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连德:百年前的抗疫者
2020-11-06陶方宣
文/陶方宣
伍连德是谁?
他是著名的剑桥大学医学博士;
他曾直面我国20世纪初的东北大鼠疫,历时七个月全面扑灭;
他主持出版了至今仍在连续出版的著名学术杂志《中华医学杂志》;
在他的建议下,著名的北京协和医院在中国北京落地。
他是中国现代公共卫生、防疫制度的开创者。
1879年,伍连德出生于马来西亚。他从小聪明好学,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还到世界顶级的医学研究机构进修学习。
他学成回到马来西亚,拿着剑桥大学发的奖学金,研究热带病,开了家诊所,过上了富足生活。他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却没想到,他的人生才刚开始。
1907年,28岁的伍连德同时收到两封重要的来信,一封是伦敦来的,邀请他参加世界禁烟大会;另一封是中国直隶总督袁世凯签名发来的,邀请他回国,担任天津陆军医学堂副总督,也就是副校长。伍连德决定接受邀请,先去英国参加会议,然后改道天津担任副校长。
决定放弃收入丰厚的诊所,选择报效祖国,这对出生于华侨世家的伍连德来说,并不奇怪。只是他没有想到,仅仅担任副校长两年之后,教学工作还没有来得及完全铺开,他就接受清廷之命,奔赴东北直面正在疯狂肆虐的大鼠疫,那是20世纪发生在中国的最大的一场鼠疫。
当时的清廷腐朽、落后,国家满目疮痍,而日、俄两国正对东三省虎视眈眈,伺机鲸吞。然而就在清廷败落、民不聊生的当口,一场罕见的大鼠疫几天之内在吉林、黑龙江疯狂传播,两省死亡病例三天之内就多达四万,哈尔滨一带尤为严重。更为严重的是,面对疯狂肆虐、完全失控的大鼠疫,清廷没有一点儿办法,因为现代公共卫生、防疫对中国人来说,完全是陌生的概念。别说是卫生防疫组织,中国人连这个概念都没有,从古到今,中国民间都将鼠疫说成是“发人瘟”,就是某一地人死光了、死绝了、全死了。之后会有几个和尚、道士出来收尸、掩埋。面对东北爆发的大鼠疫,曾经在国外留学时与伍连德有过交集的清廷财务部顾问施肇基,知道伍连德的学识,他当即向朝廷推荐了伍连德。接到朝廷命令后,伍连德和他的助手、天津陆军医学堂高材生林家瑞一起,冒着零下几十度的酷寒赶赴哈尔滨。
此时在哈尔滨,鼠疫已呈燎原之势,能跑的人全跑光了。政府机构完全束手无策,只能派有限的警察将死于鼠疫的人就地掩埋。因为不知道如何防止交叉传染,导致鼠疫患者呈几何倍数疯涨,死亡人数也越来越多。
伍连德几番打听得知第一个患者是在哈尔滨郊外一个小城傅家店发现的,他当即赶到这场大鼠疫的源头——傅家店。此时赶到傅家店对他来说非常危险,但是他是一名防疫工作者,哪里有疫情他就要出现在哪里,这是他的天职。伍连德在傅家店被很快查明,第一例患者是一位开客栈的日本女子,她在发病后很快死去。他进一步调查又发现:此地出产的土拨鼠皮毛深受国际市场欢迎,需求量激增。本地猎手知道哪些土拨鼠可猎捕,哪些土拨鼠有病,不能猎捕。而最近一段时间,一大批来自外地的猎手进入傅家店,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特殊情况,见到土拨鼠就捕获,然后回到日本女子开设的小客栈就地剥皮晾晒——鼠疫就这样从这个小客栈开始传播,继而通过住店的客人向外散发。伍连德顺藤摸瓜,查明鼠疫走向:从满洲里开始,经齐齐哈尔、哈尔滨、双城、长春、奉天(沈阳)、新民、锦州、天津、北京、秦皇岛、济南等地向外传播——疫情是沿铁路向外传播的,那基本上是猎手们沿铁路回家的路线。伍连德当即在傅家店租了一间房子作为消毒站,教当地人把硫黄和石炭酸放在罐子里烧烟消毒,灭杀空中的病菌。然后通过政府封锁铁路,控制疫情向外传播。
但是由于疫情失控时间太长,短时间内很难有效控制,到了春节期间,死亡病例仍然在疯狂上涨。当时哈尔滨的气温达零下三十多度,而导致鼠疫的一种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一般可以在零下四十五度以下的严寒中繁殖,所以寒冷并没有阻挡鼠疫传播的速度。而且当时冰天雪地、天寒地冻,土地上根本挖不开墓穴,等待埋葬的尸体在雪地上排成了长蛇阵,足足有两三里路长。伍连德看到后吓了一大跳,这样的露天摆放从公共卫生和防疫角度来说,实在是太可怕了。更可怕的是,知道这些鼠疫传染性极强,挖坑埋葬的人逃的逃、溜的溜,结果是根本没人管了。伍连德当即拟定了一个火葬的办法,可是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因为几千年以来中国人习惯对亡者一律土葬,这种习惯根深蒂固,你现在让他把自己的亲人火化,没有人能够接受。
眼看着尸体越来越多,伍连德心急如焚,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圣旨。从古到今,让当官的执行、让老百姓害怕的只有圣旨,圣旨传到哪里,没有人胆敢违抗。伍连德在十万火急中以朝廷派来的要员身份与当地官僚协商,然后写了奏章,说明陈尸路旁的危害与严重,呈请皇上下一道谕旨,将几千具疫尸全部火葬,以绝后患。全城官僚一致同意,巡抚也在奏章上签名盖章,然后一级级上传。三天后的下午,北京外务部发来电报,说皇上批准了伍连德的请求,可以火化病尸。
当天晚上,所有的尸体以一百具为一堆架在木柴堆上,然后浇上煤油,冲天大火烧了一个通宵,所有的尸体被烧成灰烬。肆虐了东北三省长达七个月的鼠疫,至此全部扑灭。
作为围剿这场大鼠疫的主攻手,伍连德留下了一部著作——《肺鼠疫专论》,由日内瓦国际联盟出版发行。他还在奉天(今沈阳)组织召开了国际防疫大会,对刚刚结束的东北大鼠疫从学术上进行回顾与探讨。这是中国人主办、在中国境内召开的第一次国际性防疫学术大会。中、美、英、法等十二个国家派遣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这次会议非常成功,使中国医学界在国际上声誉大增。此后,伍连德出任外务部医官长达二十年,同时仍然兼任天津陆军医学堂副校长一职。
亲历东北大鼠疫,以及在国际防疫大会上与国外同行的深切交流让伍连德认识到,组建一个系统性的防疫机构与组织,对中国来说迫在眉睫。他的提案受到当局重视,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基于东北大鼠疫的惨痛教训,决定在东三省设立防疫事务机构,指导各地开展卫生防疫。此机构隶属外务部,每年拨款白银六万两。伍连德利用这个组织与经费,对包括鼠疫在内的卫生防疫进行系统研究,先后出版了《防疫手册》《肺鼠疫专论》《华北鼠疫之研究》等著作,并初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公共卫生、防疫系统。满洲里、大黑河等一大批专门的防疫医院也相继建立。后来爆发的山西疫情和东北第二次大鼠疫,很快都在伍连德的主持下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