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北麓生态复生技术研究
2020-11-05武建超任博文刘少波
武建超 任博文* 刘少波
(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 西安710082)
前些年秦岭北麓随着旅游和矿产资源开发不断升温人为破坏和污染在不断加重。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近些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生态资源造成不小的破坏,国家开始出台可持续发展政策法规,取得一定成效,各个地区开始加强生态复生。生态复生技术主要应用到林业中,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培育种植林木资源,提升幼木的存活率,为生态的复生提供支持,是恢复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手段。该技术涉及到内容较多,包括土壤、水质、植被栽种、植被成活率等方方面面,通过生态复生技术可以快速恢复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态资源,该项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秦岭北麓地区,下面主要探讨该技术的应用情况。
1 秦岭北麓生态现状
表1 秦岭北麓各区域生态承载指数分级
如表1 所示,秦岭北麓各区域生态承载指数,从水资源到土地资源两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近些年,秦岭北麓相继启动了一系列重点工程,包括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西安大绿等重点工程,以上这些“植树造林”的工程目前是秦岭北麓加快森林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现阶段,秦岭北麓累计完成造林240 万亩造林绿化,造林面积达得到历史最高点。秦岭北坡水源涵养林是一个天然的自然屏蔽系统,目前其屏障已超过55 万km2的总面积,林业种植面积已超过57 万km,森林覆盖率创历史性最高,达到75%。
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例,该项工程改变了农村岖贫困现状,缓解了水土流失等灾害,坡耕地植被得到了增加和恢复。造林新增面积超过40 万亩,秦岭北麓将近5 万户农民从“退耕还林”工程中直接受益,粮食补助共兑现1 亿多元,管护费和补贴种苗费用超过4000 万元。通过对秦岭北麓天然资源进行保护,一方面制约了该地区天然林业资源的砍伐,使得秦岭北麓集体林场和国有林场将近700 万亩的森林资源得到修养;另一方面提高了生态功能的恢复能力,提高和巩固了林业资源产业化质量,经过近几年来的改造,公益林新增面积超过50 万亩。以秦岭北麓某林区为例,表2 为该地区森林覆盖率,可以明显观察到当地生态发展取得不小的成果。
表2 秦岭北麓某林区生态复生率
2 秦岭北麓生态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2.1 基层部门缺乏重视。根据上述研究可知,秦岭北麓地区已经开展一系列生态工程,取得不错成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遇到不少的困境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基层部门缺乏重视。生态复生技术的专业性较强,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管控,如果技术应用不当,就可能对树木造成巨大破坏,甚至出现大片林木死亡的现象,造成较大规模的经济损失。就调查发现,基层部门并没有意识到生态发展的重要性,缺乏工作积极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缺乏生态发展资金。生态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作为支持,但是实际上基层部门获取的资金减少,不足以支持部门开展生态建设,也无法大规模应用生态复生技术,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秦岭北麓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森林经营规划。第二,缺乏监管。在实行生态复生技术时,要加强监督管控,全面检查技术应用情况,但实际上基层部门并没有发挥监管作用,检查流于形式,仅仅选择局部地区作为检查对象,没有真实反映出应用效果。第三,生态复生技术应用流程不够完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没有形成成熟的应用体系,各个环节较为粗糙,同样影响生态发展质量。第四,缺乏监测档案。在监管结束以后,没有手机相关资料,也没有科学构建监测档案,缺乏足够的原始数据储备,生态发展成效甚微。
2.2 林业种植者缺乏对生态发展的重视。秦岭北麓生态发展的专业性较强,拥有很多针对性较强的生态复生技术及方法,例如科学控制种植密度,针对中幼龄林木,可以采取中间利用的方式,让森林的营养空间分布更加均衡,同时还可以达到改善卫生环境的目的。该项生态复生技术通常用于幼龄林,取得不错的效果,同样可以应用于中龄、近熟林,也可以取得不错效果。虽然生态复生技术优势众多,但是很大一部分林业种植者都缺乏重视,没有意识到生态发展的重要性,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经济收入上,追求树木快速成型,只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的考虑,一些林业种植者甚至违法国家规定,在木材未成型之前砍伐,或者没有按照要求种植,出现病毒木、弯曲木等,造成不小经济损失。
3 秦岭北麓生态复生技术应用
