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大监督”格局 不断提升履职实效

2020-11-03牛晓阳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6期
关键词:格局构建

牛晓阳

【摘  要】近年来,上海海洋石油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局)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集团公司党组以及局党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三转”精神,聚焦主业主责,创新方式方法,围绕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着力贯通党内监督、企业监督,整合监督资源,通过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提高監督权威性有效性,努力形成监督合力,实现由单打独斗向集团作战转变,不断提升履职实效,促进上海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构建;大监督;格局

1.完善“大监督”组织架构

(1)加强顶层设计。局纪委根据集团公司纪检监察组关于深化完善“大监督”格局的要求,统筹监督力量和资源,设立了局监督委员会,明确了监督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2019年开始监督委员会由局党委书记兼任监督委员会主任,强化了对监督工作的领导,“大监督”整体效能进一步提升。

(2)出台制度规范。局纪委结合实际反复论证,协助党委制定了《关于完善局监督委员会工作体制机制的通知》,按照监督主体明确、监督职责明晰、工作权责对等的原则,对监督委成员的监督职责和工作要求作出具体规定。明确了监督委员会要完善党委全面监督、纪检监察机构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和业务部门职能监督、基层党组织和单位日常监督、党员和职工民主监督“五位一体”的“大监督”格局的职能定位,推动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大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监督主体应该是专业管理部门,充分发挥纪检监督、审计、财务、法律、工会等监督部门监督作用的同时,更加突出专业职能部门在业务管理领域内的监督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管理部门专业优势。

(3)加强联合监督。为进一步增加监督效能,加大纪检监督与审计监督部门的联动,增强监督手段和审计结果运用,2020年上海局对纪检、审计部门进行了整合,成立了监督审计部,利用审计专业性监督优势,开展专项监督,规范权力运行,统筹审计和纪检工作职能,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实现审计与监督有效融合,加强日常监督和风险防控。

2.畅通“大监督”工作运行机制

(1)健全运行机制。上海局建立监督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搭建覆盖全部监督主体的开放式联席会议平台,有效强化监督主体的监督责任和主体意识。重点指导机关各部门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督促发现问题的整改。充分发挥监督委员会季度例会的作用,定期组织召开季度例会,研究制定全局监督工作年度计划,提出工作重点和目标要求,听取各职能部门有关问题整改情况汇报,总结全年工作,提出下一年度工作设想和工作思路。定期排查风险,共享信息,适时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排查职能部门监督漏洞,查找管理风险、制度空隙,督促监督对象进行整改,落实整改措施,推进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动各类管理制度不断充实完善。

(2)突出监督重点。在监督委员会的工作部署下,不断将监督重点工作延续深入到生产经营各项领域,2018年重点开展了风险防控专项治理检查工作,列出问题25项,涉及办公用房、业务招待、“两金”占用、费用列支渠道、科研经费、招投标等问题。2019年开展了部分二级单位的审计工作,开展了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整治及财务稽核工作以及外包项目等专项治理工作。有力推动各职能部门切实履行监管、监督职责,不断强化纪检监督“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实现监督角度的立体化、监督力量的组合化,形成各负其责、多方联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大监督”工作格局。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监督委员会紧紧围绕“两场硬仗”和“百日攻坚创效行动”紧盯疫情防控责任落实,强化监督保障执行,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3)促进整改落实。针对专项监督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提出整改时限和整改要求,整改情况统一上报监督委员会,坚持整改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不断排查风险,查找管理漏洞、制度空隙,修订完善《差旅费管理办法》、《租赁业务管理办法》等制度,不断扎牢不能腐的制度笼子,有效推动了企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风险防控和问题整改。以巡视整改以及巡察整改工作为契机,发挥监督委员会的作用,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督促各级领导、责任部门明确目标、全力推进,做到整改不到位不松手、工作不达标不销号。2020年在中央巡视自查整改、石油工程公司巡察整改工作中,局层面共制定50项整改措施,通过问题整改,各单位、各部门从严管理、精细管理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切实加大问责力度,对履行监督责任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坚决追责。

3.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明确监督重点。建议出台“大监督主要工作及责任分工”,每年梳理确定“大监督”重点工作,明确监督工作重点,逐项确定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并由牵头单位制定具体监督方案、抓好落实,推动有关监督主体切实履行监督职责、承担主体责任,确保“大监督”工作格局取得实效。

(2)进一步深化“再监督”。进一步推动“谁主管、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督”的理念,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意识,抓好分管领域、本部门的职能监督,充分发挥“探照灯”和“显微镜”作用,实现监督关口进一步前移,发挥监督合力,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要实现各层级职能部门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各级纪检监督组织严格履行再监督职责,上下左右都积极行动起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监督体系,在企业内部全面构建起“大监督”格局。

(3)进一步加强“大监督”向基层延伸。针对基层微腐败频发的问题,积极推动“大监督”向基层延伸、向一线延伸,强化问题导向,集中力量解决基层突出问题,有的放矢,分类解决,逐项推进。积极探索设立基层监督员,充分发挥一线监督力量,做到监督全覆盖,减少监督盲区。

(4)进一步加大问责力度。建立对审计发现问题实施问责的长效机制,依据审计报告披露的问题,加大问责力度,有效推进有关问题的整改落实,遏制屡审屡犯现象。

猜你喜欢

格局构建
决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是格局
格局与结局
贵州省贫困空间格局分析
贵州省贫困空间格局分析
以天地为格局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