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意义与工作策略研究
2020-11-03陈璟辉
陈璟辉
摘要:此次新冠疫情对我国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体系带来很大的考验,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借助自身优势,也发挥出极大效用。尤其是在卫生防疫,人员隔离与监督管理中,社会工作者即是群众情绪的疏导者,也是疫情防控知识的教育者,更是各种服务、资源的提供者。因此,在疫情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到抗击疫情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浅论社会工作介入到疫情抗击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社会工作;卫生管理;疫情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大地,全国都陷入到这种不可确定的风险之中。随后2020年2月,国家政策提出,抗击疫情中要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让广大的社工、义工和志愿者服务到疫情抗击事业中,为群众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这一政策为社会工作参与疫情抗击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社会工作介入到抗击疫情工作的意义
社会工作即是面对弱势群体、贫困群体提供专业社会服务的人员与组织,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困境。因此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项助人活动,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凭借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与优势,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危机事件处理时,往往能够看到社工的身影。虽然相对于专业医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可能存在某些不足,缺少专业化优势。但是社会工作在抗击疫情事业中,也具备一定优势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工作者介入到疫情抗击中,能够为社会群体提供更细致的服务。在长期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面向的主要群体即是困难群众,根本目标即是服务社会。在抗击疫情中,社会工作者积极地与政府、社区一起,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抗击疫情的各个环节开展工作,有效提升疫情抗击成效,在最短时间内稳住局面,避免疫情的扩大。
其次,在抗击疫情中,社会工作者也积极服务医疗机构,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情绪支持等工作,并努力接近需要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的服务。相对于专业医护人员与政府人员,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更具温度与真情,在陪伴中接近群众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社会工作介入抗击疫情工作的具体策略
在抗击新冠疫情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介入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其介入工作做主要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一是帮助群众获取卫生与防疫信息,提升卫生服务质量,避免疫情扩散;二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后,有效环节医务工作者压力,确保卫生服务工作的连续性;三是在实际工作中,有效与群众接触,缓解群众情绪与压力,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首先,相对于普通群众而言,社会工作者在面对疫情时具有一定专业性,在与社区工作对接后,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例如在疫情隔离初期,许多社会工作者与社区人员开展区域人员摸排工作,挨家挨户的调查是否有疫区归来人员、是否接触过疫区人员等等。在对摸排数据进行整理后反馈到疫情防控组,实现对疫情的监控。又如社会工作者也积极参与到社区隔离中,对进出社区车辆、人员进行测温、检查等,切实提升疫情防疫控制有效性。在参与社区隔离中,社会工作者也积极学习有关疫情的防御知识,与隔离人员、社会群众普及知识;而对于那些出现发热病情和存在不良情绪的群众,恐惧心理蔓延很快,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工作者与医护人员形成紧密的协助关系,进行心理干预。
其次,在抗击疫情中,许多地方医院陷入人手不足、医疗资源紧张的困境。在社会工作常规服务中,社会工作者主要是进入社区,帮助社区进行人员管控、社区隔离以及社区人员流动摸排等工作。但是在重点疫区,许多医院面对人手不足的情况,社会工作者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改善医疗环境、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等提供人员保障。例如在一些医院积极的与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团体等建立联系,进一步拓展志愿资源,组织医院志愿服务队先后到医院开展服务工作,并对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健康讲座,有效支持医院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为解决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后,社会工作者通过为家属为医护人员提供情绪和物质支持,解除一线防疫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间接缓解其情绪压力。
第三,对于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众的帮扶以及缓解群众恐慌情绪、正确认知疫情中,社会工作的介入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疫情工作中,许多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与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一起为隔离家庭运送生活必须品;在与被隔离群众接触中,群众对于病毒的预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极大缓解群众恐慌心理,让疫情防控更有信心。
三、小结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对于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完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价值。在2020年抗击疫情工作中,社会工作为抗疫事业做出了很多积极贡献,无论是提供卫生与防疫信息服务方面,还是在缓解群众恐慌情绪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范斌. 社工在行动 齐力共抗疫[J]. 中国社会工作,2020(07):1.
[2]关信平. 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抗疫治理中的专业优势[J]. 社会工作,2020(01):8-11.
[3]. 后疫情时期的社会工作[J]. 社會与公益,2020(0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