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创新发展路径
2020-11-03吴昊
吴昊
【摘 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設是搞好农村各项事业的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执政大厦的根基,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本文从组织建设、班子队伍建设、工作载体、作用发挥等方面探究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新时代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路径,以期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和基础。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建
引言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战斗堡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力量。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根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要加强企业、农村、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等各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末梢”组织,也是党的各项工作的基础。建强基层战斗堡垒,需要抓好聚焦党员队伍纳新、基层干部更新、基层组织创新等重点,全面安排部署,扎实推动落实,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体推进奠定坚强的组织保障。
1.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
1.1组织建设方面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基层党组织经过了面临的改革新形势和脱贫攻坚,部分基层党组织把工作重心转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上,同时,随着村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在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希望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而部分基层党组织对群众参与意识重视不足,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减弱甚至边缘化,出现了党建和业务“两张皮”问题,导致对党组织重视不足,对农村党员教育不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也不见了。
1.2班子队伍建设方面
部分农村基层“两委”班子不团结,影响工作效能,有的基层党组织大包大揽,将“领导核心”作用理解为拥有各项事务的最终决定权,本应由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事情,却由基层党组织决定;有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无法体现;有的认为村民自治就是“自由”了,就可以不要党组织的领导。
1.3工作载体方面
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的创新不够,没有形成农村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
(1)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经济相对落后的村,由于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党建工作滞后,导致基层党建工作始终走不出低迷状态。
(2)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完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落实不好。对外出务工党员、流动党员、无职党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不能使他们正常发挥作用。
(3)发展党员工作相对滞后。不能认清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年轻党员、能人党员没有及时吸纳进党组织,导致发展党员工作滞后。
1.4作用发挥方面
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群体,党员能否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至关重要。部分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服务意识淡薄。不懂“一盘棋”思想,不会高点站位、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具体工作,党组织的为民服务功能不能满足群众所需,在脱贫致富上力不从心,不能有效地带动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2.新时代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路径
2.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强化党员教育管理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通过强化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要注重党员纳新。重点在致富能手、回乡青年、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年轻优秀的村委委员中培养发展党员,着力优化农村党员结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并对发展对象进行资格联审,严把党员“入口关”。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计划,从严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入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党员“政治生日”等做法,规范党员教育管理。
(2)要认真组织村“两委”班子研判。全面了解村级班子运行和干部履职情况,开展村干部素能提升行动,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农村基层组织书记队伍。
(3)要组织创新提升党建质量。开展党组织标准化创建工作,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聚焦薄弱短板,构建和完善村级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体推进。
2.2健全基本工作保障,理顺工作运行机制
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保障必不可少。
(1)要建立工作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基层组织运转经费财政保障制度,加大对基层党组织运转经费投入,要按月落实到位,坚持“村财乡管村用”等制度,定期公示开支情况。同时,还要保障村监委的工作经费,可从运转经费中列支。
(2)要大力提高村干部基本报酬。科学建立报酬机制,保障村干部合理报酬。探索建立村干部工龄补贴机制,按在任村干部实际任职年限计算工龄,任职不足1年的按任职1年计算,按照一定标准,给予工龄补助,逐年提高村干部基本报酬。要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干部绩效目标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绩效报酬、业绩考核资金和评先选优等直接挂钩,作为村干部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3)要建立健全风险机制。建立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补贴制度,为村干部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建立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机制,及时发放离任村干生活补贴;建立村干部风险专项基金和党员救助基金,主要用于村干部意外伤害补助,村干部、党员受灾等补助救助,解除村干后顾之忧。提高村干部政治待遇,确保“干好有盼头”。要建立村干部成长激励制度,从优秀村干中选拔乡镇干部机制,在每年的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工作中,要拿出一定比例的职位,定向招录在职村干部,开通村干部走向国家工作人员的“绿色通道”,吸引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到村任职,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确保“干好有盼头”。
2.3全面统筹基层组织,推动支部作用发挥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农村党支部建设的工作环境、对象和组织依托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农村党支部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
(1)要以基层党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基层党组织要统筹乡村产业振兴科学规划,依托党建发展带动产业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深入分析本地自然禀赋、产业优势、制约瓶颈,结合销售前景、群眾意愿等情况积极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发展以当地农产品为主的特色产业,积极走特色产业发展的产业振兴道路。
(2)要推进乡村治理法制化、营造乡风文明的乡村环境氛围。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到村规民约的制定,发挥村民的主人翁作用,制定适合本地方情况的自治条例。基层党组织需要依法领导乡村开展自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开展乡村治理的各项活动,依法推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工作,积极宣传以法治村的思想,让农民群众知法、守法、用法,营造和谐、有序的乡村环境,切实增强农民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让农民群众真正能够发自内心尊崇法律,并将法治意识内化为自己的一种修养、一种自觉的行动,形成法治为先、依法办事的农村社会氛围,为实现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确保地区长治久安,为乡村振兴的有序推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7-05,(01).
[2]周志伟.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新经济 [J],2019(08):63-66.
[3]黄丽沙.浅析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法治与社会 [J],2018(19):175-176.
[4]张啸.浅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家参谋[J],2019(11):47+69.
[5]刘茹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大建设[J],2018(10):54-56.
[6]张锲,主编,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农村改革、科教文卫体制改革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