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比较中谈设计上的融合
2020-11-06王冠
王冠
【摘 要】当今全球化发展趋势和我国“一带一路”的政策为我们提供了众多机遇,文化势必走向融合。中西方园林艺术因文化的融合而获得创新发展,摒弃封闭守成的外壳,吸取彼此的艺术精华将两者结合,创造融不同文化于一体的设计。本文首先对中西方古典园林进行比较和同一性总结,继而探索了中西方园林相融的设计方法,希望对中西园林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西;园林;比较;融合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8-0151-02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比较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的比较
1.中西方对自然不同认知下的美学观
中西方认识上的差异反映在中国人重整体的和谐,而西方人重事物的分析。中国哲学思想讲究事物的和谐统一。《易传》指出天人协调,其中《象传》谓“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节制自然须合乎它自己的规则,辅助自然应适度。[1]这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反映,意即在处理造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时主张“天人合一”思想,于是有了动静平衡、虚实相生等调和性的造园手法。在辩证思维的指导下强调整体关照,系统整合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力求与自然融合,这是园林设计的重要原则,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追求。
西方哲学强调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习惯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直接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认为艺术的规则和标准是纯粹的几何结构,类似于数学关系,构建对称、均衡的秩序。西方园林的艺术表达是征服自然,各造园要素都被人为地规范,将自然进行人工改造和重塑,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人工美。[2]
2.中西方不同造园思想下的美学观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深受绘画、诗词等的影响,并且诗人、画家等直接参与园林的营造工作,致使园林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诗情画意,因而中国园林遵循着绘画艺术所秉承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同样中国园林也有像诗词一样“缘情”的一面,反映着文人的气质和情操。[3]当时社会追求清静超然,使文人对生活产生恬静淡雅的趣味。这些决定了中国园林“重情”的美学观,从而形成了深沉含蓄、虚实共生、或藏或露、或深或浅且彰显着意境美的造园手法。
西方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早在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就通过“数”和“量”的关系寻找美的因素,这种美学思想被遵循几千年之久,它所强调的是规整、秩序、均衡和对称,推崇几何图形,在理性思维的指导下完成艺术表达,认为艺术美的高度就是形式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比较
中西方园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空间布局,通过不同的空间布局,体现中国的曲径通幽和西方的对称规整。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空间布局既不讲究轴线对称,也无任何规则形式的存在。在保留树木花草原貌的基础上以山环水抱、曲径幽深的景致呈现出来,使人们在游园过程中步随景移,在迂回往复之间,建筑也被化作自然的一部分,人与物紧密联系成为有机共同体。中国古典园林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情景交融,使之形成一个封闭的自然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
西方古典园林艺术重要的思想来源即“唯理”思想,认为只有经过改造和控制的自然美才能上升为艺术美,空间布局讲究对称,规则严谨,利用轴线组织空间序列,力求园林的完整性,就连花草都修剪成几何图案的造型,并且提倡开放、通俗、整洁、对称的几何形态,每一个细节都在诠释严谨规整,理性至上。园林空间布局主从分明、突出重点,各部分关系清晰明确、一目了然。园林中建筑占主导地位,使园林建筑化,给人一种井然有序、和谐明确的舒畅感。[4]西方园林是一种开敞的规则式园林,是可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二、中西方园林发展规律与审美的同一性分析
(一)园林艺术发展规律的同一性
园林艺术是一门能够非常直观地表达人与自然关系的综合性艺术,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载体。自人类出现,人与自然便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时期人们对抗自然的能力不同,表现为屈服与征服的不同态度。园林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向往,不管怎样构建,园林的初衷不变。园林艺术都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从功能层面而言,都经历了功能园艺——观赏园艺——合宜园艺的演变;每个民族都曾经历过自然崇拜——自然模拟、利用自然——超越自然三个层次,当到达最高层次后,民族的园林特色也就完全形成了。[1]
人类不断地进化,社会不断地进步,这是客观规律,不分民族与地域,同样园林的发展规律也在推动着人对自然环境从感性向理性的态度转变。从文明早期的苑囿、圣苑到文明成熟期的皇家与私家园林、台地园、枯山水园等,始终围绕着对自然的浓缩与回归,将自然根据主观理念进行再创造。
(二)园林艺术审美的同一性
