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学是这个城市的气质
2020-11-06程永新
程永新
一百年前,一百年后,上海都在这里。
无论是存于文字,还是留于画中;无论是为之喜,还是为之痛,“上海”这两个字,在人们的记忆中都有一份不可替代的重量。
上海的经典场景,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想了解上海,要读金宇澄的《繁花》。陈丹燕、素素的散文里,也能体会到老上海的那种味道。
文学对于一座美丽的城市来说,是她的一种气质。上海因为一些历史,一些人,就平添了丰富而高贵的精神气质。
国泰电影院·百乐门
站在国泰电影院门口,真有时间倒流之感。1930年匈牙利人鸿达从一个会说英语的广东人手里接到电影院的设计任务,他的客户就是英籍广东人卢根。鸿达把当年风靡世界的Art Deco风格融入到国泰电影院中,从外立面的垂直线条到内部的灯饰,无不体现着摩登都会的感觉。
无数遍革命和荡涤,国泰依然故我,当年的傲然丝毫没有减去。
国泰所在的茂名路淮海路口,以前曾经叫霞飞路迈尔西爱路交会处,每当锦江饭店来了外宾,欢迎的队伍依然布置在这个街角。斜对面的老大昌西点店,即使在最颠倒的年代,依然有老克勒盘踞在内,慢慢品尝掼奶油或加仑冰激凌。紧挨着国泰,地铁一号线出口的雕塑“打电话的少女”,由刘如森的翻砂厂浇铸,浇铸的地点在金沙江路丹巴路,我看了整个浇铸的过程。
少年白先勇在大门口看着花枝招展的舞女,日后给了他很多灵感,也成为他小说创作的源泉。他的《永远的尹雪艳》《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里的人物,都和这座“第一乐府”百乐门有关。1940年年初,军统特工和76号暗战,杀手在舞池边开枪打死了一个叫陈曼丽的舞女。50年以后,百乐门的雨棚因年久失修而坍塌,砸中一个路过的年轻女子,后宣告不治。
今天,百乐门周围高楼林立,人流川流不息,没人留意这些香艳销魂又夹杂血腥的传奇往事,没人记起那个曾经蜚声海内外的舞厅。
常德公寓·静安别墅
歌手钟立风唱道:
静安区常德路195号/我和某人约好时间见面/一起寻找她的过去/她的爱情/在某条僻静的弄堂内……
常德公寓,张爱玲在此度过了几乎整个20世纪40年代,感叹“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对面是兵营,南面是“电车回家了”的电车公司,有轨电车雪亮的铁轨就铺设在公寓门口的大街上,在她的散文里都可以读到。
1936年建成的常德公寓,张爱玲和姑姑张茂渊为求乱世中的安稳日子,重金租下。
胡兰成逃亡,张爱玲又从这里冲到温州,带着自己的稿费,希望救出丈夫,看到的是,老公已经和另外的女人在一起。
借用《子夜》的开头:“一个天堂般的五月。”始建于1928年,横贯南京西路和威海路的静安别墅,一直是上海最大型的新式里弄。砖屋—brick house以它的温暖和手工感,总是那样吸引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诸多名流寄寓于此,包括蔡元培、于右任等元老。孔祥熙更是于1942年购得大部分静安别墅产业,以期牟利。现在游人会从南京路拐入静安别墅,像參观旅游景点一样打量它。
爱神花园·普希金铜像
巨鹿路675号,上海作家协会所在地。它的另一个罗曼蒂克的名字,叫“爱神花园”。
爱神花园的主楼,邬达克手笔,是这位匈牙利籍设计师留给上海最美的贡献之一,也是上海的文学圣地,数个文学杂志编辑部在此安寨扎营,勾勒上海纯文学的金字塔尖。楼下的大厅,几代文学家留下身影,近年有王安忆、陈村、孙甘露等,也有“上海协作计划”请来的外国作家。很多电影曾在这里取经,《拉贝日记》里,它是日本大使馆,楼外空地堆起沙袋架起机枪,一时间错乱了时空。
花园里的喷泉雕像,是希腊公主普绪赫,美得让维纳斯都嫉妒。普绪赫的良人,更是大大有名,就是那个胖乎乎拿一把小弓箭的丘比特。“爱神花园”,也正得名于此。
20世纪60年代,礼崩乐坏。当时作协的老花匠—人称“花师傅”,悄悄将雕像卸下包好,掩藏在花棚里,美人因此得以保全。如果没有普绪赫,这座花园,将失去灵魂。
爱神花园建于1931年,据说是“火柴大王”刘吉生赠与太太的40岁生日礼物。花园造好,领太太来,趁她目眩神迷之际,一串钥匙交到手里,说:“达令,这是送你的礼物。”
太童话了。但女人都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汾阳路三角花园和普希金铜像,也是上海难得一个诗意的所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周围的建筑还不像今天那样放肆地掠夺空间,三角花园静谧而雅致。
普希金铜像建立于1937年。十月革命以后,大量俄侨移居上海,为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侨民集资建造了铜像和纪念碑。日军占领上海后,铜像被拆除。抗战胜利后,俄侨复原了普希金铜像。1966年,铜像再一次被毁,一些人用绳子将铜像拖倒,甚至连碑体也未能幸免。后来程钧德画了一幅有名的油画《有过普希金铜像的街》,画里面的三角花园在暖阳里空荡荡的,却激起了很多人对诗意空间的追怀。1987年8月,在普希金逝世150周年的时候,普希金铜像第三次在原址落成。
(摘编自湖南人民出版社《最美的上海》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