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疫情:电影“讲什么”与“如何讲”

2020-11-06赵娜

戏剧之家 2020年28期
关键词:疫情

赵娜

【摘 要】疫情、灾难是电影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为了更好地表现现实问题,激发观众的深层次思考,电影创作者围绕着讲什么故事和如何讲故事两个方面思考电影的艺术表现,并通过特定人物形象的设计、封闭场景的营造和英雄主义情怀的抒发实现疫情灾难类电影的叙事,引发观众对人类生活、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疫情;灾难电影;封闭场景;英雄主义情怀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8-0107-03

法国电影学者安德烈·巴赞认为“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他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中,提出了“摄影的美学潜在特性在于揭示真实”①的美学原理。他说:“……摄影机镜头摆脱了我们对客体的习惯看法和偏见,清除了我的感觉蒙在客体上的精神锈斑,唯有这种冷眼旁观的镜头能够还世界以纯真的原貌,吸引我的注意力,从而激起我的眷恋”②。它和任何艺术相比都更接近生活,更贴近现实。巴赞的“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被称作是“写实主义”的口号。此观点表明电影中的一切人、事、場景都是对现实生活的映照,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电影化的加工,既遵照现实又高于现实。克拉考尔先生在《电影的本性》中明确指出:电影是照相的一次外延,其全部功能是记录和揭示我们的周围世界,而不是讲述虚构的故事。可以说,在安德烈·巴赞和克拉考尔两位电影前辈的研究中,都非常重视现实生活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性,周围人的生活、经历、意外等等都是电影创作的最直接素材。

回顾近几年的中国电影,涌现出了反响不错的现实主义作品。吴京的《战狼2》、李芳芳的《无问西东》、郭帆的《流浪地球》等作品都在关注着现实问题,有些是关系国家形象的国际事件,有些是激励民族荣誉的国家事件,有些是对现实问题的预警作品,有些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现实主义作品除了这些包含着民族共同记忆的事件外,还有一些让大家措手不及的突发性事件,其中中国的“非典”、非洲的埃博拉病毒等疫情都让人类产生了惶恐之感。应运而生的《非典人生》《惊心动魄》《埃博拉之役》等电影作品多多少少记录了人类与疫情抗战的过程,然而疫情仅仅只是记录吗?电影应当叙述什么样的疫情,以及如何叙述,才能让电影这样一种大众媒介发挥它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什么是疫情

疫情就是疫病的发生和蔓延,该病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和难以治愈性。鼠疫、SARS、埃博拉、MERS 等传染病不断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给人类的生活、国家的安全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类也一直不断地与传染性疾病作斗争,但由于疫情的不可预见性和极广泛的传播性对战胜疫情增加了极大的难度,所以人类与疫情的抗战更加具有挑战性。

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注定在历史上与众不同,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与疫情抗战。当时正值春节,民众的心情经历了责骂、紧张、惶恐、猜疑、焦急等情感变化。在《武汉莫慌,我们等你》短视频中,一个个微笑、一道道印痕……从这些影像中不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职业精神,更通过媒体人的镜头和视点传递出中国人的正能量和伟大。这场疫情是灾难,是伤痛,更是反思,反思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目的,反思我们与大自然的关系……

二、电影讲什么

电影要关注现实,意味着电影的叙述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电影作为一门故事艺术,不仅仅是讲好一个故事,更需要在故事中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学者皇甫宜川倾向于“把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转化为一种态度,因为在这个时代中更需要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来创作艺术作品,关照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从而促进中国电影的多样化,丰富、满足广大观众的文化需求。”③现实生活中的疫情、灾难是人们不想发生的,但是它的发生在某种情况下又不受人们的控制,于是疫情发生时,灾难也就降临了。

面对疫情,电影人应该讲什么呢?疫情的发生、发展、灭亡?《埃博拉之役》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见证了这一超强病毒的生命由盛而衰的过程。真实的影像很震撼,同时带给观众一种惨不忍睹的心理反应。与其记录一场疫情的过程,倒不如去围绕疫情讲述一个刻骨铭心的故事,《卡桑德拉大桥》《极度恐慌》《传染病》《铁线虫入侵》《流感》《釜山行》等作品直接把疾病灾难作为影片叙事的核心,通过表现突发的身体异常症状、不明原因的死因、超强的传播途径以及无法治愈的焦虑与惶恐等,把疫情、灾难对观众的打击以及人性的思考等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非典人生》《三十八度》《惊心动魄》《让我们记住》《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几部影片基于发生在2003年中国的“非典”事件,着重描述了医生、护士、普通人等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他们的心理变化和行动。而《80'后》等影片尽管涉及“非典”,但疫情不是重点,仅仅是人物成长中的一个过程事件。探讨的是因为一场疫情,人生发生错位,是关于人、人生、人性的思考。

