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东英一生为国开“金”拓“土”

2020-11-06石海芹

工会博览 2020年30期
关键词:稀有金属总院有色金属

稀有金属冶金及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东英,于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岁。他是我国稀有金属工业的开拓者之一、我国第一个把稀土应用到农业领域的人。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当时我国只能生产8种有色金属,到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后的1957年,也仅能生产22种有色金属,尚有40多种稀有金属不能生产。怎么办?这个空白严重地影响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当时的国家冶金部提出,一定要在“二五”期间占领有色金属全部领域。做得到吗?已成为有研总院技术主力和学科带头人的李东英坚信,中国人有能力、有信心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经过调研,李东英设计出一个“技术发展路线图”——以研究稀有金属主流程为主,从工艺技术、专用设备、分析检验、控制技术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系统地发展我国稀有金属工业。

时间紧迫,李东英陆续建立起稀土、半导体材料、稀有金属加工和真空冶金、高纯元素分析等研究领域的研究课题组织,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专用设备设计、制造等研究室;相继研制出了一批属国内首创的真空冶金设备,如真空热还原炉等。5年以后,我国全部填补了过去不能生产的40多种稀有金属的工业生产方法领域的空白,并开始筹建稀有金属冶炼厂、稀有金属合金加工厂和半导体等新材料生产基地。

在李东英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个指导思想是他始终坚持的,那就是材料研究必须做到未雨绸缪,一定要走在尖端科技的前沿。他带领科研人员从调查研究入手,全力投入新材料的预研。在他的主持和不懈努力下,有研总院陆续开发出多晶硅、锗、砷、镓及半导体材料单晶硅、锗和砷化镓,原子能材料锆、铪和锆-2合金材,镁锂合金、钛合金、高纯锂等新材料,为“两弹一星”、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国家“〇九”工程等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是全球四大稀土拥有国之一。李东英在两次留学前苏联回国后,主张我国稀土资源利用要立足更广阔的领域。那正是粮食紧缺的年代,于是李东英把目光移向我国的基础农业。

1972年,李东英率先提出开展“稀土农用”的科学研究。在有研总院燕郊干校的麦田和棉田里,李东英一遍遍做跟进施用和不施用微量稀土元素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微量稀土元素的作物获得了显著增产,并取得了优质和抗逆的效果,并且经过对作物果实的高纯分析,证明稀土元素没有进入其果实。一系列的试验取得并形成了具可操作性的配套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至20世纪90年代初,其应用已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逐步向林业、牧业、养殖业发展扩大,累计获经济效益近百亿元,使我国在此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

“国家的需要最重要。只要国家需要,我随时可以换专业、换项目、换工作单位。”李东英说。据统计,他领导全国有色金属的技术力量组建了38个科技协作组,在国家一些重大科技决策和科技攻关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仅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还推动了新中国稀有金属工业一步步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稀有金属总院有色金属
稀有金属钼资源回收现状及进展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Cross-Lingual Non-Ferrous Metals Related News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CNN with A Limited Bi-Lingual Dictionary
2018年9~10月稀有金属报价
2018年3~4月稀有金属报价
2015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达5090万吨
《有色金属设计》2014年总目次
设计的春天——访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院长洪再生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