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油画创作中的构图问题

2020-11-06黄科又

戏剧之家 2020年28期
关键词:对角线绘画创作

黄科又

【摘 要】“构图”的概念不仅见于绘画中,也见在音乐、写作等领域,原意为组合、布局,即在艺术作品中为了满足整体需求来组织各个元素。油画创作中所谓的构图,具体来说就是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形象、线条、明暗、色彩等要素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通过对画面空间的合理经营、对形式法则的灵活运用,构图将各自为政的孤立元素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好的构图可以为创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后续的创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油画创作;构图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8-0157-02

一、构图的方法

(一)整体着眼、剪影观察

油画创作不同于简单的写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元素,如果不从整体出发,醉心于某一单独物象孤立的形态,那么画面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可能只是一团乱麻,纵使有精彩绝伦之处也无济于事。因此,首先应从大处着手,省略无关紧要的细节,针对对象的全貌,形成一个明确的整体印象。体积、比例、透视变化等问题在这一步都可以适当忽略,首先关注剪影轮廓,关注正负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几何形概括

塞尚曾经说过,在作画时需要把自然界的一切都概括为球体、圆柱体和长方体。几何形概括不等于对所见之物进行被动的抄袭,而是需要画家运用理性的方法主动分析、建构。大自然中本没有绝对标准的几何形,它源于生活经验所形成的一种联想,经过几何形组织的画面易于归纳、协调,容易在作画者的头脑中树立起以简单概括复杂的原则。

(三)反复对比

对比是区分不同物象特征的重要方法,画面中物体的造型特征、位置关系、明暗色调都是在相互对比中产生的,并且随着比较对象的不同而变换。这就好比在父母面前我们是孩子,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我们又是长辈一样。我们常说,画画其实就是画关系,而这种关系正是在彼此相互的比较间形成的。

二、构图的基本法则

(一)平衡与稳定

不论是写实或写意,是具象或抽象,任何风格的油画创作在最初起稿时都应建立若干条总的结构线,也即画面的“骨架”。如同建筑中的地基、人体的骨骼,这几条结构线支撑着整个作品,把松散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当然,有时这种“骨架”并不外露,可能是隐蔽的,被各种丰富的表面细节所掩盖。不同的“骨架”依据其动势的强烈与否会让观众产生动态、静态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比如垂直的直线形“骨架”易于表现刚硬、挺拔的形象,而富于动势的画面则需要蜿蜒的曲线作为“骨架”。我们有时也把这种对动态线或“骨架”线的选择称为“取势”,但是要注意,取势不可平均用力,须在对立的两极间稍加侧重。在平面画幅中,从视觉上看必须有“骨架”的个性,力所聚集的态势应该明确其动静、方向,总体特征愈强,未被其他因素破坏,那么这幅构图形式美的特征可能就愈鮮明,反之其形式美的特征就愈平和,或者趋于混乱。

(二)节奏与韵律

平衡与稳定是构图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需加入变化才不至于呆板平淡。人类在欣赏自然景观或艺术作品时,总是倾心于那些变化丰富、千姿百态的对象,而它们之所以能产生美感,是由于其变化富于节奏,正如荷兰画家蒙德里安所言,有力的节奏是一切艺术的基础。一般而言,受人体生理结构的影响,我们在注视某一绘画平面时,视线会很自然地集中至某个局部区域,艺术家可以利用这一视觉的生理特征,对画面的视觉中心和次要部分展开程度不同的刻画,进而打破画面各部分平均的常态,形成强弱的对比,就如音乐的快慢节拍。节奏和韵律的把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如改变形态、疏密关系;改变黑白灰关系、线条的粗细;进行面积、明暗的转换等等。

三、常见的构图形式

(一)十字形构图

将画面中的垂直线和水平线相结合便能得到十字形构图。由于它通常给人以神圣、肃穆的感觉,所以这类构图在宗教题材的绘画中得到了大量运用。在米勒的《牧羊女与羊群》中,远处的视平线将地面和天空一分为二,而近景中站立的牧羊女与地平面接近垂直,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十字形。米勒是描绘欧洲农耕图景的重要画家,在他之后,现代化的机器生产日益替代了手工工艺,人和自然间亲密的关系不复存在。这里的十字形构图在突出牧羊女主体位置的同时也很好地渲染了氛围,劳动的艰辛同庄严的宗教感浑然合一。

(二)三角形构图

较标准的三角形构图又叫金字塔形构图,顾名思义,暗示着稳定、完整、安全、牢不可破,是绘画创作中初学者最易掌握的一种构图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经久不衰的构图形式,从远古时期的绘画到当代绘画,都能见到它的广泛应用。如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画面顶部的三色旗构成三角形的顶点,底边由横躺的死尸构成,再加上左右两个青年的动态线,合拢形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这幅画是为了纪念法国七月革命所作,德拉克洛瓦亲眼目睹了巷战的惨烈以及革命者英勇不屈的精神,决定创作一幅画以象征封建王朝的瓦解和新政权的诞生。三角形很好地凸显了画面纪念碑式的效果,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革命的核心要义:自由与民主。

