胆尝试,最终实验成功。回到家后,喜鹊开始识字,喜鹊也拥有读写能力,也被认为是民族英雄,载入史册,名传千古。

喜鹊从一个无名小卒到一个众人所知的民族英雄,这个过程虽然坎坷崎岖,但是喜鹊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和认可。

二、充满仇恨的德拉克瓦夫人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寫道:“纵观历史,显而易见的是妇女在各个领域里的成就——政治、艺术、哲学,等等,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讲,都不及男性的成就大。这是为什么呢?社会把妇女限制在一个低人一等的位置上,而这一点又影响了她们能力的发挥。”[4]女性在社会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遭受着种种的不公与偏见,这种偏见甚至都成为一种约定成俗的法则:在父权社会中,女性无法走出家门,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是囿于家中,收拾家务。同样,身处父权社会的德拉克瓦夫人也免不了社会和家庭对自己的戕害。德拉克瓦夫人从小受到父亲的管制、拘束、否定,毫无机会施展才能,长期的压抑导致德拉克瓦夫人内心扭曲,她充满仇恨,对他人充满敌视和防备。德拉克瓦夫人看不到世界中的光明与爱意,所以后来她对任何人都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甚至自己的儿子都是她复仇的工具。

其实,德拉克瓦夫人是皮埃尔的姑姑,从小聪明伶俐,爱思考,喜欢发明创造。但是这一切都被皮埃尔的爷爷所禁止。皮埃尔的爷爷只允许皮埃尔的爸爸和叔叔接受正规的教育,而天资聪颖的德拉克瓦夫人仅仅因为性别与他们不同,而无法和哥哥们一样接受同等的教育。在家里,德拉克瓦夫人也不像两个哥哥那样受到父亲的疼爱。因此,从小受家人冷落的德拉克瓦夫人渴望得到父亲的表扬和关爱。德拉克瓦夫人常常听到父亲抱怨:“没有合适的切纸机器。”于是,德拉克瓦夫人就偷偷做实验,在父亲的生日宴上送给父亲,本以为爸爸会表扬自己,结果却遭到父亲的讽刺、挖苦、惩罚。“爸爸认为德拉克瓦夫人的发明使他和他的两个儿子难堪。认为德拉克瓦夫人没有接受过教育,竟然能发明出这样的东西。如果真的是精神有问题,真该回房间呆着。”[1]受到父亲责骂的德拉克瓦夫人毫无怨言地待在房间三个月,父亲的侮辱不仅仅是对女儿的责骂,而且是整个社会对女性的谴责。父权社会中的女性理应呆在房间,穿针引线,操持家务,而不应该接受教育,没有知识丰富女性的头脑,她们也不会独立思考,而是墨守成规。这完全是对女性的自由的压迫。就像偷吃禁果前的亚当和夏娃,他们裸体在伊甸园中却不知羞耻,完全听从上帝的命令,唯唯诺诺,但是受到撒旦诱惑后的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拥有智慧,意识到应该用什么东西遮住身体,这样才不会过于尴尬。同样,如果女性有机会接受教育,拥有思辨能力,一定会反抗社会,这时男性就无力自保,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不允许女性接受教育,丝毫不给女性独立思考的空间。虽然德拉克瓦夫人的身体受到了父亲的禁锢,但是她的思想仍然享有自由。然而,敢于挑战权威的德拉克瓦夫人最终因为势单力薄,依然逃脱不了父权社会的重重禁锢。最终,德拉克瓦夫人心懷怨恨,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嫁给了英国人,仅仅为了报复父亲。

完全被仇恨蒙蔽双眼的德拉克瓦夫人不能学会宽容和原谅,而是怨声载道,无法享受人生的快乐。虽然当年父亲的种种行为过于偏激,但是这并不完全是父亲的过错,而是整个社会的错误。

德拉克瓦夫人的一生都在仇恨中度过。一方面自己聪明伶俐,但是无从施展自己的才华。不仅得不到他人的赏识,反而还被禁锢与嘲讽。另一方面,德拉克瓦夫人的后半生都在和仇恨进行斗争,她的婚姻和他的儿子则是她复仇的工具。她对自己家族的不满和痛恨,更多是对整个父权社会的厌恶与憎恨。当她隐瞒多年的身份昭然若揭时,她的生命基本上走向了终结。

三、结语

这两位女性虽然生活在同一时代,但是因为她们人生观不同导致截然不同的命运。喜鹊的人生比德拉克瓦夫人幸运许多。那是因为善良友好的喜鹊敢于追求,宽容大度;而内心完全被仇恨和嫉妒占有的德拉克瓦夫人不知道宽容与原谅。凡事都应该讲究适度原则,否则会走向极端,德拉克瓦夫人的悲惨命运则与她的偏执与过激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参考文献:

[1]Emma Carroll. Sky Chasers [M].Great Britain: Chicken House, 2018.

[2]弗吉尼亚·伍尔夫.一件自己的房间[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谢丽尔·桑德伯格.向前一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4]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郑克鲁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喜鹊女性主义
你真的认识喜鹊吗
叽叽喳喳的小喜鹊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喜鹊
论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