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千与千寻》看日本的言灵信仰文化
2020-11-06蒋昊郭跻
蒋昊 郭跻
【摘 要】动画电影《千与千寻》因其蕴含丰富的日本传统文化要素而备受关注。本文通过電影中关于语言具有强大力量的描写,来解读日本言灵信仰文化的内涵,同时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语言崇拜信仰。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从影视作品中挖掘日本文化,对日语学习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关键词】日本文化;言灵信仰;语言崇拜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8-0141-02
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执导的代表作品《千与千寻》(日文原名:『千と千尋の神隠し』)讲述了10岁的小女孩千寻不小心误入了神灵的世界,经历一系列磨难而成长的故事。她的父母由于吃了供奉给神灵的食物而被魔法变成了猪。为了拯救父母,她勇敢地和魔女汤婆婆签下工作契约,在魔女管理的澡堂“油屋”里留下来工作。和魔女签订契约时,“千寻”的名字被魔女剥夺,改名成了“千”,因而有了这部作品的名字“千与千寻”。
这部动画片于2001年在日本上映便创造了300多亿日元的票房神话。2003年以最佳动画长片荣获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在全球范围广受好评。2019年6月在中国正式上映,虽已时隔18年,仍然创造了不菲的票房收入,堪比同年的好莱坞大片,可见这部作品的魅力之大。可以说,其已经成为日本向世界输出日本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日语教学中,这部动画也经常被用作影视材料,让学生在学习日语的同时,接触日本文化。
然而另一方面,该动画电影因为涉及诸多日本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也存在许多难以理解的地方,因此吸引了很多学者来分析解读。笔者印象较深的是,在这部影片中,语言被视为有一种非常强大的魔力。比如,魔女汤婆婆通过夺走他人的名字来控制对方。为什么通过名字来控制别人?区区一个名字会有如此大的魔力?为什么这部电影要强调语言的力量?相信很多观众也有过同样的疑问。本文就这一情节设定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更好地理解这部电影,并通过这部电影了解日本文化。
一、电影中关于语言具有强大力量的描写
《千与千寻》中有很多情节描写向观众传达出语言是具有十分强大的力量的。前文中就已经提到了,魔女汤婆婆通过拿走名字来控制别人。片中的人物白龙就因为被汤婆婆夺走了名字,忘记了自己的真名,而只能听命于她。主人公千寻被汤婆婆改名成“千”后,也差点忘了自己真正的名字。所以,白龙告诫千寻,在这个世界里,千万要记住自己的真名,忘了真名就永远回不去了。可以看出,这部电影传达出以语言为载体的名字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一信息。
除此以外,白龙让千寻去求汤婆婆给她工作时,还告诫她,汤婆婆会想方设法让你说:想要回家,不想工作。如果说了这些话,立马就会被变成动物。相反,只要说“请让我在这里工作”,即使是拥有强大魔力的汤婆婆,也没有办法无视这句话。汤婆婆虽然是一个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魔女,但是也会看重承诺和契约,不正是因为这些都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吗?
另外,影片中还有一个场景是要念“エンガチョ”这句话来破除厄运。这句日语来源于日本的民间习俗,意思就是去除晦气。通过一句话来辟邪,这个细节也凸显了语言咒术般的力量。
以上这些细节,都让人感受到这部电影想要表现出语言的力量,一词一句都是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的。可以说,这是这部电影一个隐含的主题。
二、日本人的言灵信仰
为什么语言可以有如此强大的魔力?这一细节设定的背后,可以追溯到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的言灵信仰,即相信语言是有灵魂的。《神道大辞典》中关于言灵信仰的解释如下:“言に靈を認める日本古代の信仰。言が単に思想や感情を述べる方便ではなく、生命あるものとする。”意思是承认语言是有灵魂的是一种日本古代的信仰。语言不只是方便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手段,而是一种有生命的物体。日本人根深蒂固的宗教观念信奉万物有灵,这种思想在电影中也得到了很明显的体现。影片中汤婆婆说“油屋”是让“八百万众神”消除疲劳的地方。日语中的“八百万”一词,并不是实际数字的八百万,而是表示数量极多的意思。所以影片中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样貌各异的神灵。而言灵信仰也可以说是从这种万物有灵论的宗教思想中衍生出来的。既然一切事物都可以有神灵存在,那语言里有神灵也不足为怪了。因此即使是没有实体的语言,日本人也相信话说出口后,就会有灵魂依附在上面。
关于日本人的这种信仰最早是何时产生的,众说纷纭,至今没有统一的意见。但是在日本最早的诗歌集《万叶集》中就已经出现了“言灵”一词。《万叶集》卷五第894首诗歌中写到:“神代より 言ひ傳て来らく そらみつ 倭の國は 皇神の 厳しき国 言霊の 幸はふ國と 語り継ぎ 言ひ継がひけり。”①大意是,从很久很久以前的神话时代起,就传说这个大和国是受神灵庇护的国度,语言的祝福会显灵让国家昌盛,这种说法一直口口相传至今。从这首诗歌就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日本人就已经有很深的言灵信仰了。并且这种思想已经发展成日本的一种传统文化,流传至今,一直影响着日本人的国民性和语言习惯。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名身一体(名字=本身)
