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2020-11-05王磊刘娅杨静叶涛李娟付桢黄旭王永周通讯作者
王磊 ,刘娅,杨静,叶涛,李娟,付桢,黄旭,王永周*(通讯作者)
(1.西南医科大学,四川 泸州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 妇产科,四川 泸州 646000)
0 引言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女性生殖道常见感染性疾病,如子宫内膜炎、盆腔腹膜炎、输卵管炎等,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累及多个部位,该病多发生于有月经的妇女、性活跃期。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主要表现为广泛粘连、组织破坏、增生及瘢痕形成等,对女性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中医对其进行治疗时,主要通过内服外用中药,标本兼治,不但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减少复发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接受度也较高[2]。本次研究就详细的研究了盆腔炎性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2 例2017 年2 月至2019 年10 月在我院治疗的反复发作PID 患者与40 例非反复发作PID 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盆腔炎性疾病诊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②反复发作≥2 次,或两年内发作≥3 次,或症状持续发作,时间≥3 个月;③出现性交痛、腰骶疼痛、白带增多等症状;④经B 超检查发现盆腔结缔组织出现炎症改变。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肝肾肺等系统疾病;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合并精神障碍疾病。反复发作组患者年龄30-39 岁,平均(34.5±2.2)岁,病程1-4 年,平均(1.7±0.4)年;非反复发作组患者年龄31-40 岁,平均(34.6±2.4)岁,病程1-3 年,平均(1.5±0.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所有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包含舌苔、脉象、症状、体征、发病因素等,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发病因素。
1.3 中医证型
以《中医妇科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为依据,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分为湿热证、血瘀证、寒湿证、肾气虚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气虚证、肝郁证、脾虚证等证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软件,评判标准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中医辨证分型
反复发作组中医证型主要为湿热型、血瘀型,证候特征是复合证候为主,与非反复组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中医辨证分型[n(%)]
表2 中医临床症状[n(%)]
2.2 中医临床症状
反复发作组中医临床症状为下腹痛、腰骶酸痛等,与非反复组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2。
2.3 发病因素
两组患者发病因素均与宫腔操作史、性生活卫生、下生殖道感染等因素有关,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PID 反复发作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湿热型、血瘀型,等,证候特征是复合证候为主,发病原因与宫腔操作史、性生活卫生、下生殖道感染等密切相关,导致邪毒乘虚而入,湿热蕴结,导致患者的病情经久不愈,对机体的气血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5]。如果患者的病情迁延难愈,且中医治疗时大量采用了祛湿清热的药物进行治疗,则不但达不到治疗的效果,还会导致寒气在机体中凝滞,血气癖结[6]。
表3 发病因素[n(%)]
本次研究结果还发现,PID 反复发作患者主要症状为下腹痛、腰骶酸痛等,由于湿热证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伴有腰酸腰痛,白带多且黄稠、经血色暗且伴有血块、经期腹痛加剧、低热起伏。血瘀证患者主要表现为小腹刺痛、舌质边缘出现瘀点、舌下脉络曲张、经期不定、经血量不定,经血暗淡,经期腹痛加剧等症状。当病情反复发作时,极易导致虚实夹杂,进而出现复合证型[7]。
总之,导致PID 反复发作的基本病因有肾虚、肝郁和血瘀等,特点主要表现为虚实夹杂的复合症候,主要病理因素为湿、热、瘀、虚等,所以,在治疗时需根据不同兼夹症辨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