在前面我们了解了中西古典园林的差异,但不能否认的是,中西方古典园林具有相同的本质,即都承认自然是美的,园林风格上的不同表现不能掩盖本质上的一致性。美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5]无论是规则式或是自然式,本质上都是美的,都是人们根据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艺术表现,反过来讲,这两种艺术形式在本质上都符合美的规律。[6]
“意境美”犹如中国古典园林的标签。“意境”究竟是什么?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提出人生有五种境界,分别为功利境界、伦理境界、政治境界、学术境界和宗教境界。在提及最后兩种境界时,他是这样阐述的: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介于两者之间的,他认为是“艺术境界”,也就是意境。[7]可以此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意境所在,在中国的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意境表达应属文人园,其思想就是隐世、返本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思想体现着人生价值,是对真理的追求;西方造园艺术中同样有返本归真的反映,在比例关系与和谐关系的探究中得出宇宙的根本,认为“数”是形成美的密码,是最真的事物,是最本质的美。
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观念,从而导致中西古典园林的艺术形式出现差异,但是不能掩盖艺术形式背后对内在本质和理想的共同追求,即对自然和美的追求。
三、中西方园林相融的设计方法探索
从“中西方园林发展规律与审美的同一性分析”中得出结论:两者主观本质上都是對自然和美的追求。艺术的表达依托于形态,造型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体,在对美的表达上必须要符合美的规律,所以中西园林艺术符合构成的法则与模式,将构成的理论方法融入其中,可以实现不同文化的融合。
(一)中西方园林设计中“点”的融合
在中国园林中,“点”常作画龙点睛之笔,而西方园林常利用“点”来引导人的视点位置。“点”是一个相对概念,园林中一棵孤植的树可以是点,一眼喷泉可以是点,甚至单体建筑也可充当点的概念。对于“点”的理解,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全局观,点可以是整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对整体进行布局的一种调适手段。中西方园林在“点”的概念处理上,要遵循各自原有的造园观念与原则,比如建筑在中国园林中要与自然融合在一起,而不是突出建筑;西方园林则将建筑安排在主轴线上,占有主导地位,是园林的主体。[8]在中西园林设计中利用“点”进行融合设计时,要考虑“点”的选择与处理能否反映中西的传统造园观念,不要单纯混合中西元素而不追求完美融合。
(二)中西方园林设计中“线”的融合
中西方的哲学观念不同,导致对线的曲直有各自的认识,中国人信奉“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认为曲线的不规则是自然美的最好再现;西方人信奉的是“天人对立,改造自然”,认为直线是体现人的意志、表现“唯理”思想的有效途径。[9]曲与直是两种完全相对的线的形态,有对立就有统一。曲线与直线对立统一的设计并不少见,我国的明式家具便是完美典范。明式家具的设计使曲线与直线达到了和谐统一,实现了曲直共生、相互呼应,通过大线条与小细节展现出东方韵味。所以中西方园林中“线”的融合,在形式上无非是直线的长短比例与曲线的弧度曲率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形式统一且不失原有的哲学观,是实现不同文化共生共融的重中之重。
(三)中西方园林设计中“面”的融合
在园林中,整个园区可以说是面,被园路分隔成多个面,面的组织方式由轴线决定。
中国园林不讲究轴线对称,园路绝非平铺直叙的简单布线,而是在迂回曲折中形成渐进的空间序列。[10]也就是说,面的划分与组合务求“起承转合”,有前奏、起始、高潮、转折、结尾,丰富多变却不失和谐,流动的空间表现出诗文的结构,面与面衔接,有声与无声结合,就犹如凝固的诗歌与音乐,充分表现出对意境美的追求。
西方园林追求整体对称,突出轴线,呈现出一览无余的布局形式,为了和谐运用几何形面进行组合,按照形式美法则构图,进行图案化布局,处处体现人工美、理性美、形式美。
中西方园林设计中“面”的融合是面与面的组合,更是审美情趣的融合,需要充分理解轴线的根本性作用与内涵。如何将中国曲折婉转的轴线与西方对称工整的轴线以及中国自然形态的面与西方几何形态的面巧妙地结合起来,是从“面”的角度进行二者融合的关键,使二者的风韵同在一个园林中得到呈现,产生意境美与形式美的回响。
四、结语
当前是信息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深入,人们对带有独特文化属性的设计尤为关注。中西方园林艺术的融合建立在对自然美好向往的基础上,将传统哲学观、审美特征进行保留,使二者相互吸收、兼容并蓄,从而达到统一。本文对中西园林艺术相融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尝试性探讨,相信对中国当代园林设计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健.中外造园史(第二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5.
[2]齐芳燕.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研究[J].安徽建筑,2010.
[3]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章燕玉.中西方园林风格比较研究[J].绿色科技,2012.
[5]黄玉梅.论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同一性[J].文学艺术,2006.
[6]宋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7]宋白华.中国园林艺术概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8]焦雷,王春霞.中西方园林建筑艺术风格比较研究[J].四川建筑,2008.
[9]王先浩.我国园林建造艺术与西方园林建造艺术的风格对比[J].中华民居,2013.
[10]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