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教意蕴及价值探析

2020-11-03席端平

山西教育·管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家训家教家风

席端平

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教扎根于深厚的社会历史积淀之中,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伦理规范、风俗习惯的微观载体。家风家教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家教对家庭建设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形成。

一、家风家教的意蕴

所谓“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家庭风尚、成员作风,也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就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家风需要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言行举止。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是家庭成员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

所谓“家教”,主要指祖宗长辈对子孙的垂诫与训示,是随着人类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属于早期教育的范畴,是幼童时期启智开蒙之中强调如何做人的内容之一。它根据家庭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阶级立场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内容,包括族规、家训,因家而言。总体上看有这么一些基本内容:国法家规,严格遵守;同族和睦,邻里友好;敬贤尊长,抚孤助困;合乎礼教,以正名分;敬天祭地,认祖归宗;修身齐家,约束言行;治国安邦,胸怀天下;等等。

家教,多是通过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塑造孩子的人格,让每个家庭成员刻骨铭心。家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以及人生价值的总和,通常以行为方式渗透在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当中,也以生活经验、实践智慧或价值理念的形式蕴含于家训、家规之中。总之,家教家风是中国人最贴身的文化追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像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富滋养一样,融入每个华夏儿女的血脉,且凝聚为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和价值取向,成为推进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二、传统家风家教的特征

家风,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民族有性格一样,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习和风貌。这样一种看不见的精神风貌,摸不着的风尚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这就是家风。可以将家风理解为家庭的风气,将它看作是一个家庭的传统,是一个家庭的文化。传统作为人类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从过去延传到现在的事物。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过滤和沉淀,就形成不了传统。家风作为特定家庭的传统,也是该家庭长时期历史汰选、传统沉淀的结果,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家风的意蕴在于它是家教的长短得失的体现,是家教的外化,而家教是自然而然、生动活泼、春风化雨地进行的。

1援示范性、效法性

家风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它的提出必须具有权威性和典范作用,亦即“榜样性”。中国古代传统家庭往往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宗族之中,日常行为受到族约的限制。族约的制定通常是由族内德高望重的长辈商讨所得,里面蕴含了这些长辈日久经年的为人处世哲学,也兼顾了社会风潮和公平正义。这样的族约无论是否以文字的形式出现,都有很强的“法规”性,家族内部成员出于对长辈的尊重和信任,会无条件地执行并延续下去。然而,族约制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因为族内优秀成员的诞生而改变;抑或是家族优秀成员诞生后再定立传世的家规、家训。比如,包拯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诸葛亮的家训,即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勤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司马光著的《家范》,系统地阐述了家庭的伦理关系、治家原则,以及个人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之道。《曾国藩家书》涉及为人处世“拙诚”“坚忍”、持家教子“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治军用人、战略战术等方面。

2援社会性、风尚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的存在必须是与社会风潮相适应的。自汉武帝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格外推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为“八德”。“八德”作为封建社会人们的行为规范,普遍存在于家风之中。在宋代,程朱理学兴起、社会的变革动荡以及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入侵并未动摇百姓对“八德”的信仰,反而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在“八德”的基础上延伸出“烈”这一品格,故而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这样的家风在社会上普及。到了明代,阳明心学引领风气之先,“知行合一”的思想影响深远,直至今日依然有指导意义。由此可见,家风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在社会主流思潮的影响下,家风可能被重新厘定。

3援传承性、延展性

“世代相传”和“生活作风”是家风的两个重要标签,家风的传承性很大程度体现在生活作风上。生活作风可以分为价值认同与生活方式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并不能完全割裂开。价值认同是生活方式的思想指引,生活方式是价值认同的表现形式。价值认同是家风得以传承的基础,家族的世世代代都认同祖先的价值观,才会践行那样的生活方式。比如,清正廉洁是一种价值观,而勤俭持家便是这种价值观在生活方式上的体现。当然,许多家风、家训并不会将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区分得非常清楚,因为简单明确的表达更利于流传。这种简单明确还体现在对典籍的高度概括上,往往几個字就浓缩了一种思想或一个道理。同时又必须是接地气的表达,因为家族中文化程度不同,若写得艰深拗口,则不易流传。

三、近现代家风家教的特点

近现代家风家教在古代家风家教传承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具体的形成过程是与时代巨大的变化同步的。近代中国史是列强侵略的屈辱史,家风家教因为战乱没能得到良好的繁荣发展,家风文化没能随时代而进步。到了20世纪早期,《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端,八年的新文化运动进一步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场运动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学者发起,并在思想上迅速分裂成两派:一派是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革命派,宣扬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一派是以胡適为代表的温和派,反对马克思主义,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尽管这场运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方面存在形式主义和狭隘性,但其形成的社会思潮的进步性无法否定,也影响深远。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家风建立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从原有的以儒家文化、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之道为基础,变成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教育学为基础,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书信或文稿。比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逐步走上历史舞台;比如,妇女迈上与男士平等的地位,平等的家庭成员,新型的婚姻关系、社会关系决定了传统的家训家风要让位于新型的家训家风。

新时代家风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红色家风”的诞生和发展。红色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各个时代的优秀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家庭风尚,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和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家风的诞生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红色家风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下长大,传统文化植根于他们的价值观之中。第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将其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创造性的发展。第三,通过对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批判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取向,形成了以爱党爱国、坚定信仰、忠贞不渝、严守纪律、清正廉洁、律己律家为内核的红色家风。

红色家风在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毛泽东主席青年时期给自己规定的“三不谈”:“不谈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女人。”他外出求学时赋诗一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新中国成立后,还把儿子送到朝鲜战场,其英勇殉国,埋骨异乡,感天动地。周恩来同志拟定过“十条家规”。总理青年时东渡日本留学,之前写诗明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习仲勋同志教育子女要“勤俭持家,低调做人”等。

四、注重家风家教的意义

家风家教的重要意义在于对青少年进行启蒙教育和养成教育,强调家教和培育良好家风,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打好必要的基础,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国道德文化中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古人已经认识到,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处于初始与基础的重要地位,一切道德教育和品质培养,如果能够在一个人的“幼稚之时”,就对其训诫诱导,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那么,他们在成人之后,就能对应当履行的道德规范,自觉地予以遵守,不会有所谓“扞格不胜”之患。中国古代思想家们重视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是从无数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的一个重要道德教育规律。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极其亲密的血缘关系,父母对子女的了解与关爱,子女对父母的信任与依赖,贯穿着一种特殊的联系,这就是中国古人所特别强调的“亲情”。在中国古代长期的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关系中,这种“亲情”关系,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化,家庭的作用、组成和功能也将不断地变化、发展,这是必然的。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只有每一个家庭都既承担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的重担,又承载起帮助孩子“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的重任,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够在“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以及为社会做出有益贡献等方面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品德基础和人格基础。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猜你喜欢

家训家教家风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家教有法
家教“漫”镜头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家风伴我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