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凉州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助推绿色发展之路
2020-11-05李树琦
魏 翔,李树琦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恬静幽美的画面,其中的冲淡和平素,似乎是美丽乡村的最好注脚。正值白露节气,金风送爽,笔者一行前往武威市凉州区,对该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农产品增产提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凉州区以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为重点,通过强化责任落实项目建设、模式推广、督导核查、技术指导等多种途径,大力推广绿色循环模式和集成技术,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取得了积极成效。
种养结合,搭建循环“粪银行”
凉州的秋天,云淡风轻,炎炎烈日炙烤着秋后疲惫的大地,一座座电线塔威武挺立,跨过洪祥镇辽阔的原野,向远方的山儿攀去。在凉州五场水肥生产中心,眼前一排排白色整洁的大型猪舍引人注目。场区大门前建有消毒屋,工作人员提示我们说,进入生产中心要洗手擦鞋,亦不可将火源带入。
据凉州五场负责人李鑫介绍,凉州牧原集团生猪存栏量大,预规划建设10个标准化养殖场,每个养殖场有配套的饲料厂、公猪站、有机肥厂、无害化处理中心、屠宰加工厂等。现已建成投产的凉州五场,为凉州区生猪产业化项目示范园,目前投放母猪4 800头,种公猪80头,仔猪12 000头。在经营畜禽养殖的同时,大量的畜禽粪污可通过发酵技术生成有机肥料和沼气,为产业发展提供宝贵的能源。
该示范园生猪生产产业链健全,产业体系完整,采用智能化管理体系,猪舍装配自动化供水、供料系统,实现饲喂过程自动化,减轻饲养员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避免饲料污染。
凉州区农业开发项目服务中心主任俞军是个热情幽默的人,之前在能源办工作过多年,他耐心地为我们解答,不厌其烦。他说话时嘴角微微上扬,眼睛不大,但有神。俞军给我们介绍了养殖场的经营现状及畜禽粪污的转化应用以及牧原集团生猪产业的环保模式。
养殖场采用机械清粪工艺,畜禽废弃物通过刮粪板刮进收集池,进入自建沼气厂,通过沼气设备发酵处理,沼气用于发电,沼渣经烘干后用作垫料,沼液用于还田,畜禽粪污做到零排放。
猪舍对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黑膜沼气池,蔚为壮观,大家纷纷拿出相机、手机拍照。黑膜沼气池具有灭菌除臭和厌氧发酵的作用,“通过这一道道程序,对养殖场的畜禽粪污进行发酵转化,处理程序具有良好的封闭性,既可以进行臭气管控,又可以将粪污集中处理。收集池内的畜禽粪污进行固液分离以后,通过不同的处理技术,最终转化为固体有机肥和沼液。转化生产的有机肥价格较低,且污染小,在洪祥镇的应用相当广泛。”俞军介绍说。
沼液因含有肥料成分,也可以用于灌溉,养殖场有大面积的黑膜沼气池。借此优势,利用充足的沼液及有机肥,可实现与农业种植户的物料互换,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依托政府政策支持,利用合作社优势,可实现多形式交换,比如“以草换肥”“以粪换气”“以粪换肥”等,农户使用有机肥或沼液进行灌溉,养殖场用从农户及合作社打包的草料来喂养畜禽,畜禽粪污再次进行转化,生成有机肥和沼液、沼气,整个过程实现了全封闭资源化利用,在催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改善了周边乡镇的人居环境。
俞军告诉我们,养殖场可与合作社直接签订合作协议,对农户草料以5元一捆的价格进行集中打捆收购,一捆为13.5公斤,养殖场年生产有机肥可达15万吨。如此一来,养殖场和合作社共同搭建起“草银行”“粪银行”节能环保的经营方式。
张快义和他的创业史
秋日缤纷,万物欣荣,鸟雀争鸣。沿着绿树成荫的乡间小道,我们驱车来到凉州区双城镇的小果园村。
这个村庄整齐有序,街道干净宽敞,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种着几棵果树。
旁边的庄稼地里,成片的玉米诉说着丰收的喜悦,金灿灿、圆鼓鼓的金瓜特别有画面感。
在来的路上,我们就听说村里有个人物,名叫张快义,敢想敢干,颇有传奇色彩,不仅自己创业成功,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有着一张国字脸的张快义,见到我们来了,客气地让抽烟,一双大手粗糙有力,额上刻着深深的皱纹,人倒是很干练,口才不算利索,但说到他的创业史,还是充满了激情。
早在1984年,张快义自掏腰包10 000元,到北京学习沼气理论和生产技术,10 000元,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是认准了这条路。
回来后不断探索,结合当地农作物种植经验,建沼气池,承包沼气工程,建沼气厂,几乎是一气呵成,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跟进,现在基本上发展成熟,所生产的沼液用于灌溉,沼气用于家庭日常燃料使用,带动周边几个乡(镇)1 7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改善了人居环境,打通了“厕所革命”的最后一公里。
张快义是小果园村沼气工程名副其实的领头人,也是凉州区1 000方以下沼气工程总承包。为适应农村能源建设转型发展的需要,在政府的扶持下,张快义在小果园村建成联户沼气工程,为村里125户村民集中供气,既解决了农户使用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又解决了周边养殖场污水粪便对农村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为周边日光温室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水果等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循环发展模式。
