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来的新乡贤研究文献综述
2020-11-03杜慧中
杜慧中
摘要:新乡贤不仅具有传统乡贤的一般特征,还拥有现代的知识、技能和新的文化视野,它对于乡村振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对从2016年1月到2020年2月发表的685篇以新乡贤为主题的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主要集中在文献数量、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同时,在研究相关文献基础上提出已有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关 键 词:新乡贤;乡村;乡村振兴;文献研究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来,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培育新乡贤文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 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 积极引导和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新乡贤文化”是有着积极借鉴价值的传统文化。本次研究文献综述通过梳理从2016年1 月1日到2020年2月1日这段时间内的以“新乡贤”为主题的文献资料,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是从中国知网上得出来的。以“新乡贤”为主题,发表时间设定在2016年1 月1日到2020年2月1日,在此条件上进行文献检索,共找到685篇文献。
二、研究文献数量特征分析
(一)文献总量特征分析
从文献发表的数量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图1所示。第一个阶段是从2016年初到2017年10月,文献总量变化趋于平缓,甚至有下降趋势,2016年文献总量为89篇,而2017年文献总量则为74篇。这一时期学术界对新乡贤虽然有研究,但是热度比较低,研究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少。第二个阶段是从2017年10月至今,为文献发表高潮期,文献发表总量呈井喷式增长。这一阶段以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为重要时间节点,“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让“新乡贤”研究热度高涨,社会关注度高。
(二)文献发表机构分析
分析文献发表机构,如图2所示,按顺序选取10位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10家机构。第一,都是各大高校,师范类和农林类院校居多,院校特色非常明显。但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只有3所,分别是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第二,这些机构所属地区多位于江苏、福建和浙江等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或者发展较好的武汉等城市,中部和西部等发展较落后的地区较少。第三,这些机构对“新乡贤”的研究比较深刻、广泛和成熟。
(三)文献来源分析
分析文献来源,即分析文献刊登报道机构。如表1所示,文献主要是通过期刊和报纸进行刊登报道。期刊文献总数量为494篇,占总比重的72.12%,报纸文献总数量为91篇,占总比重的13.28%。关于“新乡贤”主题的主要刊登报道机构是期刊,期刊的报道及时,内容广泛和连续出版等特点使得它成为了新乡贤研究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文献共被引分析
对新乡贤文献进行共被引用分析,有利于挖掘具有重大认可度和影响力的文献。从而将进一步明确新乡贤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路径。如表2所示,通过查阅新乡贤文献,选择被引用次数前八的文献。首先,从被引用次数来看,第一名是胡鹏辉,高继波,他们的文章共被引用119次,第二名是颜德如,共被引用109次,这两篇引用次数都高于100次,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认可度较大。其次,我们看标题这一列,我们会发现8篇里面有6篇标题带有“乡村治理”字眼,这说明新乡贤与乡村治理的联系的这方面内容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另外,从出版时间来看,多来自2016和2017年,这体现“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提出对新乡贤的研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最后,我们从出版期刊可以得出,一半期刊是核心期刊+CSSCI,信息含量大、质量高。
三、研究文献内容分析
(一)研究学科分析
以“新乡贤”为主题的文献分属于不同的学科,我们按顺序整理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10大学科分类分布,表3所示,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和视角展开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政治学学科、农业经济学学科、文化学学科、马克思主义学科和社会学学科等学科加起来就有553篇,占文献总数的80.73%,尤其是政治学学科领域的文献占总文献数量的48.03%,这说明其他学科领域的文献研究还有待扩展。
(二)研究文献主题分析
不同的文献它的主题不同,我们整理出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排名前10的主题,如表4所示。文献的主题涵盖范围较广,不仅有新乡贤,还有乡贤文化、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这些主题与新乡贤的培育和发展紧密相关。这说明目前在学术界,關于新乡贤的研究正在不断地深入挖掘和探究。新乡贤的培育对于乡村多个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三)研究主要内容和观点评析
