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织浓色纯棉染色布耐湿摩擦色牢度问题的研究
2020-11-05郭翠芹
郭翠芹
(江苏双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 224300)
“色牢度”在染色纺织品检验中包含了多个质量指标,涵盖了染色布的耐洗、耐氯漂、耐日晒、耐摩擦、耐汗渍、耐熨烫、耐气候等性质。作为现代染料工业的代表,活性染料近年来发展迅速。与其他染料相比,活性染料的优点较多,如色谱齐全、色泽鲜艳、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等,已成为纤维染色的主要染料。国际标准的ISO,AATCC和GB关于湿摩擦牢度(Fastness to Wet Rubbing,FWR)的合格指标在2~3级。目前,消费群体对纺织品湿摩擦牢度的要求早就超越了该指标。在国外,对染色布的FWR达到了3级乃至4级,然而国内纺织厂深浓色纺织品的FWR只能达到2~3级,有很多工厂的产品FWR只有2级以下,达不到国外消费者的要求[1]。就当前的染整技术水平而言,要达到前述机织浓色纯棉染色布的FWR质量指标,还需要染整工作者进行认真探究。
1 关于FWR的分析
染色布的FWR仅体现在表面,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实质是一种分子的扩散运动,测试与被测试织物之间染料分子的浓度差异造成了染色布FWR的变化。分子动力学理论中,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分子会自发进行扩散运动,自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
染色布(测试用)与白布(测试用)之间存在染料分子质量浓度差异,已经染上颜色的染料上的分子易扩散转移至白布。对同样的试样进行测试会发现,耐湿和耐干摩擦色牢度不一样的染色布的分子扩散运动也不一样,耐湿染色布的分子运动速度不如耐干染色布。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和水亲密、易溶于水的染料会因为水分子的存在发生变化,加快分子的扩散。
2 机织浓色纯棉染色布FWR有差异的原因
2.1 染色布颜色的深度和表面光洁度
在布种相同、前处理工艺相同、染色工艺和配方相同的情况下,颜色愈深(染色时染料质量浓度高),测试织物与被测试织物间的染料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差异愈大,染色布的FWR就愈差。染色布的表面光洁度愈差(愈粗劣),其与白布之间的摩擦力就愈大,接触面加大后,染色布的FWR会变差。相同条件下,FWR从好到差的顺序排列如下:先是织物中的贡缎、府绸、普通平纹等,然后是加工布(轧光、常规和起毛等)。
2.2 染色布上染染料的性质和浮色
在机织纯棉染色布生产工艺中,活性染料和还原染料的使用较为广泛。从活性染料的分子结构看,其在加工染色中的溶水性基团异常活跃,对溶解染料和上染工序的帮助很大。染色工序完成后,溶水性基团不利于染色布耐蚀摩擦牢度的提升。因为有水这一介质,水的溶剂离开纤维青睐的活性染料分子,会使活性染数与纤维的结合力(化学键能)降低。在印染中,倘若未能充分进行皂洗的染后织物,在纤维上会出现较多的浮色(未进行水解或固着的染料),会从已经染色的纤维上脱离,沾染到别处,严重影响染色织物的FWR[2]。
3 提升FWR的措施
3.1 水质检测与控制的加强
在染色中,硬水(Hard Water)中Ca2+,Mg²+与浮色染料中的水溶性基团发生反应,生成色淀(不易溶于水),对去除浮色不利,还会与染料中的磺酸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磺酸钙和磺酸镁(不溶水),使染料的亲水性减弱,形成不易扩散和溶解的物质,导致产生的浮色无法洗净。碳酸钙和碳酸镁等物质又结合于染料生成色淀在表面沉淀,用手触摸后,发现染色后纤维变得粗糙,降低了FWR。因此,在染色工艺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需严格设定选用水的标准,强化对染色使用水的监控和检测。
3.2 控制坯布的品质
规格相同、品种相同的染色坯布,受织造方式、棉纱质量等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同样加工工艺生产出的染色织物湿摩擦牢度不同的情况。因而在染色开始之前,应选择纱质均匀、棉质优良、布面光洁的坯布。
3.3 优选染料
不同活性染料的质量差距较大,严格按质量标准选用染料尤为重要。
(1)选择双、多活性基的染料。均三嗪类活性染料与纤维反应形成酯键,既不耐酸又缺乏稳定性,乙烯飒类染料与纤维反应生成醚键,缺乏耐碱性,染科的双活性基团具有较高的耐酸耐碱和稳定性。
(2)选择固色率高的染料。固色率高的染料浮色少,如固色率>80%,相对而言,染后的浮色量较少,浮色容易去除;固色率<70%,若活性染料的上染率与固色率悬殊超过15%,清除浮色较为困难,不适合染深色。
(3)选择有高提升力染料。染色工艺中,染料用量是很重要的指标,染色饱和值一般不宜超过10%,上染和固色不需要过量的染料,染料附着在被染物表面,会对被染物的FWR造成严重影响[3]。
因而,必须选用高吸尽率、高固色率和高提升力的染深色染料,各摩擦牢度提升剂的应用工艺如表1所示。
表1 各摩擦牢度提升剂的应用工艺
3.4 织物前处理的加强
有效提高上染率是达到深色效果的方式之一,而提高上染率关联纤维对染料的亲和力、织物的结构和表面状况有较好的效果。在前处理较充分的情况下,织物的润湿性会更好,放大的毛细管效应能使染料分子对染物的扩散能力增强,上染率提高,能使染料在织物表面的聚集减少,色淀减少。
3.5 设计合理的染色工艺
要提高染色深度和染色牢度,研究染色工艺时必须要重视以下3个方面。
(1)染色时要染匀、染透。根据染色半制品的毛效状况,适量加入渗透剂和匀染剂,使其渗透进纤维内部,使染料与纤维充分接触并键合。
(2)固色充分。采用温和的固色工艺,在加碱和固色时,染料与纤维发生共价键反应而固着。同时,发生染料水解反应时,固色条件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水解反应的速度。激烈的固色条件会使染料水解速度加快,明显影响得色量。
(3)净洗彻底,水洗、皂洗的强化。在加工印染中,若不能充分水洗染后织物,纤维上就会出现大量色淀以及大剂量残留在织物上的碱,会对染料与纤维之间共价键的稳定性造成影响,造成染色织物FWR的下降。因而,必须重视织物的染后水洗,应将布面pH控制在6.5~7.5,具体的染色曲线如图1所示。
图2 染色曲线示意
4 结语
深浓色织物FWR的提高既是课题,又是染整技术的难题。作者依据生产现场的实操经验提出一些看法,目的是投砾引珠,保证深浓染色织物的FWR,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纺织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