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肺灸联合益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2020-11-04唐三辉龚放华刘慧敏刘海明

吉林中医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稳定期阻塞性疾病

唐三辉,龚放华,刘慧敏,刘海明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长沙 4100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以下简称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为主,严重影响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临床上一般将上述症状出现后6 周内没有急性加重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治疗上以缓解症状、预防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为主要原则[1]。中医学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肺胀”“喘病”范畴,有报道[2-4]显示,使用中医药方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可获得理想疗效,优势较明显。故本次研究在西药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益肺灸及益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旨在观察其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于2019 年2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5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9 例和观察组36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12 例,年龄45~75 岁,平均(60.58±6.32)岁,病程2~10年,平均(6.06±1.03)年。观察组男25 例,女11 例,年龄45~74岁,平均(61.32±7.47)岁,病程2~9年,平均(6.58±1.15)年。2 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5]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西医诊断标准,依据文献[1]制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西医、中医诊断标准;2)接受本次研究治疗方案者,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3)本次治疗前2 周未接受或服用具有治疗作用药物者。

1.4 排除标准 1)患肺结核、肺栓塞等其他肺系疾病者;2)就诊前1 周急性加重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及备孕者;4)患精神类疾病者;5)对本次研究使用西药、中药过敏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依照文献[3]给予抗胆碱能药、茶碱类药、β2 受体激动剂等支气管扩张剂药物治疗,并使用抗炎药等进行常规对症治疗。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1)益肺汤(由黄芪15 g,党参15 g,白术12 g,川芎12 g,当归12 g,红花9 g,桃仁9 g,牛膝9 g,桔梗9 g,甘草6 g 组成)治疗,药物由我院药剂科提供,患者住院期间由中药房煎煮(出院后自行煎煮),每剂500 mL,早晚分2次温服,每日1 剂,4 周为1 个疗程,持续治疗2 个疗程;2)益肺灸治疗,患者俯卧于治疗床,充分暴露背部,用75%乙醇棉球从颈部的大椎穴一直到腰骶部的腰俞穴之间消毒3 次,并均匀涂抹姜汁,接着将5 g 灸粉(丁香、麝香、白芍、肉桂等组成,由我院中药房提供)沿督脉均匀撒成线状,将40 cm×10 cm 的桑皮纸从大椎穴铺至腰骶部的腰俞穴,依患者体型将1 kg 左右的生姜泥在桑皮纸上均匀地铺成下宽上窄的梯形,要求底部宽约3.0 cm、高约2.0 cm、顶部宽约2.0 cm,并在姜泥中央轻压出1 条凹槽,将橄榄形艾炷(每枚约重3 g)首尾相连放置于凹槽中,呈叠瓦状,点燃艾柱的头、身、尾,任其自燃自灭,共施3 壮,所有艾柱燃尽后移除姜泥,用洁净的湿毛巾将残留于背部的药泥擦拭干净,灸后4~6 h 背部皮肤会自然起水泡,嘱患者于灸后第2 日至我科行放水泡操作,自入院起每月灸2 次,共灸4 次。

1.6 观察指标 1)于治疗前和治疗2 个疗程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或计算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 s 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等指标。2)使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修订呼吸困难量表(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mMRC)[6]进行呼吸困难评分,评分范围0~4 分:行走、上坡等正常活动中未见呼吸困难症状则评为0 分,在上述活动中有气短现象则评为1 分,在上述活动中途须短暂休息,有明显喘气现象或行走相对较缓慢则评为2 分,平地行走即出现气短现象评为3 分,有明显呼吸困难,换衣时出现气短或需在家中休养计4 分。3)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D)[7]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问卷共分为呼吸症状、疾病影响和日常活动能力3 个部分共50 项,评分范围0~100 分,分值越低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肺功能指标和mMRC 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和mMRC 评分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见表1。

2.2 SGRQ 评分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呼吸症状、疾病影响、日常活动能力各部分评分和SGRQ 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2 组患者肺功能指标、mMRC 评分比较(,n =39)

表1 治疗前后2 组患者肺功能指标、mMRC 评分比较(,n =39)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表2 治疗前后2 组患者SGRQ 各部分评分及总评分情况比较(,n =39)

表2 治疗前后2 组患者SGRQ 各部分评分及总评分情况比较(,n =39)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呼吸道气流受限为主要发病特征,其诱发原因及具体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目前认为其发生可能与先天遗传、生活环境、患者年龄、感染情况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8]。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常采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抗炎及祛痰药等手段,非药物手段主要有增强体质、戒烟、实施康复锻炼等,但上述疗法无法有效逆转病情进展,仅能缓解症状,预防病情急性加重。尽管近年来西医临床治疗方案不断修改完善,但仍可能出现患者肺功能进行性恶化、病情复发、治疗费用偏高等问题,且长期用药不良反应较多,影响服药依从性[9]。研究[10]指出,虽然长效吸入抗胆碱能药物等支气管扩张药物是治疗中重度慢阻肺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并通过相反的方式影响患者心脏功能。因此,探求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方案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医学研究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与肺、脾等重要脏器虚损有关,历代医家认为外感、劳倦是本病发生的外因,肺脾肾等重要脏器虚损为内因[11]。《灵枢·胀论》中记载:“肺胀之人,虚满而喘咳”,其中“虚满”为因,“喘咳”为证。患者年高,正气渐衰,肺脏易受外邪侵袭,致肺气不足、肺失清肃呼吸失司,由此而咳。子病及母,肺胀日久则伤及脾脏,则见痰湿内生,壅阻气道,致气机升降不利[12-14]。因此,笔者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时以益肺健脾为治则,使用我科应用多年经验方益肺汤治疗,方中黄芪益气固表,与党参合用补全身之气,白术健脾益气、利水燥湿,川芎行气,当归活血,红花、桃仁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文献报道显示,黄芪可减轻氧化应激所致肺损伤[15],党参能清除机体自由基,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并兼具平喘、祛痰、抗菌消炎和维持肺通气功能等作用[16],白术则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并可发挥抗炎、抗氧化和抗病毒作用[17-19],因此诸药合用可起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补肺化痰之功效。

由益肺灸的操作方法可知,其最大的特点是施灸面广,艾柱大,火气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及。督脉,属于奇经八脉之一,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条经脉交会,主治多个系统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益肺灸通过对督脉进行药物刺激,既能益气活血、清肺化痰止咳,又能兼顾心脾肾,标本同治,起到了扶正固本祛邪的作用。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其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显著改善,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因此本次研究选用益肺灸与益肺汤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以验证其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可见该组患者所采用的中医西结合治疗方案能改善肺功能。同时,研究发现观察组mMRC 及SGRQ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未见过敏反应,提示上述方案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益肺灸联合益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缓解呼吸困难,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稳定期阻塞性疾病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皮肤磨削术联合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