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视角下商业银行策略研究
2020-11-03曲治先
曲治先
摘 要: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政府的焦点话题,而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关键节点及重要组成部分,正不断落地并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从整体上,我国智慧社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亟需协同各方建设集成化、集约化、一体化的智慧社区平台。在这一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介入智慧社区的发展浪潮,并在其金融生态链条中拓客群、抓商机、建生态已成为不可不谈的话题。本文系统性的分析了智慧社区建设的内容、重要性及银行参与现状,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参与相关建设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智慧社区 银行转型 商业模式 社區商圈
一、智慧社区定义内容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大框架下的社区管理新理念,其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社区内信息形成协同化共享、高效化服务的数字化社区生态,并以此构建以居民业主为核心的开放式生活服务平台。智慧社区涉及社区政务、商圈经济、公共服务及生活资讯等诸多领域,并以“信息技术+社区生态”相融合交互方式为基层政府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为居民改善生活环境、为商户提供更为精准的推广及送达服务。目前商业银行参与智慧社区建设主要包括智慧物业、智慧商业及智慧政务三大板块。
(1)智慧物业:智慧物业利用数字身份识别及各类传感器网络将车位管理、门禁系统、物业缴费等独立子系统进行精细化、协同化、一体化的管理运维。
(2)智慧商业:通过O2O(on-line to off-line)的方式对接社区商圈内各类日常消费、交易服务,使社区实现生活服务本地化,并实现2公里内的各类电子支付活动及各类生活服务与业主的直联互通。
(3)智慧政务:通过社区平台将基层政府各类政务信息、党建活动与基层居民进行对接。利用数字赋能社会治理,以科技的手段助力解决政府难点、民生痛点、社会热点。
二、智慧社区建设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一)推动跨界场景融合
在银行4.0时代,传统物理网点的作用逐渐弱化,客户层面的脱媒也已愈发突出。而在介入智慧社区的过程中,银行将可以充分对接客户各类生活场景,将各项金融服务嵌入社区生活的各项场景之中,形成 “银行+服务+生活”的链条闭环,满足零售客群的综合性金融需求。为客户提供裂变式、场景化以及端到端的客户旅程体验,从而推动跨界场景融合,真正赋能底层客群并打通客户金融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二)对接端口完善画像
智慧社区建设是以居民生活服务需求为核心的生活服务平台,其可以帮助实现G端政府政务下沉,C端物业智能便民,B端商户拓客获客。而在银行所构建的智慧社区平台在与居委会、物业、商业店铺的数据交互及技术赋能的过程中,将获得包括消费行为、社区教育、健康医疗等底层领域的海量数据。进而以此形成多维度、精准化的客户画像。同时数据交互也将进一步扩大银行金融服务半径,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提升金融运作效率。
(三)构建金融生态系统
在参与智慧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银行可通过自建金融服务平台的方式更好地与本地商圈及居民需求进行融合,高效整合社区及周边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而形成以银行为中心的社区金融生态体系。在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金融需求的同时,提升获客引流能力、带动自身业务发展。
三、金融机构参与智慧社区的发展现状
(一)商业银行
面对互联网时代零距离、去中心化、分布式的挑战,各类商业银行逐渐加速社区类场景输出及业务模式转型。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均开展了各类产品或平台以参与智慧社区建设。
工商银行是国内第一批参与智慧社区平台建设及探索的金融机构。其在2013年发布的“乐居卡”系列产品,基于社区各项需求提供包括门禁、物业缴费、餐饮娱乐等日常生活消费支付功能,实现了多卡合一、一卡多用的特色。随后,中国银行、上海银行相继跟进,智能IC卡成为银行业介入接入智慧社区建设的主流趋势。
经过五年的摸索,2018年建设银行“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正式上线,目前该平台集成了包括物业管理、社区信息递送、疫情监测防控三大模块的社区功能,并成为了银行参与智慧社区建设的另一条道路。次年,农行“金穗慧生活”平台正式上线,并围绕物业、业主以及商户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与痛点,整合各方资源对金融服务、商圈服务以及生活服进行端到端的客户旅程体验。
(二)互联网金融公司
