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农学科发展比较研究

2020-11-04周静舫冯永平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20年5期
关键词:一流区间数量

周静舫,刘 辉,冯永平

(华中农业大学 发展规划处,湖北 武汉 430070)

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作为评价高校和科研机构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的重要参考指标,目前已被全球很多机构用来衡量和评价学科实力,国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近年来也开始重视ESI指标,越来越多的大学把入围ESI全球前1%的学科数量定为发展目标之一[1]。ESI作为一种学科分析评价工具,在国际学科比较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其表现在于所收录的学科数据客观,容易收集与量化分析;数据每两个月更新一次,能够反映学科动态发展趋势[2]。ESI不是简单的统计论文数,还采用了总被引次数和篇均被引频次等数据,旨在突出论文的质量,用这两个指标来衡量一个机构或学科,能较好地反映其竞争力和平均水平。

以2015-2019年中国入围ESI全球前1%的农业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2个涉农学科为研究对象,通过各项指标的分析,了解中国涉农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涉农学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仅限中国大陆,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ESI每年3月采集数据时长为11年,为最长时区数据,数据量最大。选取2015-2019年每年3月发布的ESI数据。

(二)研究方法

基于ESI数据源,利用excel整理匹配出中国入围ESI全球前1%涉农学科的机构信息,为了避免不同学科领域基数的差异,引入相对指标P来进行,以定量分析和可视化的方法展现中国涉农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P=机构学科排名/该学科入围学科总数*100%,P越小,表明该机构在入围机构中排名越靠前,P=100%,表示该机构在入围机构中排最后一名[3]。

二、入围学科和入围机构分布

(一)入围学科数量

中国涉农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简称入围学科)的学科数量稳步增加,占全球入围涉农学科总数的比例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2017年快速增长趋势明显。

由图1可见,2017年较2015年提高了1.29个百分点,2019年较2017年提高了3.13个百分点。2015年,入围涉农学科全球有1 757个,中国有68个,占全球入围学科比例为3.87%;2019年,入围涉农学科全球有2 088个,中国达到173个,占比为9.41%,比2015年增加105个,增长率为154.41%。而2015-2019年全球入围ESI全球前1%的涉农学科增长率为18.84%,表明中国涉农学科入围数量的增长率远高于全球增长水平。5年来,入围学科数及占比均呈现成倍增长,表明中国涉农学科整体水平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图1 2015-2019年中国涉农学科ESI入围学科数及占全球入围学科数的比例

(二)入围机构数量

图2可见,中国涉农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的机构(简称入围机构)在2015-2019年数量稳步增加,占涉农学科全球入围机构总数的比例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特别是2017年后,增速加快。2015年,涉农学科全球入围机构有1 198个,中国有47个,占比为3.92%;2017年,全球有1 318个,中国增至66个,占比为5.01%,较2015年增长1.09个百分点;2019年,全球有1 432个,中国达到119个,占比增至8.31%,较2015年增长4.39个百分点,增长率为153.19%。而2015-2019年入围ESI全球前1%涉农学科的机构增长率为19.53%,表明中国涉农学科入围机构的增长率远高于全球增长水平。

图2 2015-2019年中国涉农学科ESI入围机构数及占全球入围机构数的比例

(三)入围机构性质

从入围机构的性质看,企业入围数量少,仅2019年3月华大基因(BIG)一家企业入围;除教育部、国家海洋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外,主体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入围高校数量持续增长,除了中科院系统和农科院系统外,高校仍是涉农学科科研产出的主阵地。2015年,入围高校数为38个,占当年入围机构总数的80.85%。2019年,入围高校数量增至74个,增长率为194.74%,但占比降为62.18%,中科院系统和农科院系统占比为31.09%,主要是因为2018年下半年科睿唯安全面清理中科院系统和农科院系统,将中科院和农科院中的研究所细分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对待。中国涉农学科领域的科研任务主要是由高校、中科院系统和农科院系统承担,国内企业的科研水平较低。在美国、法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有不少企业入围,如德国拜耳、瑞士雀巢、英国联合利华等公司。可见,与国外相比,中国企业在涉农学科领域的科研能力相对薄弱。

图3 2015-2019年中国涉农学科入围高校数及占中国入围机构数的比例

(四)入围高校类型

2015-2019年入围高校从38所增至74所,入围高校类型逐步呈现多元化。入围高校分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非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四类,由表1可见,2015-2019年每类高校的数量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其中非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增速最快,从2015年的5所增至23所,增速为360%。2015年,入围高校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主导,占入围高校总数的86.84%。2019年,入围高校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占比为68.92%,下降17.92个百分点,入围高校类型趋于多元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非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比例趋近1∶1∶1,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表1 2015-2019年中国涉农学科入围高校的类型和所属