关于新乡贤的研究文献,主要是国内学者对此研究较多,国外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文献综述方面主要讲述国内研究现状。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我觉得可以归纳为5个方面:新乡贤的概念和内涵、新乡贤的功能论、培育新乡贤的经验总结、培育新乡贤存在的问题研究和解决新乡贤培育的问题的途径探索。
第一,关于新乡贤的概念和内涵。乡贤这个词语早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目前对于新乡贤的定义,在学术界还未达成共识。国内很多学者对新乡贤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解释。如胡鹏辉,高继波指出新乡贤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资财、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能影响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贤能人士;[3]刘玉堂,李少多认为新乡贤是新时代下具备较高道德认知水平,能够运用新知识、新技能实现农村新发展的新群体;[4]刘昂认为新乡贤以一定的道德修养为基础,拥有不同于普通村民的知识 谱系、人脉关系、经济实力,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开阔的“视野”,具有良好的道德感召力;[5]王国灿,金洁霞认为新乡贤是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和思维视野。[6]综合上述学者对新乡贤的内涵和概念界定,我认为新乡贤都是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较高的道德水平、具有开阔的视野,拥有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技能和新知识。
第二,关于新乡贤的功能论,即新乡贤的作用。吴莉娅提出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7]许军指出新乡贤统战对基层统战的价值。[8]谢静提出新乡贤对中国农村建设的价值。[9]王晖、王小艳,奉清清提出新乡贤对培育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10, 11]颜德如、蒋占峰、连玉明、刘同君等提出新乡贤对乡村治理的价值。[12-15]萧子扬、黄超指出新乡贤对农村脱贫和乡村振兴的表征作用。[16]李长健、杨永海指出新乡贤对解决乡村矛盾和纠纷的原生优势。[17]各位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下侧重阐述了新乡贤对农村多个方面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价值和作用。
第三,关于培育新乡贤的经验总结。通过以某个特定地区为例,研究新乡贤的作用和价值。如应小丽以江苏绍兴为例,提出了在农村振兴中如何培育新乡贤的若干启示和经验。[18]还有韦幼玲,刘海仁,史兵方以广西百都乡的农村为例子,提出了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培育新乡贤的经验和启示。[19]这些学者们着重从自己熟悉的某个农村地区出发讲述了如何更好地培育新乡贤,带给了我们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经验成果。
第四,关于培育新乡贤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胡远琪对新乡贤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的问题做了侧重分析,[20]刘俊巧提出了新乡贤对乡村治理的持续性不够等问题,[21]邝良锋、程同顺则侧重提出了新乡贤在培育过程中氛围不够浓厚的困境。[22]赵浩指出目前新乡贤在治理村子的时候还面临着外界对其权力合理性和权力合法性的质疑。[23]季中扬、胡燕指出目前普遍存在重视“官乡贤”和“富乡贤”,而忽视了“文乡贤”和“德乡贤”的存在。[24]总的来说,目前学术界对新乡贤在培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做了详细的阐述。无论是积极倡导还是未雨绸缪,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农村更好地发展。[21]
第五,关于解决新乡贤在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途径和措施。付翠莲提出在制度建设方面下功夫,发挥新乡贤作用推动乡村软治理。[25]李思琪提出要形成一个“发现培育—实践活动—激励机制”的体系来发展乡贤。[26]张百顺、王美喆认为要实现乡贤文化由传统到新的顺利转变,要实施新乡贤的荐评普查、培育示范、汇智和传承等“四大工程”。 [27]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制度建设、实施系统优化和 “四大工程”的重要性。
四、研究方法分析
从总体情况来看,学术界对新乡贤的文献研究方法主要是以定性研究方法为主。定性研究方法主要是解釋和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新乡贤好不好?新乡贤在培育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怎么去解决不利于新乡贤培育的这些问题?定性研究主要是有文献分析、历史回顾、案例分析等方法。
第一,文献分析方法中,萧子扬、马恩泽通过对现存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提出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推进, 培育新乡贤、促进乡村治理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28]赵玉亮、史雅楠对十九大后发表的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提出人才对乡村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9]
