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青少年科技活动与创新能力
2020-11-04朱亚琦
朱亚琦
【摘 要】目前我国已经逐渐步入科技创新的高速发展时期,为加快青少年适应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科技创新形势,贯彻实施党中央计划提出的"科教兴国"创新策略,目前我国各所高校均开始大面积组织开展创新科技实践教学活动,以不断提高我国青少年创新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活动;创新能力
引言:
为了将科技活动作为教学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所高校和中小学开始进行相应的科技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科技知識讲座、实验内容观察、科技创新教学、设计创作等各种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以及能够准确应用的能力,培养我国青少年各项综合素质稳步发展,开发他们的科学创造力和科学智能研究,以促进我国全体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发展,为我国高水平科技发展培养新生力量。
一、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
1.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和适应我国现代科技进步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这也是学校培养优秀学生科技综合素质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没有专业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强化储备,就难以真正培养含有科技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
2.使学生真正掌握应用科学知识和新技能的基本过程和运用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直接的科学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性理论学习。学生从科学实践研究活动中自由选择研究主题及相应的探究内容,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实验教学操作、社会问题调查等多种形式,去探索发现并研究解决现实生活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3.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素质高低往往是学校科技教学素质水平高低的一个具体表现,学校坚持学科实践性教学原则,即在日常科普教学活动中必须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的亲自动手和组织实践活动的机会。包括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组织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实验;组织制作科技模型和科学教具;同时结合科技研究内容组织参观相关工厂等并进行科技方面的社会实践调查,尽可能多的给在校学生及教师提供更多实践活动机会。
二、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1.积极鼓励"尝试创新",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求新""求异"的新观点,在和谐的科技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努力营造宽松、积极、创造性强的和谐教学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勇于创新"的科技学习意识。努力培养不同阶段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淡化学生失败时的挫败感,要培养学生越挫越勇的科研态度,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大胆地参与尝试就一定能成功的基本道理。
2.积极开展各类学生科技活动,在学校中全面组织成员开展科技兴趣活动小组,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组织不同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交流学习,例如资源环境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各种领域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检测,全国冰层污染监测数据分析、土地和水资源监测分析、空气质量污染监测数据分析等,并完成多篇科学研究论文;其他兴趣小组,如开展大型科技性技术产品设计制作、大型汽车粘胶剂、做无人机飞行运动模型,以及各类信息学与工程技术活动兴趣社团、机器人技术科学社团、信息学奥赛活动兴趣社团等。
3.组织在校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知识竞赛和小学科论文、小发明等展览性比赛,参与比赛的学生科技创新作品来激发其他学生的科技热情,创作时学校教师对学生可以进行适当教育辅导。比如参加我国现在每年都要进行的全国奥林匹克科学竞赛国手选拔赛,学校同样可以定期组织举行微型智能机器人技能创新,机器人智能足球及小发明等竞赛,让一些对科学感兴趣、有创新能力并具有一定物理基础科学知识的在校学生报名参加。这对科技感兴趣的学生培养其综合素质展现能力,尤其特别是培养强大的创造思维能力都是一种极好的学习途径。
4.定期组织在校学生参观周边工厂和企业社会现象调查,比如学校附近的发电厂、炼油厂、造纸厂等都与学校的运营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可以适时组织在校学生进行参观。通过参观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现代高新科技技能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具体实际应用,了解这些工厂如何有效处理三废以及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观和核心价值观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各大学校青少年学生中,全面深入地开展科技类自主创新活动,有利于充分调动培养广大学生的创造科学素养和探索试验意识,可以调动学生运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思维表达方式解决自己日常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培养独立自主的科学探究思维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时更加游刃有余。这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发掘学生的自主创造科学思维展现的能力,而且也更好促进广大青少年的综合科学素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海霞.借助科技教育 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J].甘肃教育,2020(19):20-21.
[2]罗静.科普活动在北部山区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中的价值研究[J].科幻画报,2019(09):189.
[3]王翠,常娟.浅谈科技教育活动中的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J].才智,2014(02):323.
[4]汪倩.以科技活动为依托,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以遵义市同济小学为例[J].贵州教育,2013(07):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