在小果园村,一座座蔬菜大棚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在一座蔬菜大棚内,满目葱翠,一个个尚未成熟的西红柿饱满紧致、生机盎然,村民王蓉萍正在棚内修剪,她介绍说:“这个大棚不是我的,是张快义的,他承包给我们经营,一年2茬,收入好着呢。”
在王蓉萍的指点下,我们得知,大棚下面铺着沼液管,就是用来流沼液的,张快义的沼液免费让村民使用。
“我们不用化肥,种出的西红柿个头大、味道好,在市场上价格也上去了。”提到这些,王蓉萍一脸的欣慰。
张快义在村子一共有5个大棚,4个承包给了别人,大棚里沼液肥供承包人免费使用。
“沼液对外销售是40元每方的价格,一年大概在2 000方左右。沼气主要用于农院的供暖供热,每方2元钱,每户一年需要200方左右。”张快义拍拍膝盖的土说道。
张快义的粪污发酵池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隧道式、管道式、塔式,沼液发酵池埋于地下,地上建有取暖棚,可进行相关检测和操控工作。
“生产沼液的原料,早些年是从附近的养殖场买来的牛粪、羊粪等。沼气工程推广以后,原料来源就不愁了,周边的农户和养殖户也可以直接用畜禽粪污来交换我的沼液肥和沼气。”张快义搓了搓手上的泥土,向大家递烟。
张快义身体向前微倾,双手扶在膝盖上,继续讲述着他的沼气探索之路。
前几年,为了方便原料采取,张快义就自己出钱购置了4辆吸污车,用于农村厕所的粪污清洁及运输。附近2个乡镇有1 700多户,他们听说吸污车能帮他们清洁厕所,就主动和张快义联系,这些厕所粪污也为沼液的生产提供了大量的能源。吸污车的投入使用,一方面方便了原料采取,节省了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也成了新的经济来源,吸污车一年的收入,就超10万元。
在张快义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沼气厂,只见门口路侧停着一辆白色车头、蓝色粪罐的吸污车,张快义介绍了他的沼气系统并现场展示了吸污车的吸污过程。而在保温棚内,用有机肥培育的菜苗长势正旺。
农村沼气上连养殖业,下接种植业,串起了一条循环生态农业链。张快义的隧道式中小型沼气集中供气模式,兼顾多种形式,为其他区域推进沼气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典范。
戈壁滩上的“普康模式”
暮色渐起,微风轻扬。在普康集团的生物有机肥生产厂,只见道路两侧草木茂盛,厂区车间前的空地上粪污肥料堆成小山,3个高大的深绿色柱状厌氧发酵罐高高耸立,稳稳守护在厂区的西北角。
在生物有机肥生产车间,大型设备依次陈列,发酵的固体粪肥占了车间一半,大门两侧和墙体边缘,袋装的生物有机肥整整齐齐摞成一堵堵“肥墙”。
普康集团董事长冯淑刚介绍说,普康集团生物科技有机肥生产,年产量可达15 000吨,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连续滚动式发酵中心处理装置,该设备不受外界影响,发酵周期短,并能最大程度灭杀畜禽粪污中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实现畜禽粪污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适合各种土壤的农作物及药材花卉种植。
2019年,农业农村部授予普康田园综合体“国家级肉羊核心育种场”和“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称号。
这里水源还是比较充足的,但是戈壁滩广布,要想有效利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普康田园综合体以务实的干劲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
当初,为了改良土地,冯淑刚请来工程队搬石翻土,下大力气植树,如今,普康田园综合体中果树、绿柳、花海相映成趣。针对养殖技术问题,他尝试请农业学院的学生来养羊,但效果不佳,分析一番之后,他做了一个听起来不可思议的决定——“我们自己来!”以两年为周期,他划分几组进行试验,每天记录羊群的数据,最终得出了能够最好地兼顾质量和效益的是每间羊舍养300只戈壁滩羊。其他诸如饲喂量等也如此进行实验,最终建立标准,进行复制推广。如今羊场已经发展到700亩,每月会有3 000多只小羊诞生。
“通过实验和大数据分析,建立标准,进行复制,形成模式。”这是冯淑刚在普康田园综合体建设中形成的理念,同样也被推广应用于普康酒品营销、肉品加工、有机肥生产、连锁餐饮经营等多项产业,形成了“普康模式”。
落日西沉,雁鸟归宿,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在凉州汇生态酒店前阁,冯淑刚手持话筒,慷慨陈词,向大家讲解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情况和扶贫模式,一字一句都彰显出其豪迈与大气、雄心和远见,普康田园综合体以“大健康全产业链”为规划蓝图,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文旅餐饮、研学等方面综合发展。现已完成了从饲料加工到全国领先水平的高标准羊养殖、有机肥加工生产、绿色蔬菜水果种植、休闲农业旅游、产学研实践的全过程生态系统。
普康集团秉持“重生态、重环保、重绿色、重健康、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农业、餐饮业、酒业为产业链条,不断发展普康模式,从而实现“以点带线、以点代面”的龙头企业带头的精准扶贫模式,通过产业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
上庄村:看得见的美丽
凉州区黄羊镇上庄村,街道干净整洁,布局有序,道路两侧花草争艳,缤纷满目,一株株金叶榆分庭站立。青瓦白墙的新农村住宅院院相接,坐落在这片安静美丽的田园之间。
过去的上庄村,可以说是脏、乱、差,人畜同饮一个坑里的水,贫穷和落后如影随形,困扰了几代上庄人。
