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拉伯语被动语态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0-11-03李璐

文存阅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阿拉伯语被动语态被动

摘要:阿拉伯语中被动语态应用频率高,學生学习难度大。本文从被动语态高频出现的原因、学生学习情况、被动语态教学的具体对策和教学成效这四个方面论述,为阿拉伯语被动语态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字:阿拉伯语;被动语态;教学实践

阿拉伯语语法课是《高等学校阿拉伯语教学大纲》要求的必修课,是完成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训练任务的基础课程。在语法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和使用被动语态的难度较大,阿拉伯语被动语态使用频率比汉语要高,词形变化复杂,学生容易受到母语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被动语态使用困难,需要进行具体探讨。

一、语言差异的原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是不同民族在特殊历史、地理中的独特创造。任何语言都不可能成为不含文化因素的纯语言。阿拉伯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汉语中要高,其根本原因是中阿两个民族的语言特点和在认知过程中思维方式的不同。

汉语和阿拉伯语从属于两个不同的语法体系,内部机制不同,汉语是一种缺少形态变化的语言,动词不存在时态和语态的转变,被动语态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表达思想注重意合。这反映了汉民族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汉语被动句的立足点是人的主观体验和感悟,在句子结构中有人本倾向。这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观念里的“以人为本”,讲究“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而阿拉伯语是一种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表达思想重视形合,通过词汇本身的变化就能直接表达对应的语法关系,动词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区别,被动语态依赖词汇的曲折式变化。并且在阿拉伯语被动句中有明显的宗教因素,阿拉伯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安拉”创造的,安拉是万物的主导,如《古兰经》中“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所以阿拉伯人在使用被动句时,很多主语都是安拉,这对阿拉伯人是不言而明的,所以用被动语态,将主语隐去不提。在伊斯兰教出现以前,他们习惯以自然为认知对象,他们在观察事物时,通常将焦点集中在事物本身而非认知主体。[1]表现在语言表达上,阿拉伯语句子多用物作为主语。当代阿拉伯语著名语言学家艾曼·阿卜杜·勒拉扎克·沙瓦在《语言学》系列丛书之《阿拉伯语中的被动动词》(2008 年)中总结道:“阿拉伯语在使用特殊的方式来构建被动形式的时候有其自己的逻辑,其中没有一点人类的痕迹。” 因而“阿拉伯人主客体对立的哲学观和中国人主客体统一的哲学观决定了阿语与汉语的表达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2] 两个民族在被动句的使用上存在明显差异。

二、学生学习现状

就被动语态学生学习状况,笔者对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阿拉伯语专业学生做了访谈,以阿语语法课为主进行了听课,并分析了学生的相关作业情况,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发现学生使用被动语态语法存在以下问题:

(一)词型掌握不清:过去式现在式混淆、不同词型被动混淆;

(二)语态判断错误:使用被动式的情况掌握不清;

(三)畏难情绪较大:阿语语法相对复杂,各类词型形式较多,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三、阿拉伯语被动语态教学的具体做法及对策

阿拉伯语语法课以《阿拉伯语基础语法》(纳忠、余章荣等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为教材,辅助参考《新编阿拉伯语》课后语法等多种学习资料。阿语语料主要采用《古兰经》,译文采用马坚译版。因为这部作品作为穆斯林的经典,规范了阿拉伯语,被奉为阿拉伯文学的典范,影响着其生活的方方面面。[3]除《古兰经》和语法教材以外还有格言与谚语、现当代小说、新闻等语料,新闻来自CCTV阿语频道、半岛电台、BBC阿语频道等阿语媒体,其余少数被动句语料来自互联网。被动语态在基础教学阶段开展,具体对策如下:

(一)教师可以对被动语态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并且为学生设置适当的语言环境练习被动语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阿拉伯语文化的输入。

(二)被动语态的应用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可以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如对比中阿民族思维方式的异同等都可以让学生适应和了解多元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设置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三)在语法教学中重视语篇教学,让学生在语篇中感受被动语态的用法,可以为学生正确理解被动语态的本质意义做好铺垫。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出现被动语态多的语篇,帮助学生在上下文衔接中更快地理解被动语态。

(四)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应对被动语态学习中产生的偏误;另外,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阿拉伯语被动语态教学的成效

(一)加强了阿拉伯语专业自身建设

小语种的课程多为小班授课,教学方式和手段可以较为灵活,就被动语态教学的思考也是对课程的挖掘和再创造的过程。丰富了阿拉伯语语法课的课程内容,调整了教学手段和策略,推动了课程的建设。

(二)拓宽了课程思政领域

被动语态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思维方式背后的文化差异,加强对文化多元性的认识,扩展格局,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提高了专业能力

阿拉伯语语法变化复杂,被动语态就是典型的例证,不断探索被动语态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阿拉伯文化,提高阿拉伯语专业语言技能,同时也锻炼了他们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达成复合型阿拉伯语人才培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俞利军.英语语言文学纵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2]钱淑玲.汉阿被动句对比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

[3]金忠杰.《古兰经》注释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作者简介:

李璐(1989年—),女,汉族,山东省济南人,助教,研究方向:阿拉伯语教学、中阿文化对比。

项目课题: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校级横向课题“被动语境运用表现视角下的阿拉伯民族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8WY009)。

猜你喜欢

阿拉伯语被动语态被动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蔓延
浅析阿拉伯语语音学习难点及解决方法
阿拉伯文学选读课程“五读”教学模式初探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阿拉伯语对西班牙语的影响
汉阿语气形式对比的探讨
中考被动语态考点精析
被动语态点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