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中网络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研究
2020-11-03肖同玲
肖同玲
[摘 要:互联网环境不仅给小学生带来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也带来纷繁复杂的道德危机。为探究网络与德育教育融合中的小学生网络道德建设路径,本文从实践出发,对网络自媒体时代小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进行解析,并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体三个层面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德育教育;网络道德]
1网络自媒体时代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
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网络环境下社交模式发生变化,诱发主体交往关系变异,包括交往主体的自我异化、角色异化、与社会间的异化等,比如浪费时间、惰性思维放大、现实中人际关系疏离等。二是互联网的虚拟性、网络较低的自控性等,诱发小学高年级学生上网时的网络安全伦理问题,比如人肉搜索、网络语言暴力等。三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小学生更便捷的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但良莠不齐的互联网平台也容易诱发社会道德隐患。
2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解析
2.1网络道德问题的主体根源
小学高年级学生身心成长的阶段因素使其在自我约束能力方面存在欠缺。在面对复杂的互联网信息时,学生道德意识淡漠,当长时间接触各类信息后,其道德容忍底线无形中提高,网络道德行为选择失衡,比如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窥探别人隐私信息的想法,并付诸行动,进而产生有违道德的不正当行为。此外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对外界的一些观点缺乏足够的分辨力,容易受到大众观点的暗示,进而产生从众心理,缺乏自己的主见。
2.2网络道德问题的管理根源
一是基于互联网的失范行为与制度约束的时间错位,造成了一个全新的、复杂的交往环境,学生在这个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中,面对网络失范行为而诱发的道德缺失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的制度约束,从而使其网络道德问题愈发严重。二是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空间错位,导致在管理网络问题时,政府的介入存在較大的困难。三是管理机制时间与空间错位交织,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对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而言,要么缺乏时间上的效力,要么缺乏空间上的力度。
3小学生网络道德建设路径
3.1学校层面建议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从多学科融合理论的视角出发,建立一支可持续发展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的教师队伍,坚持“大德育”理念,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作用,紧密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学校网络德育制度,编制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生手册》,坚持正面教育,借助制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规范学生的日常上网行为。班主任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建立班级自己的网络平台,在平台上开展丰富的班级网络道德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借助网络的优势创设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提升学校的文化熏陶力,增强班级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班主任应及时整理学校网站上关于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的相关信息,然后通过班级主题研讨会的方式,开展班级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常见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案例讲解,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整合社会与学校教育资源,整合德育、班级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学资源,拓展班级活动的范围。班级管理实践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借助学校网络、学校公众教育平台等途径,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网络德育教育活动,并实现网络报名,在学生的主题活动中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
建立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机制,学生的德育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班主任,而是在全员育人的机制下,加强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让教师关注学生的网络道德养成。尤其是小学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更应该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利用互联网知识,开展丰富多样的网络道德教育活动,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并结合网络道德案例,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明确网络道德的重要性。
3.2学生层面建议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活动中,要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开展网络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并自觉运用网络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教师可在学生身边树立模范典型,挖掘先进事例,在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学生自身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教育活动,参与体验教育,并在活动中正确认识自我。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身还应该提升对网络的认识与理解水平,自觉提升网络道德素质。在日常班级活动中,认识网络给学习与生活带来的便利,同时还需要端正自己的上网态度和网络行为。小学生应通过各科课程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网道德情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丰富自己的人文情怀,在科学、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学习中丰富自己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构建自己的大格局观,这样有利于学生提升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学生自己还应积极增强网络道德意志,明确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问题,然后一步一步的坚定自己的意志,努力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和行为规范。
4结语
班级管理工作实践结果显示,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家庭教育氛围、班级文化氛围中,其上网行为得到极大改善,对网络的认识显著提升,而且能够有效的发挥网络在学习中的作用,并且较少受到网络的消极影响,网络道德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这说明通过有针对性的网络道德教育和班级管理活动,在校园内、家庭甚至社会中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氛围,并积极配合在校网络道德教育,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使其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
参考文献
[1]张毅.浅谈如何加强职业学校网络道德建设[J].现代职业教育,2018.
[2]张定辉.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界,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