眼前的上庄村,没有城市的喧嚣,却有着城市的便捷,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和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整合项目和资金硬化村道、修通自来水、修建文娱健身场所,统一规划村庄功能区,实施人畜分离,分批次修建小康住宅、养殖小区……近些年来,上庄村的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据了解,上庄村基础设施完善,累计改建小康住宅208户,户户配套水冲式卫生厕所,污水管网实现全覆盖。2019年,上庄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服务与提升项目和农村清洁能源综合建设示范村项目的实施,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目标,共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60台、生物质节能水暖炉208套、太阳能路灯106盏,实现村内道路全覆盖;铺设污水管网5970米,建设观察井106个、集污池200立方米,实现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
在当地一户农民家里,我们看到,屋内设置宽敞明亮,布局装饰精致美观,胜于城市普通楼房,三室两厅两卫,皮质沙发、液晶电视、精致吊灯……一套这样大气的新农村住宅还不到30万元。
据介绍,上庄村小康住宅内全部配套生物质节能水暖炉,主要以农作物秸秆、残枝败叶等为燃料,用于冬季供暖和四季炊事,实现了取暖炊事清洁用能。
近年来,上庄村积极利用清洁能源,将特色林果栽植、设施农业种植、暖棚养殖和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渠道。同时,全村大力开展村庄绿化,绿化面积达到46亩。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一个绿色、环保、美丽、富强的美丽乡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粪污处理利用产业化开发
天色昏暗,乌云密布,空气潮湿。然而,这里的空气似乎不怎么受人待见,隐隐的粪臭在无声地诉说着自身的功能定位——这里是凉州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黄羊站。
只见6座体型庞大的厌氧发酵罐矗立在厂区中央,罐体上“内有燃气,严禁烟火”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
据俞军介绍,该处理站主要使用畜禽粪污、尾菜、餐厨垃圾、食品生产废水等,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供给居民生产生活。目前已建成厌氧发酵总容积9 000立方米的沼气化废弃物处理工程及15公里的供气管网系统,畜禽粪污、秸秆、尾菜等有机废弃物处理能力超8万吨/年。目前已持续运营1 800多天,日均供气量5 000立方米,稳定向1 200多户居民、50多家商业用户、5家工业用户、2所学校供应沼气。
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一个绿色、环保、美丽、富强的美丽乡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沼肥通过“测土配方+沼液基质复配”的肥料生产体系进行就地消纳推广,将减少的包装及运输费用向用户反哺,以降低农户用肥成本。新融环境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同时建立了有机废弃物处理前后端利益联动机制,与农户开展有机废弃物换肥料的合作互利模式,推广“以废换肥”等惠农补贴机制,进一步提高沼肥用户黏性,累计推广使用沼液肥15万吨。
这个处理站的规模化沼气工程远程监测系统也让我们大开眼界,该系统可以清楚地看到沼气利用原理,也可实时监测沼气流量、成分、温度数据等,整个厂区的罐口及管网系统以动态的形式实时展现,很大程度保证了供气站的生产经营安全,也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农村沼气、沼肥、生物质燃料的综合利用,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推动了全区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为全省不同区域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改善人居环境,推广循环农业、农牧结合、水肥一体化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俞军说。
近年来,凉州区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工作,逐步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粪污处理利用模式基本建立,粪污处理利用产业化开发初见成效,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有效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的目标,为打造绿色宜居的美丽凉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凉州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6%,大型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装备配套率达到100%,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在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全面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量达到518.98万吨。新增年粪污处理利用量为91.9万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全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19个,其中已建成沼气工程15个,年可处理畜禽废弃物约20万吨;建成有机肥生产企业5家,年生产有机肥15万吨,处理畜禽粪污46万吨。”凉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彬德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