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本科色彩教学启示

2020-11-05

纺织报告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授色彩考核

王 然

(北京服装学院 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NCSU),国内多简称北卡州立大学,其实该校多用NC State自称。该校地处北卡罗莱纳州首府罗利市近郊,于1887年依据《莫里尔法案(Morrill Act)》成立,时名北卡罗莱纳农业与机械学院[1]。北卡州立大学现有学生超过3.6万,23位教授被选为美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2]。该校由于专业门类不齐全,没有医学等专业,在综合排名上受到一定影响。即使这样,其在全美最有价值的公立院校中仍排名第6[2]。

北卡州立大学威尔逊纺织学院(the Wilson College of Textiles)是全美唯一拥有完整纺织学科的院校,纺织学科在北美乃至全球排名第一[3]。学院设两个系,分别为纺织工程、化学与科学系(Textile Engineering,Chemistry and Science,TECS)和纺织与时装、技术、管理系(Textile and Apparel,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TATM)。TECS开设聚合物与色彩化学(Polymer and Color Chemistry)、纺织工程(Textile Engineering)和纺织技术(Textile Technology)3个专业,TATM开设时尚与纺织品设计(Fashion and Textile Design)和时尚与纺织品管理(Fashion and Textile Management)两个专业[3]。

威尔逊纺织学院开设“色彩概论及应用”课程(Introduction to Colo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由该院教授、美国色彩协会(Inter-Society Color Council,ISCC)主席Renzo Shamey讲授[4]。课程内容与国内类似,基本依照从光源经眼、脑而形成色彩意识的整个过程,相应涵盖了色彩物理学、色彩生理学和色彩心理学等领域,如图1所示。每周授课两次,共100 min,另每周安排实验一次。

图1 色彩的感知过程与涉及学科

本研究根据在北卡州立大学访学期间对“色彩概论及应用”课程的旁听情况,梳理了其中与国内教学方式方法显著不同的4点,希望能抛砖引玉,为国内相关色彩教育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1 专业不同但要求一致

选这门课的学生主要来自于时尚与纺织品设计、聚合物与色彩化学两个专业,按照国内的理解,两个专业之间基础差别较大,会给授课带来很大影响。例如在讲解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CIE)不同色彩体系之间的转换方法、核外电子跃迁理论等时会涉及一些计算公式及相关推导,这些内容即使对于理科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尚具有一定难度,何况时尚与纺织品设计、聚合物与色彩化学两个专业均为工科专业,前者偏向艺术、后者则偏向化学。但在授课过程中发现,Renzo教授并未因此降低难度要求,而是对两个专业一视同仁,严格按照色彩学科的要求讲述公式的意义及其推导。

美国在高中阶段不分文理科,进入大学后第一年也不分专业,都进行通识教育,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各门学科、扩大知识面。确定专业是大二甚至大三的事情,但即使在此之后,仍需选修一些跨学科课程,以加强跨学科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视野和跨学科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其具备适应社会综合化发展要求的能力[5]。

由于国情不同,这一点在国内实施存在较大困难,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跨学科知识探索,培养自身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拓展综合能力。

2 教学向课堂外延伸

在北卡州立大学,学生每学期选课3~5门,与国内高校学生相比有更多自由时间。其实,美国高校普遍存在这种情况,据称,美国高校的教学总时数大约只相当于国内大学的60%,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远多于上课时间。在这些自由支配时间里,学生一方面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另一方面,美国高校相当多的教学内容不是在课堂中进行,而是由学生在自由时间里自行完成的。近几年,国内流行的翻转式教学就源于此。

在色彩概论及应用开课伊始,Renzo教授就推荐Color Physics for Industry(534页)、Principles of Color Technology(259页)、The Reproduction of Color(711页)等参考书籍,需要学生在课程结束前读完,每次课前学生也要完成一些书目中的指定章节阅读,对刚入门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阅读量还是比较大的。另外,同其他课程一样,Renzo教授将授课所用课件放在类似于国内慕课的网络教学平台中,供学生课前课后学习用。学生还要按期分组做报告,所有准备工作均在课下完成。

课堂中,Renzo教授则把所有知识点串讲一遍,详细讲解重要内容,其间学生可以随时提问,在确保所有学生没有问题之后才开始讲授下一知识点。每次课程,Renzo教授还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随机分组讨论,内容一般都是当次课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讨论结束时每组要由一名或多名同学进行汇总和报告。作为课程组织者,Renzo教授会不带偏见地倾听不同想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每周课程结束时,学生还要通过网络完成作业,一般是20道左右的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覆盖本周课程的主要内容,用于检查本周学生的学习与掌握情况。教授会在下一周第一节课时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

3 注重知识的溯源

在上课过程中,Renzo教授非常重视学科中的各个重大事件,会非常详细地向学生介绍学科发展过程中诸多科学家探索问题的过程,如课程开篇讲到的1665——1666年牛顿棱镜分光实验以及1928——1929年W·D·怀特和1931年约翰·吉尔德的色彩匹配实验等,详细讲述了当年大师们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学术分歧、遇到的困难、采用的思维方法、实验过程等。

这种对推动色彩科学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追溯,目的不仅在于知识点的掌握,更有助于引领学生回顾学科发展脉络,理清知识结构。

另外,在知识溯源过程中,通过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的探析,借助历史问题情境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溯源,使学生理解这些曾经对学科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科技的诞生,不是某些科学家心血来潮,而是具有深厚科学基础的,是多年来诸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坚定未来探索知识的信念。因此,知识的溯源也是培养科学精神的有力工具。

4 形成性考核方式

在“色彩概论及应用”的第一节课,Renzo教授向学生发放教学大纲,人手一份,内容非常广泛,目的就是让学生熟知本门课程的课程描述、课程目标、课程要求和考核方式等。其中,考核方式为两次测验占40%、课后作业占10%、每周网上小测验占20%、期末考试占30%。

形成性考核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核,分解了学生的期末考试压力,避免了单一考试偶然性较大等不足。形成性考核还具有连续性的特点,考核环节贯穿于各个教学阶段,不断督促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充分的学习动力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对于教师,形成性考核手段不仅能够帮助其了解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进步及不足,还能够了解教学方案的应用效果,为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及时调整提供依据,有效提升了教学成效。对于学生,则能够结合形成性考核状况,及时了解自身与课程要求之间的差距,对学习方式进行合理调整。

形成性考核方式在国内虽然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但无论力度还是效果都与美国有较大差距,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主观上,我国师生对于这种考核方式的精髓理解不足,没有体会到其对师生双方的反馈、调整作用。客观上,美国学生在结课后,如果对教师所给的成绩不满意,可以直接找教师进行“争辩”(argument)。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充分给予学生展示能力的机会,就是一条非常合适的理由。所以,学校和教师对此都非常重视,学校会在这方面为教师提供帮助与指导。

“色彩概论及应用”课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与美国的自然资源、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教育规模与结构等诸多国情要素相适应,是复杂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环节。由于国情不同,我国没有必要削足适履、盲目模仿美国教育,更不能照搬硬抄。但美国的教育与科技一直领跑世界,与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密不可分,有很多值得参考与借鉴之处。特别是面对当前我国科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形势,非常有必要学习美国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理解教育的精髓,在外部环境不充分的条件下,不等不靠,在现有基础上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形式,努力创造条件、循序渐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重要的基础。在大学4年里,这些教育工作虽然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大师,但这4年的教育应能够培养并提升学生发现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为今后成为大师打下基础[6]。

猜你喜欢

教授色彩考核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