古代日本人认为,比起其他任何语言,人的名字有更为特殊的力量。因为名字里依附的灵魂就是这个人本身。人们相信名字被别人知道了,就会受到别人的控制。那个时代的人,自己的名字,除了最亲的人,一般是不会随便让别人知道的。别人的名字,即使知道了,也是不能随便挂在嘴上的。《万叶集》中就有这样的诗歌:“思ひにしあまりにしかばすべてをなみ我は言ひてき忌むべきものを(卷十二·2947)。”大意是,因为太想你了,所以不小心做了不可以做的事情,我嘴里念到了你的名字。这样的诗歌在《万叶集》中并不止一首。为什么连念下名字都不可以?这正是因为害怕名字被别人知道了,这个人会受到别人的控制。所以动画片中汤婆婆要夺走千寻的名字。
这种名字不可以轻易被别人知道的思想,从日本著名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的作者的名字上也可以看出。“紫式部”这个名字,可以说只是一个绰号。真正的名字叫什么,已经无从考证。《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这个名字也同样不是真名。那么著名的人,真名也没有留下,可见言灵信仰对日本人的影响有多大。
在现代日语语言习惯中也还能看到日本人对名字的敬畏。最明显的就是,日本人通常只用姓来互相称呼,很少用到名。对于有点身份地位的人,可能连姓都不用,直接用相应的身份来称呼,比如用职位“部长”、“主任”等来称呼。
(二)言实一体(语言=事实)
言灵信仰的另一方面表现为,语言被认为是具有影响现实的力量的。简单来说就是,古代日本人相信,一句话说出口后,依附在这句话上的神灵就會让这句话的内容变为现实。日语汉字的“言”和“事”都念成“コト”,也反映出日本以前没有把语言和事实区分开,人们相信说出口的“言”就会变为实际的“事”。出于这种思想,日本人认为,说吉利的话就会有好的事情发生,相反,说不好的话,就会带来坏事。平安时代的贵族创作了很多赞颂国泰民安的诗歌,就是因为他们相信把国泰民安付诸语言,就会变成现实。日本的神社在举行仪式时,神主巫女念的“祝词”,以及《千与千寻》中出现的“エンガチョ”这样的民间咒语,都可以看作是这种言实一体的语言观念的体现。
语言会变成现实,这听上去颇具迷信,然而在当今日本人的语言活动中,这种思想也仍然存在。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日语中存在许多忌讳的词。比如,在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面前,不能说“落ちる”和“滑る”,因为这两个词都含有考不上的意思;婚礼结束的时候不能说“終わる”这个词,而要用“御開き”一词来告知婚礼结束了,等等。另外,出于语言影响现实的巨大力量,日本人对话语有一种敬畏之心。正如《万叶集》的诗“葦原の 瑞穂の國は 神ながら 言擧げせぬ國(卷十三·3253)”所写的那样,日本人不喜欢用语言去明确强调什么,所以日语中习惯用省略和委婉的表达。而动画片中的汤婆婆重视承诺,也可以理解为,即使是魔女也无法小看语言的强大力量。实际上,在现实里,日本也是一个非常讲诚信的国家。
三、中国古代对语言力量的崇拜
名身一体、言实一体的语言观念,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当然是比较荒诞的,所以可能有人会觉得日本人保留至今的言灵信仰文化难以理解。然而这种宗教信仰其实并不是日本独有的。中国虽然没有言灵信仰这种说法,但也有类似对语言力量的信仰崇拜。
老少皆知的《西游记》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妖怪拿着魔法葫芦去念别人的名字,如果对方应声了,就会被这个葫芦吸进去。这其中就能看出当时人们对名字很重视。古代中国人除了姓和名,通常还会有字,有的甚至还会有号。比如,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诸葛亮,除了“亮”这个名之外,还有一个字叫“孔明”,同时又号“卧龙”。古人为什么除了名以外还要有别的称呼?不正是因为名是不能随便给别人叫的吗。由此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也认为真名非常重要。
王向远教授在《语言崇拜与东方传统语言观念的内在关联——中国“文字教”、印度“咒语”、日本“言灵”之比较》一文中写到:“在传统中国,语言崇拜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现象。”但是中国的语言崇拜和日本的言灵信仰有明显的不同。王向远教授在上述论文中概括为中国人崇“文”,日本人慎“言”,比起日本人相信说出的话语中有灵,中国人更相信写出的文字中有灵。中国人逢年过节喜欢在门上贴“福”字和对联,都可以认为是这种语言观念的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动画片《千与千寻》中表现语言具有强大力量的情节,虽然看似难以理解,但其实是导演在向言灵信仰这一日本传统文化致敬。作为中国观众,可以在了解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理解日本人的言灵信仰。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是有语言崇拜的。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的普遍性。《千与千寻》这部动画包含诸多日本传统文化的要素,却仍然可以被日本以外的各国观众所接受,或许这种文化所具有的普遍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注释:
①本文所引万叶和歌摘自日本岩波書店所出的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萬葉集系列。
参考文献:
[1]下川彌三郎.神道大辞典第二巻[M].臨川書店,1981.
[2]豊田国夫.日本の言霊思想[M].講談社学術文庫,1980.
[3]王向远.语言崇拜与东方传统语言观念的内在关联——中国“文字教”、印度“咒语”、日本“言灵”之比较[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