非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已经成为中国涉农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成为新增入围机构的主体之一。从2015年,入围的非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只有5所,占该年入围高校总数的13.16%;到2019年,入围的非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达到23所,占该年入围高校总数的31.08%,新增入围高校以农林类高校为主。

入围高校所属分为教育部、其他部委及地方三类,2015-2019年每类高校的数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地方高校增加数量最多,从2015年10所增至2019年36所,增长率为260%。

(五)入围高校区域分布

入围高校区域分布数量持续增加,但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相对发达地区,中西部高校相对较少,如表2所示。入围高校所属省份由2015年的17个增至2019年26个,分布较多的省份为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及山东。入围高校增加数量较多的是浙江、安徽、广东、河北、河南、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及云南。主要原因是,近几年,随着国家和地方“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各地相继提出“双一流”建设目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如,浙江省提出要建设两所世界一流大学,10所高校进入全国前100,5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江苏省提出进入全国百强的省属高校每年新增投入1亿元;安徽省预计投入70亿元进行高水平大学建设;广东省计划3年投入50亿元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山东省计划投入50亿元建设“双一流”。

表2 2015-2019年中国涉农学科入围高校区域分布

(六)机构的入围学科分布

中国入围机构的入围涉农学科数量分布相对平稳,图4可见,2015-2019年入围2个涉农学科的机构占当年入围机构总数的比例均在50%左右,表明入围机构的涉农学科呈现协同发展的趋势。入围机构除入围涉农学科外,同时引领带动其他学科整体发展,这也是高水平涉农高校的共同特征。由表3可见,2019年3月ESI数据源显示: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22个学科领域全部入围ESI全球前1%;德克萨斯农工大学除了交叉科学、空间科学外,其他20个学科全部入围ESI全球前1%;瓦格宁根大学包括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在内有15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浙江大学包括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在内有18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教育部直属的独立设置的6所农林高校(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及东北林业大学)均入围2个涉农学科,前面4所农业高校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化学、工程学均入围ESI全球前1%,两所林业高校的化学、材料科学均入围ESI全球前1%。从图4可见,2015-2017年入围2个涉农学科的机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而2017-2019年入围2个涉农学科的机构占比略有下降,2017-2019年新增入围机构数快速增长,而新增入围机构多是单一学科入围。

表3 2019年3月部分高校入围ESI前1%的学科分布

图4 2015-2019年中国涉农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的机构入围学科数分布

(七)入围全球拔尖和顶尖学科的机构

如果说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是对其实力的肯定,入围前万分之一可以称得上出类拔萃,那么能够入围前1,则可以说明该学科处于当之无愧的全球顶尖水平。由图5可见,2015-2019年中国涉农学科入围ESI前1‰的机构数量稳步增加。由表4可见,入围机构中除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外,其他均为高校。2019年,2个涉农学科同时入围ESI前1‰的高校有5所,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2015-2019年,在入围ESI前1‰的机构中,农业科学入围机构数均多于植物学与动物学,从2015年4个增至2019年10个,其中中国入围ESI全球前1顶尖学科的机构仅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入围机构数从2015年2个增至2019年7个,增长速度较快,其中中国入围ESI全球前1顶尖学科的机构仅有中国科学院。

图5 2015-2019年中国涉农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的机构分布

表4 2015-2019年中国涉农学科入围全球拔尖和顶尖学科的机构分布

三、相对排名分布

论文数和被引频次可以在一定程度反映学科产出水平和影响力。引入相对指标论文数相对排名(P论文数)、总被引频次相对排名(P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相对排名(P篇均被引频次),并将相对指标分为1%~20%、21%~40%、41%~60%、61%~80%、81%~100%五个区间。

(一)论文数相对排名分布

论文数是学科产出水平的重要指标。2015-2019年中国入围涉农学科产出论文数及占该年全球入围涉农学科论文数的比例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图6可见,各区间的学科数量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41%~60%区间的增长数量最多,81%~100%区间的增长幅度最大。P论文数在0~20%区间的学科数占该年入围涉农学科总数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41%~80%区间的学科数占比优势明显,81%~100%区间的学科数占比均为最小。

图6 2015-2019年中国入围涉农学科的P论文数分布

(二)总被引频次相对排名分布

总被引频次是学科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图7可见,各区间的学科数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61%~80%区间的增长数量最多,21%~40%区间的增长幅度最大。

图7 2015-2019年中国入围涉农学科的P总被引频次分布

P总被引频次在0~20%区间表示该学科的学科影响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4]。2015年,P总被引频次在0~20%区间的学科有14个,占入围涉农学科总数的20.59%。到2019年影响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学科数增至24个,但比例降至13.87%。比例下降主要是因为新增入围学科大幅增加,总入围学科数增长速度大于入围学科前进速度。从学科分布来看,大陆影响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涉农学科中,农业科学学科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比例上均占优势。

