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思考与探究尝试

2020-11-03李水玲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6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尝试小学数学教学

李水玲

摘要:生态课堂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态课堂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构建和谐的“生态系统”,要让学生在这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主学习知识,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生态课堂,可以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的面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将就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进行思考、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态课堂;思考;探究;尝试

教学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教学的基本思想、基本观念。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起着指导作用。——随着社会生活发生变化,教学理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小学教师需要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小学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尝试应用新的教学理念。

一、生态课堂

生态学,是研究各种生命体与生命体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上世纪七十年代,欧美各工业发达国家相续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们开始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二十一世纪后,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了环保主义浪潮,环保主义迅速发展起来,并且成为欧美工业发达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环保主义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态学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学家、计算机科学专家、网络技术专家纷纷学习生态学,从生态学理论著作中寻找灵感[1]。

生态课堂,是教育学与生态学相互结合的产物。教育工作者将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理论引入教育领域,创造了“生态课堂”这一理念。生态课堂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教师、学生都是有生命的个体,而且这些有生命的个体彼此之间在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流。“生态课堂”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构建和谐的“生态系统”,要让学生在这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主学习知识,从而实现自我发展。

二、探究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下面,我们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本案例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第4节《两位数乘两位数》),探究如何构建数学生态课堂。

(一)构建和谐“生态系统”

生态学理论指出:生态系统是生物与周围环境发生互动,进行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系统。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信息交流。若生态系统处在平衡、和谐状态,则生态系统可以保持顺畅的能量转换、物質循环、信息交流。若生态系统处在不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就无法保持顺畅的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信息交流,甚至会走向退化、毁灭[2]。——因此,打造数学生态课堂的第一步,是构建和谐的“生态系统”。

数学课开始后,教师首先向学生们说:“同学们好”(注意,教师必须首先向学生问好,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才能增强学生们的主体意识)。

然后,教师在讲台上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已经学习、掌握了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你们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现在,老师就要考一考你们。如果哪位同学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一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他可以自告奋勇走上讲台来。其他的同学,可以向这位走上讲台的同学提出各种一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走上讲台的同学听到提问后,要在黑板上写下算式和答案。”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意识,他们的内心世界非常活跃,他们的头脑中又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非常渴望表现自己[3]。——当学生们听说自己可以走上讲台,他们会高兴起来;他们会纷纷主动要求走上讲台。教师要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挑选几个先进生走上讲台来。然后,教师要求讲台下的学生们向讲台上的同学提出各种乘法运算题,讲台上的学生则要迅速在黑板上写下乘法算式以及乘法运算结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维持课堂教学的秩序)。——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们复习、巩固一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知识,同时又引导学生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构建起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二)引导、控制课堂“生态系统”的信息流

在生态系统中,不仅存在着信息交换、信息双向交流,还存在着信息单向流动。生态学研究表明: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在生态系统中,信息总是从生态系统的较低层次流向生态系统的较高层次[4]。

基于这一观点观察数学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将数学课堂“生态系统”划分为三个层级:

①在数学课堂“生态系统”中,数学教材上的信息只能以数字、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离开了人,这些信息就无法实现信息流动。因此,数学教材,可以视为数学课堂“生态系统”的较低层级。

②在数学课堂“生态系统”中,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眼睛接收信息,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信息,并且可以进行信息交换、信息交流活动。因此,学生可以视为数学课堂“生态系统”的中间层级。

③根据教学经验,三年级学生中已经出现了一部分先进生,这些先进生比较聪明,领悟力强,可以在短时间内理解、掌握新的信息。因此,这些先进生,可以视为数学课堂“生态系统”的较高层级。

数学教师要打造“生态课堂”,需要基于数学课堂“生态系统”的三个层级,引导、控制课堂“生态系统”的信息流。

教师可采用如下步骤:

Ⅰ.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基于先进生、中等生、后进生互相搭配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在给学生们分组时,要根据全班学生的具体人数,控制好各个小组学生的数量;同时又要确保每个小组内都有一些各有特点、各有所长的学生。——生态学理论指出:①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体数量不能过多,也不宜过少,要保持在一个适当的限度。②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体种类数量,则应尽可能保持多样性)。

Ⅱ.分组完毕后,教师叫各个小组的学生打开书本,翻到第4节《两位数乘两位数》;让各个小组的学生尝试自己读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教师还要向各个小组的先进生一一点名(注意,必须一一点名,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先进生都意识到自己受到了器重),叮嘱他们:要认真学习,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两位数乘两位数》内容复述出来。

生态学理论指出: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形成后,便可以处在一个稳定的轨道上,自我演化、自我运行[5]。——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可以视为在课堂“生态系统”中构建起一个个“生态子系统”。教师向学生们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后,便可以耐心等待“生态子系统”自我运行。各个小组的学生会主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就初步实现了信息单向流动(从书本到学生的大脑)。

各个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再一次对各个小组的先进生一一点名,要求他们站起来(或走到讲台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进一步实现了信息的单向流动。——其他学生听到先进生们的讲解后,会进一步熟悉、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重要知识点。

(三)在“生态系统”中引入竞争

生态学理论指出:在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的生物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各种生物通过相互竞争,可以实现优胜劣汰,继而促进各个物种的进化,同时又可以推动整个生态系统向前发展。——因此,数学教师打造“生态课堂”时,必须在课堂“生态系统”中引入竞争。具体做法如下:

Ⅰ.各个小组的先进生讲解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主要内容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各自准备好纸、笔,然后,教师在讲台上向全体学生随口报出3道两位数乘兩位数的数学运算题(如“14×11=?”“13×12=?”“17×19=?”)。各个小组要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准确算出计算结果。

Ⅱ.各个小组的学生准确算出教师报出的3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运算题后,教师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竞争”:教师要求每个小组的后进生向本小组的其他同学任意报出四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运算题,本小组的其他同学要迅速算出后进生报出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运算题(这样,就可以提升后进生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同时又可以促使后进生主动认识两位数乘两位数)。

Ⅲ.各个小组的学生们完成后进生报出的四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运算题后,教师进一步加强“生态竞争”:教师要求每个小组任选一个小组,两个小组互为对手,两个小组分别向对方报出若干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运算题(数量不限),两个小组又要各自计算对方报出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运算题。看哪个小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算出全部答案。

结束语

生态课堂,是一种新颖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打造“生态课堂”,主动构建课堂“生态系统”,可以促使学生们主动学习。因此,“生态课堂”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肖永海.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21(24):130.

[2]刘营.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的新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2):131-132.

[3]伍立新.关于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读写算,2020(25):136.

[4]禹宝玉.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20,18(13):184+186.

[5]简佳玲.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的新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20(03):27+29.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尝试小学数学教学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