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性笔墨绘盛世精神
——杨东平的青绿山水画

2020-11-05

国画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东平青绿工笔

一层山水,一段故事。我与东平认识20多年,一直关注着他的青绿山水。他的青绿山水有独到之处,用传统的青绿技法,融入现代绘画意识,有进入当下的独特意义。

青绿山水作为我国绘画样式的一种形式,始于魏晋,兴于隋唐,五代之后受水墨画的影响,渐渐式微。即使是进入当代,相对于工笔人物画、花鸟画的复兴和繁盛,工笔山水画的发展似乎要滞后一些。青绿山水画作为山水画正宗之源,是典型的工笔重彩形式,仅仅只是通过石青、石绿和绢本浅绛底色的运用即可塑造山川,描绘画图,青绿相映,华贵空灵,天机自然。在当代屈指可数的工笔山水画家中,杨东平以青绿山水而著称,有着其特有的面貌和格调,他用笔墨呈现的山川高华气象令人陶醉。

东平来自福建,八闽大地四季如春,草木葱绿。可以说,秀丽的闽山闽水,特别是以奇峰、秀水、幽谷、险壑等闻名天下的武夷胜景,更是给了东平无穷的艺术思考和创作冲动, 其笔下之黄岗山、玉女峰、大王峰等,或秀峰耸翠,或群峰若奔,又多云霓流动,极尽其山水之胜。东平的画风,贵乎坚守传统。元代赵孟有云:“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文化需要传承,创新必须包含传统文化的血脉。真正意义上的复古,就是要明晰什么是古,怎样古为今用,学古而不泥古,继古之笔墨精神,绘今之盛世青绿。悠久的山水画史,对于今天的山水画家,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如何承袭传统,研习经典。山水之首,青绿为源,东平溯源而上,自宋人入手,悉心领悟,既有精工富丽、灿烂辉煌之美,又得虚灵清新、古意高远之趣。从他获“200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最高奖的《闽山闽水》中,透过画面上灵动透脱的笔墨和幽然深远的峰峦,揭示了他对于传统笔墨的感悟与把握。有着扎实工笔的功底,《闽山闽水》那云烟涌动的重峦与嘉木繁茂的幽谷控制得缜密精到。而他的工笔青绿山水画《千古武夷》系列则在渲染石青石绿的同时,兼以写意的勾皴表现了山石的结构与皱褶,散逸出一种闲适超迈的心境,这形成了他工笔山水画厚重而不凝滞、富丽而不浮华的独特审美品质。

东平的画风,贵乎安静执着。山水画最大的功能是让人静下来,淡下来,慢下来,反观当今画坛,不时却有浮躁之气。东平的山水情结,源自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崇尚景仰和不懈追求,同时也是对生机盎然、隽秀深幽的青山绿水的无限向往和眷恋之情。他始终实践着法自然、师造化,勤于写生,到大自然中去汲取营养,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通过以形媚道,将主观情感投入到山川自然中去。观其笔墨,既不做逸笔草草的粗服乱头,更不是马虎轻率的狂放不羁,而是带着浓烈的乡愁情怀,于山水之间展现生命的品质,用精工细作的技巧和纯净的想象力,坚守内心的理想和向往,不激不励,苍润相当,蓊郁幽深,生机盎然,洋溢着大自然的气息与生机。

东平的画风,贵乎善于求变。中国艺术的魅力来自生生不息的创新,纵观千年的山水画史,表面上看是溪山无尽,渔歌唱晚,平沙落雁,实质上却是传统艺术不断求新求变的过程。“作画必须胸无古人,目无今人。”传统工笔画色彩讲究原色并置,没有调和色、中间色,色调单一,装饰性强,且青绿山水的色彩品种相对简单,仅石绿、石青、朱砂、铅粉数种而已,如何使其清新古雅而脱尽火气,东平在青绿山水画的形式、内容、技法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研究。一方面适当借鉴西画的色调控制,减弱色彩对比度,营造出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氛围;另一方面,加强水墨的渲染,充分运用微妙的水墨来冲淡石质颜色的火气,使墨在画面上起到中和的作用,通过大面积的淡墨渲染和大面积的石色堆积在画面上相互对比映衬,有效调节了画面的气氛。在画面构成上,他也较多地吸取了西画及现代设计的成分,他笔下的山水树石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应物象形,而是经过了平面化、装饰化的重新安排,更强调点线面的节奏控制,在创作内容上拓展其精神内涵,使其融入现代意识和审美观,在技法和材料的运用上不拘一格,在用笔用墨上更加随意自然,既是工笔的又有写意的韵味,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加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使古典的青绿山水画成为一个新的绘画样式。他对重整中国经典青绿山水画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值得敬佩!

东平无疑是当代青绿山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大胆地从大自然和古今中外艺术中汲取养分,滋养自己。艺术追求永无止境,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断调整自己、不时审视自己的杨东平,相信对传统艺术孜孜不倦追求的他,一定会有更深层的思考和飞跃。

闽山闽水 200cm×180cm(局部)

猜你喜欢

东平青绿工笔
熊石望
张鹏国画作品
高原秋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仙境烟台,只此青绿
垦荒
铁 匠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
大千世界 磅礴浑厚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ddha in China and God in Western Coun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