P总被引频次在81%~100%区间表示该学科虽已经入围ESI前1%,但影响力还不强,距世界先进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2015-2019年入围涉农学科P总被引频次在81%~100%区间数量持续增加,特别是2017年以来增长快速,且均在该当年占较大比重,除2019年占该年比例略降外,其它四年的占比均为该年最大。该区间数量持续增加的原因是新增入围机构较多,这些机构的入围学科总被引频次较少,学科影响力较弱。

(三)篇均被引频次相对排名分布

因机构之间体量相差较大,篇均被引频次是消除规模影响后反映机构学科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图8可见,中国入围涉农学科P篇均被引频次整体靠后,2019年P篇均被引频次在61%~100%区间的学科有123个,占该年入围涉农学科的71.10%,说明中国入围涉农学科的论文质量仍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图8 2015-2019年中国入围涉农学科的P篇均被引频次分布

从变化趋势来看,排名靠前的学科数持续增多,占入围涉农学科总数的比例也逐渐增大,分布结构呈现缓慢优化的趋势。2018年首次有学科的P篇均被引频次进入0~20%区间。2015年中国入围涉农学科的P篇均被引频次在81%~100%区间的学科33个,占该年入围涉农学科的48.53%。2019年中国入围涉农学科的P篇均被引频次在81%~100%区间的学科增至63个,占比降至36.42%。

四、建 议

中国涉农学科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1)入围机构性质较单一,除个别企业外,主体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入围高校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主,非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数量逐年增多,但至2019年仍不足入围总数的1/3。(2)入围高校区域分布上也不够均衡,主要集中于相对发达地区,国家亟需发展的中西部地区相对比较少。(3)入围机构中覆盖2个涉农学科领域的机构比例略有下降趋势,涉农学科间协同发展及辐射带动其他学科发展的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4)将入围ESI全球前1%的学科定位为全球先进水平,前1‰的学科定位为全球拔尖水平,前1的学科定位为全球顶尖水平。中国涉农学科达到全球顶尖水平学科数量少,高校仅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科学入围ESI全球前1。(5)入围机构的论文数量相对排名普遍好于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相对排名,说明主要依靠数量优势排名,尤其是学科影响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涉农学科的总被引频次相对排名比例持续下降、篇均被引频次相对排名靠后,说明中国涉农学科高影响力论文数量的增速相对较低,学术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基于以上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对涉农学科的投入力度。农业事关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农业的高投入、低收益决定了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国家和地方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实施进程中,应加大对涉农学科尤其是中西部涉农学科的投入,促进涉农学科在地域分布上的均衡发展。(2)建立合理评价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破“五唯”的要求,建立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确保科研产出质量。在完善学校科研评价标准时,应改变惯性思维,不单纯以数量和影响因子等进行简单评价,要从篇均被引、期刊和论文分区、归一化影响力、同行评议等多维度评价,从单纯注重“量”向“质”“量”并重转变,稳步提升中国涉农学科的影响力。(3)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全球入围机构呈现多元化,国外不少企业入围ESI全球前1%,如美国Dupont杜邦公司的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均入围ESI全球前1%,目前中国大陆涉农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的企业太少,2019年仅有华大基因(BIG)植物学与动物学入围。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中国企业研发投入,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企业在涉农学科领域的研发能力。(4)鼓励以问题为导向的交叉融合。从世界范围来看,一流大学的学科发展呈现一个显著趋势就是学科大范围的交叉融合,解决社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已无法仅仅依靠单一学科解决,需要多学科的协调配合。涉农学科要紧密围绕国家“三农”和乡村振兴等战略需求,面向全球科技变革和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把握抢占涉农学科发展制高点的机遇,促进涉农学科的协同发展,加快推动与生物医学、环境、化学、工程等学科领域的交叉,让更多涉农学科达到全球顶尖水平,带动相关学科整体提升。(5)加大国际合作力度。不同于国内科研成果的统计方式,ESI的成果分配统计方式是“利益均沾,独立计数”,非常重视和鼓励科研的合作,把合作论文也放在同等重要地位。2017年由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和科睿唯安联合制定的《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现状报告》显示,中国国际合作论文的影响力显著高于全球国际合作论文平均水平。因此高校或科研机构应把国际合作作为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重视与国际知名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双方科研协作产出,不断提升学科的声誉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一流区间数量
你学会“区间测速”了吗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全球经济将继续处于低速增长区间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统一数量再比较
头发的数量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
单调区间能否求“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