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开展网络教学后的评价与思考
2020-11-06秦杨
秦杨
【摘 要】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中国的各类院校都需要通过网络教学以实现“停课不停学”。笔者对本校即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网络教学情况展开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今后设计类课程的在线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疫情;网络教学;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7-0125(2020)28-0153-02
2019年底,中国武汉爆发了新冠疫情,且疫情的影响逐渐覆盖全国。2020年1月底,根据国家卫健委消息,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通知》,全国多地高校发布延迟开学的消息。本校位于新冠疫情的核心城市武汉,“封城”的命令使复工复课短期内不能实现,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本校于2020年2月17日开始进行网络授课,至本文写作时,已基本完成本学期教学工作。
一、开展网络教学后初期的评价反馈
本学期环境设计专业前四周共开设9门专业课程,均如期开课,开课率达100%。根据开学前所进行的网上授课统计,授课教师拟选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授课的课程有3门,选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课程有2门,选用QQ直播、腾讯课堂的课程有1门,选择其他平台(微信、雨课堂、课堂派)的课程有3门。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因部分平台短时间内使用人数过多,造成平台瘫痪、速度缓慢等问题,因此在开学后有部分课程中途更换其他方式来完成在线教学。
在开学前,本来不作为大部分教师所选用的授课方式——QQ直播和腾讯课堂,由于网络状况良好,且操作方式简便,无需使用单独的APP,使得使用率大幅提升。同时为了应对线上教学有可能发生的其他情况,专业课程教师往往发挥优势特长,准备2-3套线上教学方案,尽量保证教学质量。
在第四周授课结束后,对环境设计系所有开课班级发放调研问卷共218份,回收有效调研问卷174份。对开课的专业教师发放调研问卷9份,回收有效调研问卷9份。在调研中师生普遍反映,网络授课初期的大部分问题如网络波动等已基本解决,通过错峰教学,平台也日趋平稳。
根据调研问卷,学生主要反映的问题包括:
1.网络卡顿情况严重,尤其是部分平台面临全国同一时间开课院校过多的压力,网络崩溃数次,造成教师授课不连贯、效果不好的问题;
2.由于教师进行直播授课时网络平台卡顿,故建议教师减缓授课进度,同时放慢语速;
3.有少部分课程,教师没有提前布置预习内容,课后没有布置相应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4.目前网上授课,学生没有上课教材,希望教师能够提前发放电子版教材或课件,作为授课资料供学生预习及在学习期间进行补充;
5.部分课程是软件类操作课程,但由于疫情发展突然,部分学生手边无电脑设备可用,对这部分课程的授课效果会有较大影响。
根据教师调研问卷可知,开学即开展网络授课的教师有9名,尽管调研数量偏少,但全部为本校环境设计系,对于反映环境设计系教师的态度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说,教师们都较为积极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但对线上教学活动的满意度不是太高。教师对“授课效果满意度最高”的授课方式还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其次是“课堂教学”,最后才是“线上教学”。有66%的教师认为目前的教学平台“不能满足”或“不能完全满足”线上教学的需要。有50%的教师在开展线上教学前会“提前布置全部或部分预习内容”。有77%的教师认为自己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了较为良好的互动。
二、结合本专业调研问卷的结果,对在网络平台上开展教学和对其进行持续改进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更好的规划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在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中要起到支持和引导的作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不再向学生“填鸭式”地传授知识,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当引导者和协助者,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①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安排好学生预习、复习的时间,并提供相应的电子教材、课件、资料,并有重点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在线教学可利用的互联网资源更加广泛,学习资源应做到丰富、灵活、生动,并引入拓展性强的课外学习内容和资料,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教师应注重网上教学软件的互动功能,并按时接收相关反馈,进行调整
从调研结果可以发现,专业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教学互动效果的评价存在很大出入,可能是由于部分教师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互动本就较少,并且部分教师对如何在网上教学中开展互动认识不足,导致学生对这一部分满意度较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性,而良好和有效的互动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高校设计类课程在教学中更注重设计概念掌握、创新思维培养以及方案作品展示等综合能力,所以教师与学生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良好的互动是十分必要的。