3.1 幼林复生技术。针对幼林郁闭前及未成林造林地,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态复生技术侧重于改善环境因素,通过科学可行的技术手段,包括调节肥力、控制温湿度等措施,具体表现为灌溉、排涝、除草等措施,让林地土壤拥有更强的生产能力,生态复生技术应用措施如下:第一,除草松土。在幼林进入郁闭时期之前,森林内其他植物会处于疯狂生长的状态,特别是杂草会飞速生长,争取幼树的营养成分,甚至还会导致幼木死亡,为了避免上述现象,就要科学除草松土,要及时清理所有的杂草,避免争取养分,松土则使为了让土壤拥有更高的通气性,为微生物繁殖提供良好条件,更快分解有机物质,为幼木提供良好生长环境,进入快速生长状态。为了解决杂草带来的影响,可以选择间套、以耕代抚的方式。第二,灌溉。幼林需要足够的水资源作为支持,才能迅速增加叶面积指数,完成光合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生态复生技术的作用,就要做到合理灌溉,帮助幼木快速生长,缩短郁闭时间,提高存活率。为了达到科学灌溉的效果,就要结合秦岭北麓地区的气候特点,科学设计灌溉水量及时间,针对生长在积水地的树木,大量积水会影响树木生长,这时候还要科学排水,选择最佳排水手段。第三,施肥。施肥是保证幼木正常生长的重要技术,需要考虑到秦岭北麓地区的气候特点,针对不同地段科学配置肥料,注意幼林郁闭前、未成林造林地对于肥料的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异,要科学配置,制定施肥方案,才能让幼木快速生长,树高、胸径等指标才能迅速增加。第四,间作。间作要在合理施肥的基础上开展,通常选择林下间作的方式,可以发挥树木优势,快速生长发育。要考虑到不同树种的种植条件差异较大,主要选择间作、套作两种模式,才能扩大生长空间,充分吸收养分,帮助林木生长。
3.2 中幼龄林复生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措施:第一,割灌。割灌形式较多,主要是为了保证幼林正常生长,主要包括人工、机械两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生态复生规模科学选择,在养分争取较为严重时,就可以选择该技术,避开珍贵树木、濒危树木等,先处理灌木、藤条等,这些植物会影响到树木生产,快速争取营养。第二,修枝。在林木完成郁闭以后,树干下方就会出现一些枯枝,这时候就可以修剪枝杈,可以根据树木种类修剪,针叶树在造林7-8 年时间后,可以开始修剪;阔叶林在2-3 年后就可以操作;松树等树种比较特殊,选择留桩法处理,留有1-3cm 残桩,保持平滑的切口,要注意不要损坏树皮。第三,定株培育。在幼龄林正常生长期间,如果一棵树木生长大量植株,或者密度过高,就会影响树林正常生长,这时候就要科学伐除,主要是为了帮助主要培育的植株正常生长,基于该特点,要遵循去劣留优的伐除原则。在遇到中幼龄林较为稀疏的情况,还要科学补植处理,达到要求的种植密度。为了推动生态发展,秦岭北麓地区还采取了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手段,形成大片的中幼龄林,对于密度超出正常范围的,则要定株培育。第四,综合培育。对于一些比较针对的树种,可以选择综合培育的手段,采取多种复生技术,让林分组分更加科学合理,保持一个科学的种植密度,定期清除灌木、杂草、藤蔓等植物。第五,透光伐。在这个时期,可以选择透光伐的手段,主要用于紧密生长的幼林,同样要避开珍贵、濒危的树种,保留足够的株数,调节结构后科学展开透光伐作用,为树木提供充足的光照,同样遵循去劣留优的原则。第六,卫生伐。与透光伐原理相近,主要处理树木数量过多的中幼龄林,要去除受害较为严重的林木,控制好林分郁闭度,通常在0.6 以上。针对耐火烧树种,在出现火灾的2-3 年时间后,可以按照一定的原则逐步伐光处理,首次伐除数量在30%以内。
4 秦岭北麓生态发展保障措施
4.1 科学划分生态发展责任。为了更好地推动秦岭北麓地区经济发展,就要加强责任划分,才能更好发挥生态复生技术优势。为此,先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管理中幼龄林培育工作,同时还要确认第一责任人,选择行政一把手,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生态发展政策及技术,接下来要设立监督管控的部门,主要负责监督管理生态发展过程,管理生态复生技术应用过程,验收最终的复生成果。为了确保秦岭北麓生态发展顺利进行,还要设立主管人员和干部队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负责讲解推广生态复生技术,同时还要加强安全防火,作业点签订合同。
4.2 完善秦岭北麓生态管理制度。为了确保秦岭北麓生态发展顺利开展,还要遵循一定原则构建规章制度,针对生产、验收、防火等方面出台管理条例。在应用生态复生技术时,要符合国家相关要求,还要控制生态发展的费用成本,按照进度支付费用,负责的企业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验收处理,合格后才能获得剩余费用。如果检查验收期间发现存在一定问题,则要按照合同条款扣费。
4.3 加强对生态项目的验收管控。要想充分发挥生态复生技术,就要加强对生态项目的管控,包括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等项目,在正式开展项目之前,都按照要求缴纳一定的质量保证金,大概在5000-10000 元之间,等待项目通过验收后归还,验收期间遵循“三级”检验制度,逐层展开对这类生态保护项目的验收处理,如果发现不合格的地方,如技术不达标等问题,就要下达整改通知书,结合实际情况重新规划整改,直到达到验收标准,展开全面复查。相关部门还要加强抽检,主要是为了保证生态林业项目建设质量。
综上,在秦岭北麓地区生态建设过程中,生态复生技术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生态发展建设的主要技术支持,逐步完善生态系统,才能推动当地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应用生态复生技术时,要考虑到林木的实际情况,科学选用技术措施,才能达到最佳的培育效果。现阶段,秦岭北麓生态建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保障措施,才能充分发挥生态复生技术优势,才能解决生态问题,构建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