除商业银行外,以阿里巴巴及腾讯为首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积极参与智慧社区建设的相关布局。2017年末,腾讯基于QQ、微信、QQ浏览器、腾讯新闻、手机管家等五大流量入口正式发布 “腾讯海纳” 智慧社区开放平台。 其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政府、物业、居民、社区新零售等多方生态的链接。而阿里巴巴则于2018年正式发布“钉钉未来社区”,其借助“郎新云筑”构建平台服务模式,集成业主端、物业端、商企端为一体的新型智慧社区生态体系。
四、商业银行参与智慧社区现存问题
(一)互联互通仍存在壁垒
截止2019 年末,全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社区的目标。但智慧社区建设总体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发展目标、运营方法、建设模式仍还在探索当中。而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其参与智慧社区也处于“各自为战”的分裂状态。各家机构所建立的智能平台存在网络端口不相通、数据交换不通畅等问题。特别是,当前智慧社区的硬件设备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投放模式,而各类智慧社区平台则多为金融机构所搭建,导致软硬件平行发展,未能及时进行互通融合。
(二)社区群体需求复杂
在建造智慧社区的过程中涉及不同类型业主及改造主体,其不同群体间的诉求及差异性使得银行在参与过程中所制定的产品及服务标准难以平衡界定。高端楼盘与中低端楼盘间客群需求不一致,而商用及民用社区之间也存在运营差异。进一步,各地区物业管理团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量已铺设的智能设备及数据库终端闲置,难以达到高效的运维管理。
(三)盈利模式尚未明朗
现阶段智慧社区仍处于设备铺置准备初期,其对于获取用户成本较高,而用户粘性则主要依靠减免活动及补贴进行,盈利模式尚处于探索之中。尤其是各类银行智慧社区平台内商户及居民仍未构架完整的生态体系,商户及居民进驻使用意愿不强。同时,多数银行在铺设相关设备时缺乏顶层设计,成本回报率较低,导致基层行在推进的过程中执行力低,营销推广意愿不强。
五、商业银行参与智慧社区建议对策
(一)精准对标客群需求
银行应进一步满足不同地区及类型的社区金融需求,并确立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及产品定位。针对城市中高端社区,应将大额存单、贵金属、本外币等综合性金融服务进行侧重发展;对于老旧小区及县域社区,应更加贴近小额信用贷款、存款、理财等基础业务;而对于园区类商业社区,则应考虑客户周边商圈、市場和园区的特点,将供应链金融、融资及咨询服务等对公条线业务作为主体进行营销推广。同时,对于不同区域社区应建立专业的运营维护团队,对社区数据及各类产品迭代需求进行集中化处理,避免目前分散化管理所带来的专业性不强及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
(二)融合场景构建生态
银行参与智慧社区建设中,应更好地将社区周边商圈与社区居民的金融服务进行深度融合,并实现“社区物联网平台+智慧物业管理+电子政务平台+生活服务平台”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真正为业主、物业和地产商提供全平台、全生态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基于智慧社区平台将其周边各类商圈、产业链、产业链进行整合,实现“圈-链-平台”业务发展模式。以社区为核心,将银行金融服务嵌入各类场景,构建开放式银行新生态。
(三)紧抓老旧小区改造
今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明确强调将加速推进城镇小区改造工作,旨在提高社会智能化程度、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根据住建部通报,此项工作涉及近3.9万个项目、覆盖了4200万户居民。一方面稳增长、保就业需要财政发力。另一方面经济下滑、减税降费、土地市场降温将大幅减少财政收入。因此,未来智慧社区建设预计将弱化财政作用,而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而对于商业银行应加紧研究相关产品及产业政策,助力老旧小区向智慧社区过渡的相关改造工作。解政府之所急,发挥金融力量切实服务社会、服务实体、服务民生。并通过对接基层社区,面向全量客群下沉各类金融业务,重塑银行获客、活客、黏客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纪江明,葛羽屏.基于“三网一云”理念的上海智慧社区发展策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6: 119-124.
[2]屈芳,徐亮.智慧社区建设思考与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 2013: 90-92.
[3]宋煜.社区治理视角下的智慧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电子政务, 2015(06): 83-90.
[4]张君.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 2017(11): 79-80.
[5]程翠菊,王胜利.深圳智慧社区建设探讨[J].管理观察,2018(06): 106-107.
[6]吴迪.信息化视角下的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 2017(04): 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