三角形构图有多种变形,从规则到不规则,随着构图框架的改变,往往能呈现迥然不同的画面效果。同样是大卫击杀巨人哥利亚的主题,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布隆奇诺采用的是庄严的等腰三角形,原本血腥的斩首场面因此显得异常宁静,如同一种有条不紊的仪式,巨人的轰然倒地好似是特意为了成全少年大卫的封王;而到了鲁本斯笔下,运动感、强烈的动势变成了关注的焦点,规则图形显然不适宜。他选择用一个斜三角形,且三角形的底边不平行于画面边框,而是向上形成一定的角度。所以,鲁本斯的大卫相比布隆奇诺更接近于一个骁勇善战的勇士,而非等待加冕的王者。

(三)对角线构图

作为一种导向性很强的构图形式,对角线构图能够有效避免左右均分画面的呆板,因为相较于垂直线和水平线,物体在画面中两个对角的连线更为活泼。在运用对角线构图时,通常直接把主体倾斜安排在对角线的位置上,这样运动效果尤为明显。这种构图一直引导人们的视线移动到画面的消失点,增强画面的空间感、纵深感、延伸感和运动感。为了获得更加强烈的运动效果,可以把构图中的物体都加以倾斜,赋予整体构图以倾斜的灵动感。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要比垂直方向上的剧烈,在垂直方向上,向上的运动又比向下的剧烈。斜线的倾向性能产生运动的效果,具有倾斜的力感,偏离水平线越远,运动感就越强。

在鲁本斯所画的《卸下圣体》中,画面构成沿用了鲁本斯一贯的极具动感与张力的构图模式。耶稣苍白的身体和白色的裹尸布处于画面自右上到左下的对角线上,强烈的光源集中在了耶稣苍白无力的身体上,表现出了其为人类献出生命的悲剧性的崇高精神。虽然是运用斜线式构图,但是鲁本斯的画作却有着动态的均衡感,这是因为他总是用另外一条对角线来支撑画面。左上角爬在十字架上的人的强壮的手臂和右下角穿深色衣服的圣徒及其脚下的梯子形成了另一条对角线,这样的构图既增强了画面的动势又体现了一种空间深度,而梯子下面的物体和左下角跪着的两个女子的脚处于一条线上,使画面整体上又形成了一个梯形的构图,增加了画面的稳定性。鲁本斯绘画中丰富的肌肉群、健硕的体格和夸张的动态生动地表现出人在某一瞬间的状态,极具戏剧性的张力。

(四)分割法构图

黄金分割是由古希腊数学家发现的一种古老的数学方法,具体指将一个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约为0.618。这一神奇的比例关系被大众认为是最能产生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构图法是画家在绘画构图时常用的一种构图方法。在绘画创作中,一般是用四条线将画面分割成等大的九个部分,分割画面的四条线就是黄金分割线,线段交汇所形成的点即黄金分割点。这种构图法也即人们常常提起的九宮格构图法。我国古代的传统绘画中也有类似于黄金分割构图的论述,有文献中提到过,叫做“三七停”。在创作时,画家们通常会把画面主体安排在黄金分割点附近,这样能避免对称式构图的呆板,还可以使画面主体突出,主题明确,画面更具美感。在此需说明一点,绘画艺术并不像精准的数学计算,画家们通过眼睛的观察,得出5:8、3:5、2:3等多种舒服协调的比例,都可以看作为黄金分割比。

法国画家柯罗在作品《蒙特枫丹的回忆》中巧妙地运用了九宫格构图法,以分割线为基础,按照黄金分割比构建画面。右侧的大树占据着全画近三分之二的空间,其蜿蜒的树枝将我们的目光引向左侧的妇女以及孩童。在他们的身旁,一棵稍小的树与画面右侧的大树顺势向着同一方向倾斜,相互呼应。柯罗在分割点的附近布置了代表线性元素的树枝和代表点状元素的人物,再加上对树干倾斜方向的精心设计,使得观者的视线可以很自然地穿梭其间。透过近处茂密的树林,远景中充斥着未退散的晨雾,使林边的湖面和树影朦胧迷离,不仅拓展了画面的空间,突出了画面的主体,还增强了画面的幽静感和抒情意味,整幅画作充满了醉人的诗意。

四、结语

以上简要分析了油画创作中构图的基本原则以及常见的构图形式,上述的各类构图形式构造简练,特色鲜明,结构特征一目了然。但这仅仅是创作中较为浅显易懂的常用形式,在实际运用中,通过对各种基本构图的组合变形可以产生无数丰富的衍生品,画面架构也并非一目了然,但无论多么繁复的变化,始终遵循着对立与统一、寓变化于统一的造型规律。

参考文献:

[1]张启文.创作与构图[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7.

[2]蒋跃.绘画构图与创作[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10.

[3]侯雪征.黄金分割构图法在风景油画构图中的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对角线绘画创作
用活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母鸡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