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解答的能力的策略

2020-11-03高真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38期
关键词:份数分量应用题

高真

摘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之一,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开发学生智力,而且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題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一直以来,应用题教学也都是大家共同探讨的热题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问题。

关键字:小学数学   应用题解答能力   提高

在批改试卷及作业时,经常听到老师讲:“唉,这么简单的题还错!”或者“这题不难啊,他们咋就考的这样呢,咋就不会呢?”或者“这题讲了没有十遍也有八遍了,咋还做错呢!”有时把学生单独叫一边,在还未进行讲解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还能答对。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该做错的题呢?

对此,我通过观察学生的做题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①学生做完题不会行验算;②学生做题时马虎,经常出现算式正确,计算错误的问题;③有的学生则根本读不懂题,不知道这道题该如何进行解答,甚至出现学生理解错题意的情况。那么,如何进行应用题解答能力训练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培养学生如何独立解题

(1)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首要条件是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解答应用题时,可引导学生找出题所含的直接、间接条件,建立起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确定数量关系。审题时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划线标出。

在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步骤就是找到单位“1”的问题,但是好多学生往往出现找不准单位“1”的问题。例如:①我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学生有时会说,女生人数是单位“1”;②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比梨树少 ,学生会认为桃树的棵数是单位“1”。针对学生分不清单位“1”的问题,总结出单位“1”的特点,“比”、“是”、“占”、“相当于”、“正好”、“恰好”的后面,“的”字的前面一般是单位“1”。学生应用这个规律能快速准确地找出单位“1”。并且,学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根据单位“1”的特点圈出单位“1”。根据单位“1”的特点,往往很容易找到单位“1”,在第(1)题中,男生人数在“是”后面,“的”前面,所以男生人数是单位“1”。在第(2)题中,“梨树”是在“比”的后面。所以梨树是单位“1”。

(2)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解题过程中,許多学生不明白怎样解题,很多学生习惯于模仿例题和教师的解答方法,遇到练习过的类型能解答,换新类型就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很多学生可能无法理解题目的意思,难以表述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借助于表格、情境图、线段图等方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例如,我在讲授《按比例分配》这节课时,要跟学生强调“对应”关系,同时也要有正确的解题思路。 已知几个分量的和,与几个分量间的比,求各分量。

方法一:(1)求总份数(比的前后项的和);(2)求一份量(总量÷总份数 );(3)求出各分量(一份量×份数)。

方法二:(1)求总份数( 比的前后项的和);(2)求出各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3)求出各分量(分量×几分之几)。

例如本题:第二小学有140个男生,男生与女生的比7:8,第二小学有女生多少人?在本题中,要找到男生对应的是几份,140个男生对应7份,先求一份是多少,女生对应8份,求女生,就是用一份×女生的份数。本体和一般题的思路不一样,不能用总量÷总份数,因为男生是分量,但是在做题时好多学生分不清,所以要强调“对应”。

(3)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应用题教学中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同时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的习惯至关重要,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强化对的解题方法,找出错的原因所在。列式计算只解决了“如何解答”的问题,“为何这样解答”的问题没有解决。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检查验算的方法,最终发展成学生独立完成。在解答应用题时,可以让学生把结果代入到应用题中,看是不是符合题中的条件。

(4)说思路与说算式。说思路是指让学生运用完整的语言,将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有根据有条理地说出来,从而现固和稳定思维方法。这种方法能促进学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的提高。说算式是指让学生在解题后列式的依据说出来。这一过程反映了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应用题的过程,可检查学生是否真正了解了应用题的解法。

学生在做完一道应用题时,往往有时结果是正确的,但是你问他为什么,他往往说不出来,或者是明白啥意思,但是表达不出来,说明学生对于问题还没有真正弄懂、弄通。针对此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时要说出他的思路,说明对题目已经理解透彻了。例如:一个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针对此问题,可以问学生:如何解这道题?你的思路是什么?解答本道题,首先要知道圆的面积公式:S=π×r×r,所以求圆的面积要先知道圆的半径,已知周长,半径=圆的周长÷(2π),所以用12.56÷(2×3.14)=2(厘米),3.14×2×2=12.56(平方厘米)。

二、建立错题本

由于很多学生连续多次做同一类型题目还是出错,说明学生可能是对这道题没有理解透彻,或者做过的题忘掉,另一个原因就是思维定式。建立错题本可以帮助学生改掉错同一类型题的习惯。错题本的使用,可以改变孩子们对待错误的态度,提高孩子们的听课、做题效率。为了避免自己要抄过多的错题,孩子们就会抓住在学校的每分每秒,上课更会加倍认真地听讲,不懂就问,不留疑点,争取不出现或少出现错误。在做题时,他们会看清题目,对于题目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都会留心,孩子们的审题能力与技巧因此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帮助学生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解应用题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解答应用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例如,在教授《圆的周长》一课时,学生对于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不能理解,针对此类现象,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然后剪开,拼接,学生自己拼剪,学生较容易理解。数学离不开生活,通过学生去超市买东西,算一些比较简单的账目,找找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总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教师在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五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对策探讨[J/OL].学周刊,2020(01):16[2019-12-13].

[2]苟瑞莉.对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9(34):31.

猜你喜欢

份数分量应用题
智珠2则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如何利用题组训练提高分数“量”与“率”的区分度
画里有话
一物千斤
“份数法”的妙用
妙用“不变量”的最小公倍数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