知识的内化过程是一个深层认知的过程,知识内化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也能使师生和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互动与交流,这样的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能思考得更全面深入,将知识充分内化。开展网上授课的教师应该熟练掌握教学平台所提供的各种互动手段,如网络感官教学、电子书籍教学、共享白板等传统手段,同时弹幕互动等新的互动手段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穿插到教学过程中,使设计类课程教学更具有创新性。同时应及时收集学生对于互动的反馈,调整教学方式,形成良好的互动,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本学期网络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与反馈
本校环境设计专业在本学期所有专业课程授课完结之后,发放相关调研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发现:本学期环境设计专业针对本校17级、18级及19级专业学生,共开设课程36门,发放问卷数量866份,回收有效问卷680份,回收有效问卷占比约78.5%,参与学生的数量占比较高,应能较为客观地反映本学期网络教学的实际效果。
在本学期的调研问卷中共设置五道题目,其中选择题四道,问答题一道。这样设置主要是考虑到每门课程均发放问卷,如果问卷内容过于冗长,会影响学生的答题积极性。选择题选项部分采用李克特量表设置五个选项,如“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设置。这样利于后期根据选项内容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调研结果如下:
第一题为“在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中,你觉得较为好用的是(多选,最多三项)”,学生反馈的结果中选择“QQ群/腾讯课堂直播”的占比最高,达到43.7%,选择“超星学习通”的占比达到26.8%,选择“课堂派”和“中国大学mooc”的占比分别为13.1%和10.7%,选择“雨课堂”的占比为0.08%,选择“其它”的占比为5.52%。选择“QQ群/腾讯课堂直播”进行授课的学生较多,可能是因为学生不需要额外安装其他软件,操作上也基本无门槛,所以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本学期参与调研的学生在对“本门课程的在线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价时,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生占比分别为47.2%和37.2%,反馈为“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占比分别为13.6%、1.6%和0.4%。属于正面评价的高达84.4%,反映出通过开学初期阶段的磨合,以及后期教师在线上教学时不断对授课方式与方法进行改进,本学期的网络在线教学质量整体良好。
参与调研的学生在对“本门课程教学的互动效果”进行评价时,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生占比分别为46.3%和36.6%,反馈课堂互动效果为“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学生占比分别为15.5%、0.4%和1.2%。得到负面评价“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课程集中于开学初期的课程,且集中于两名教师的课程,这两名教师年龄偏大,对网络教学软件操作不熟悉,同时对于网络授课的互动方式、方法较为陌生。通过专业教学研讨及专业教师的教学方式交流,学生对于课堂互动效果的评价和反馈获得了明显改善。
参与调研的学生在对“本门课程中在线学习目标是否清晰、要求和重点是否明确”进行评价时,选择“非常清晰、明确”和“清晰、明确”的学生占比分别为53.2%和42%,反馈为“一般清晰、明确”、“不清晰、不明确”“非常不清晰、不明确”的学生占比分别为0.4%、2.2%和2.2%。在本题中,选择中性和负面评价的学生人数达到32人,但同上一题一样,大部分集中于本学期初期的课程,中后期课程得到的中性和负面评价较少,人数只有3人,这也反映出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研讨对于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性。
关于问答题“对本门课程线上教学的意见及建议”,大部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主要是集中在对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进度的关注和课后作业、练习的指导上,从这些反馈中也可以发现,当线下教学改为网络教学后,在作业的完成和指导方面会存在大量问题。部分强调动手能力的专业课程,必须要考虑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导。如有专业教师采用“腾讯会议”软件开展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教师通过学生的摄像头观看到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条件下,本校环境设计专业对网上教学的现狀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希望能够引入更多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方法,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有相应的数据进行支持,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条件的变革下有更好的教学体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满意度。同时,在线教学虽然是今后教育发展的趋势,但目前在本专业领域仍不能完全取代线下教学,在今后的实践中,如何令网络教学适应本专业的专业特点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也应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次调研的初衷是在特殊时期下对本专业的教学情况进行掌握,以推动教学方式的改进。希望今后的问卷设计能够进一步完善,使调研的结果更为客观与全面。
注释:
①张允峥:支持翻转课堂的移动教学平台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9年第05期,第5页。
参考文献:
[1]苏真真.混合式教学下的个案研究[D].河南大学,2019.
[2]邱红婧.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设计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05.
[3]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
[4]陈高明.广义设计学观念下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J].文艺争鸣,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