疾病、疫情形成的原因、传播过程、寻找救治方法等内容,这是大部分疫情、灾难类电影涉及的内容。意大利影片《卡桑德拉大桥》讲述的是一名携带病菌的逃犯上了一列开往斯德哥尔摩的列车上。其所携带的病毒传播速度非常快,而且具有40%的死亡率,不久整列火车上许多乘客都被传染。有关当局为了控制局面,意图封闭列车并炸毁列车,最终在列车上的医生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救治了大部分乘客。《极度恐慌》在内容方面依然是涉及由于美国军方的原因导致扎伊尔的某一病毒没有被治愈,又因为人们的偷猎行径把病毒宿主带到了人类身上,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流感》和《釜山行》两部作品都是在病毒大爆发的时期,影片主人公要么是在寻找病毒宿主之路,要么是在逃亡的途中,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有关于爱情、亲情、友情的故事。

面对疫情所带来的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人们对情感、人性也有了深层次的思考。《极度恐慌》中的上校军医山姆,尽管已经和妻子离婚,他想要表达对前妻的关心但碍于情面几次欲言又止。当前妻不幸感染了病毒,山姆克制着自己的焦虑,拼尽全力寻找治病的药物。并在等待药物的过程中,不忍看着前妻病入膏肓,毅然决然地和她一起承受痛苦,他们之间的情感又经历了一次严峻的考验。最终他们战胜了疾病,修复了感情。韩国的灾难片总能传递出一种温情,《流感》中的女医生金仁海与消防员姜智久因为彼此的真诚与信任让两个孤独的个体走在了一起。《80'后》通过少女沈星辰与明远15年的爱情历程,贯穿了香港回归、中国申奥、“非典”、张国荣逝世、北京奥运会等历史事件。“非典”仅仅是这部作品中的一个背景存在,但却呈现出爱情世界里的灵魂拷问。“非典”时期,明远感染后被隔离在特殊区域,沈星辰不停地发信息和打电话,依然没有回复,异常着急。一直喜欢明远的闻嘉冲破种种阻碍,冒着生命危险去隔离区看望明远,这种对爱的执着俨然走向了极端。所以说这是一部描写80'后爱情观、理想观的青春成长故事。

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疫情,对于电影创作者而言其可讲述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激励事件层面、叙事线索层面、故事核心等,而且还探讨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这些内容和关系的探讨都在以疫情为命题的电影中得到了翔实的展现并引导大众做出一系列的思考,这也正是安德烈·巴赞和克拉考尔等电影前辈们所希望看到的电影现实主义的表现。

三、如何讲述疫情

讲好一部电影需要慎重选择故事素材、准确设计人物形象、营造特定的场景以及围绕着惩恶扬善、宣扬真善美等价值观进行塑造。面对疫情灾难事件时,电影创作者们主要从设计医生、护士、消防员、科学家等特定人物形象,火车、电车等相对封闭的场景的营造以及坚守职业操守、宣扬英雄主义精神等几个方面来讲述这类电影。

特定人物形象的设定:现实生活中担负着救人职责的职业包括医护人员、消防员、科学家、军人等。医护人员被人们尊称为“白衣天使”,其职责是与疾病抗争,治病救人,在众多的疫情灾难电影中都有医护人员的身影。有些医护人员在影片中承担了主要的叙事功能,如《流感》,影片中的金仁海是一名尽职尽责的医生,有着极高的业务能力,最终能战胜疫情要归于她的坚持和不懈。军医本身就有着双重职能,服从命令和救死扶伤。影片《极度恐慌》中军医的形象饱满丰富,作为上校他在工作上认真执着,为了查到病毒的来源,不惜和优柔寡断的上司对抗,甚至为了抵制错误的命令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中国“非典”为叙事内核的电影《惊心动魄》极力彰显了中国军人尽职尽责的形象,中国军人的威力尽显其间。尤其是列车上唯一的一名女军医,尽管已经三天三夜没有休息,但是一旦听到有病人前来,立刻精神焕发,义无反顾地进入工作状态。

