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荷载下城市路面塌陷问题的试验研究

2020-11-06李栋艳王大为

商品与质量 2020年37期
关键词:空洞土层土体

李栋艳 王大为

莒南县市政园林处 山东临沂 27660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数目逐年增长,一方面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城市路面塌陷问题也日渐凸显。路面塌陷具有突发性、隐蔽性、破坏性等特点,不仅导致财产损失,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更重要的是会造成群众的恐慌心理。从过去发生的事故中总结其发生特点与规律,吸取相应的经验教训,从而采取预防性措施意义重大。

1 路面塌陷的形成条件

1.1 存在薄弱的未固结沉积物盖层

岩溶塌陷的发展趋势主要受土层岩性、厚度及结构、土洞等的影响,本工程路面塌陷区覆土层存在人工填筑土、石灰岩及第四系含角砾石亚黏土等,其中的含角砾石亚黏土层厚度变化大,特别是在溶槽发育区域,其土层厚度增加,含水量增大,物理力学属性变差,土层承载力降低。此外,在区域地下水的不利影响下,岩溶充填物受到软化、掏蚀和带走,导致土质进一步变差。

1.2 直接原因

给排水管(函)不堪重负而渗漏爆裂是导致城市路面塌陷的直接原因。城区规模的扩大,原来的河流湖泊变成了马路、小区和广场,雨水原来就近集中渗漏排泄的渠道被封闭,城市排水集中到原本建设标准不高的管函中,随着排水压强和流速越来越大,造成管函破裂,泥沙流失,最终导致地面塌陷。老城区的给水管也随着负担日益加重,锈蚀日趋严重而导致破裂,水土流失,日积月累,逐渐形成大的空洞而酿成地面塌陷。

2 交通荷载下城市路面塌陷问题的试验研究

2.1 浅层地震勘探法的工作原理

浅层地震勘探法是以地层的波阻抗(Z=ρ·υ,ρ 为岩层的密度,υ 为岩层的波速)差异为依据,通过研究地下不同波阻抗地层的地震波场变化规律,提供工作区有关地下地质构造信息。在地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向下传播,当遇到波阻抗不同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通过高精度地震仪可记录下这些地震反射波。由于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的波阻抗不同,而接收到的地震反射波与不同地层的波阻抗有关,因此仪器接收到的反射波包含各种地质信息。对地震波信号进行叠加降噪、褶积、频谱分析、NMO 校正、CDP 叠加、图像合成等数据处理,得到地下断面二维图像。分析研究地震波中诸如时间、速度、能量、相位、频率等特征。

2.2 流失通道形成时间影响分析

工况8 比工况6 打开流失通道阀门较晚。工况6 形成的空洞要比工况8 的更大,且工况6 的浸润速率更快。分析认为,形成流失通道的时候,浸润范围越大,空洞越大。沉降槽对比图如图1所示,工况6 通道一直打开,工况8 在浸润范围很大320min 时才打开,后者沉降值更大,说明相同状态下,流失通道越早打开,空洞越稳定。若流失通道不存在,管线渗漏的水只在土体中扩散,若上部存在震动荷载,会有密实作用。此种状况仅发生沉降,不会有脱空区出现,若在土体已经被浸润程度很大的状态下打开流失通道,脱空区发展极快,地表易塌陷。

2.3 加强城市道路、管线运维阶段管理

对地下管线渗漏、路面下空洞进行排查,及时发现消除塌陷隐患,同时达到“控增量”和“去存量”的目的。相关部门应变“被动处理”为“主动预防”,利用多种探地与管道检测技术,对路面及地下管线进行检查和维护。同时,加强对施工扰动、路面荷载等方面的监督与管控,协同建设管理部门严控在建地下工程(基坑、隧道等)对周边道路、管线等影响,协同交管部门严查城市道路超载超限现象,减少城市路面塌陷事故发生诱因的出现。

图1 流失通道形成时间对沉降槽的影响

3 结语

采用室内缩尺模型试验,考虑了荷载类型、管线埋深、管线与流失通道间距、管线与流失通道相对位置和流失通道形成时间等因素,研究了管线渗漏引起的路面坍塌问题,结论如下:①当流失通道形成较晚时,下伏侵空洞呈椭圆体,其余工况下,侵蚀的空洞形状皆为漏斗形。土体浸润范围随流失通道形成时间成正比。②仅有静荷载作用时,达到最终破坏的时间,比仅有动荷载作用时要长,且管线上部更容易出现拉裂缝;动荷载较小时,增加了渗漏管线上方土体的稳定性;动荷载较大时,脱空区发展速度加快,塌陷更易发生。③随着流失通道形成时间增加,实质上渗流通道长度增加,管线上方土体稳定性降低,侵蚀更容易到地表,塌陷越容易发生;流失通道与管线的间距增加,最终破坏的时长也会增加;当流失通道与管线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位于流失通道的一侧地表沉降偏大,且最终破坏形态居于此侧。

猜你喜欢

空洞土层土体
基于渐近法的城市近接地下空间有限土体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土钉喷锚在不同土层的支护应用及效果分析
番茄出现空洞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软黏土中静压桩打桩过程对土体强度和刚度影响的理论分析
无机土壤固化剂路基改良效果及应用研究
如何避免想象作文空洞无“精神”
土层 村与人 下
土层——伊当湾志
土层 沙与土 上
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变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