在疫情灾难类电影中不仅有着特定角色的设定,而且人物关系都是可圈可点,为作品的戏剧性效果奠定了基础。比如人物身份上的对立统一:上级与下级、国家总理与国家总统、国家公职人员与媒体自由人、医护人员与病人等。因为片中人物于公于私都有着各自的利益,所以在疫情灾难面前看到的是人间真情、人道主义精神。《流感》中的消防员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他们内心善良,对工作坚守,不放弃、不抛弃、不舍弃任何一个生命。《非典人生》《惊心动魄》《卡桑德拉大桥》等影片中的医生、政府公职人员、科学家等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有他们生活的随意和洒脱的一面,但在疫情面前,在生与死的选择中,他们抵制了诱惑,坚定地挺身而出,用智力、能力和不懈的努力战胜了灾难。

封闭场景的营造:密闭并高速前行的列车与生死存亡挂钩无疑是精妙的设定,无论是之前的《卡桑德拉大桥》,或是之后的《釜山行》等,都采用的是这一设定。之所以营造列车场景,一方面是延续了电影早期形成的逃跑——追逐段落,影片叙事的紧张节奏正是在这种叙事中展露无遗;另一方面基于疫情的广泛传播,在疾驰的列车上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在短时间内会形成出人意料的结果,旅客的惊慌失措,乘务人员在忙乱中维持秩序,旅客中的医生、军人临危受命,列车外不同身份人员的焦虑或内疚等情感表现,一起演绎了面对突发的疫情,大家所表现出来的或自私自利或大公无私、勇敢无畏和冷静沉着。

英雄主义情怀的抒发:英雄不只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平凡生活中依然能造就英雄。《流感》中的消防员姜智久就是本片中的一位英雄,他的身份、性格、自我把控能力和普通人无异,属于平凡中造就的英雄。最震撼人心的一个画面就是他在死人堆里寻找美日,一边是大型机器在运输一堆堆的尸体,另一边是大火在熊熊燃烧,这一连串的镜头穿插剪辑在姜智久寻找美日的段落里,让人不寒而栗。之后美国顾问和韩国总理暗中勾结,企图动用轰炸机炸毁这座被感染的城市,这时韩国总统冒着下台的风险开启了防空导弹,就是为了阻止轰炸机的到来。这位总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坚毅果敢、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每一位国民安危的大无畏精神激励人心,观众也为之动容。这何尝不是一位国家的英雄呢?

中国同类题材电影在表现英雄主义情怀方面过于表象化,更多停留在一个生硬的宣传层面。比如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惊心动魄》照本宣科地向观众传输军人保家卫国的理念以及国家对每个公民负责的高大形象,宣教色彩过于浓厚。如果能“真正地将电影当作一个好的故事来讲,让观众在跟随人物变化、剧情发展的过程中被国家力量所感动,从而潜移默化地为国家感到自豪与骄傲,这样一来主流价值观就取得了最好的传播效果。”④

以上几个方面都是电影主创人员为了讲好故事、激发观众对疫情现实问题的思考采取的电影化的创作方式,有成功之处,但也有些地方难以打动观众。如中国电影《惊心动魄》虽然以“非典”为故事背景,但它代表的正是一种传统的国产灾难片范式,“即灾难救援片,救援(而非个体对灾难的承受,灾难对个体的戕害)是电影的主线,而在救援的过程中领导、军人等国家力量的象征势必要被突出,这就使得电影有政治性压倒艺术性之嫌。”⑤如何改变叙事中的单一、重复以及救援过程中突显出来的宣教意味,是每一位电影主创人员要深思的问题。

注释:

① [法]安德烈·巴贊.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商务印书馆,2017.8.

② [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商务印书馆,2017.8.

③皇甫宜川.现实主义电影与历史、当下的关系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8,(4):25.

④陆长河,王丽.国产“主旋律动作电影”中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J].电影新作,2019,(4):38.

⑤崔菁菁.国产灾难电影流变与大众审美趣味[J].电影文学,2018,(20):74.

参考文献:

[1]胡谱忠.中国当代电影的文化生产[M].中国戏剧出版社,2018.

[2][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M].倪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美]大卫·波德维尔.建构电影的意义[M].陈旭光,苏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王一星.从“电车难题”到人性灾难[J].电影评介,2013,(21).

猜你喜欢

疫情
疫情仍在 请勿放松
战疫情
疫情之下 年夜饭怎么吃?
疫情来袭 我们该怎么办
疫情常见词知多少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战疫情 迎七一
酸甜苦辣说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