第二,历史回顾方法中,孙迪亮、宋晓蓓提出了传统乡贤对乡村治理的历史借鉴意义,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在新时代培育新乡贤的重要性。[30]吴晓燕、赵普兵提出历史上乡绅在国家与乡村之间扮演“中间人”的角色,以史为鉴,乡贤需要回归,需要重塑。[31]
第三,案例分析方法中,唐朗诗、郭圣莉以上海嘉定区外冈镇为例,指出培育本土的新乡贤参与到社会乡村治理,以此来缓解社会治理压力。[32]王红艳以梁寨为例,论证了推进新乡贤制度建设的可行性。[33]夏红莉以安徽省的泗县为例,提出泗县在培育新乡贤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其特色的乡村治理的模式。[34]裘斌以浙江省诸暨市的枫桥村为例,提出治村型乡贤对枫桥村“三治”的创新引领和主导作用。[35]
五、取得成果
第一,相关文献的发表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学术界对于新乡贤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越来越深入,新乡贤的研究在近几年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第二,从文献作者来看,研究新乡贤的群体主要是各大高校的学者和党校机构人员。从新乡贤的文献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期刊和杂志。从文献共被引用次数分析,在新乡贤领域具有强代表性和高影响力的作品还不是很多。从文献的学科领域来看,主要是集中在政治学,而其他方面虽有涉足,但是研究成果相对来说较少。从关于新乡贤文献研究的主题来看,主要集中在乡村治理、乡贤文化和乡村振兴三个方面上。从文献研究方法来看,以案例分析、历史回顾和案例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为主,向我们展示了新乡贤的价值和作用、新乡贤在培育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境以及解决措施。
第三,总的来说,现存的研究文献资料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成就对于培育和发展新乡贤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六、现存问题
(一)研究方法比较单一
目前学术界对于这个以“新乡贤”为主题的文献进行研究的时候,研究方面主要是以定性研究方面为主的,其他研究方法涉及较少。我觉得这是不全面不足的,因为定性研究方法主要是解释和解决“为什么”的一种研究方法,而对于解释“是什么”的定量研究方法用之较少。我们同时需要运用定量研究来进一步使定性更加准确。
(二)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扩展
目前对新乡贤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可以进行丰富和扩展。一方面,可以多从各个角度和领域对其进行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政治学、农业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应该多跟其他学科进行交流和融合,多多地跨学科和多学科进行研究,这样有利于更大程度和幅度地提升研究的层次和研究的价值,打造在新乡贤研究领域具有核心作用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在对所研究的内容进行陈述的时候,不能太过于片面,太过于空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注重实践意义,同时也要联系现存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不应该与其所处的大背景切割开来。比如措施和路径是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的,它需要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目前,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于培育新乡贤和促进乡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于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尚待深入。
(三)文献研究呈现地域上的不平衡
在进行文献梳理的时候,我还发现了一些其他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在研究新乡贤的时候,案例地区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但相对于西部和东部落后的地区而言,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所以,在今后,更需要多关注国内其他相对贫困的地区的有关新鄉贤的课题研究,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因为研究成果的在地域上分布的不平衡的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不同的地域对新乡贤的培育程度是不一样的。
七、结语
展望未来,第一,新乡贤研究应该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新时代新乡贤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新乡贤的研究方法不仅仅局限在定性研究方法上,我们应该积极采取其他方法来进行研究。第三,新乡贤研究应该遵循系统性原则,即从多学科、多层次、多方面、多路径研究方法,进一步促进新乡贤深入研究。第四,新乡贤研究应该遵循宏观、微观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即在坚持宏观微观平衡的基础上,更多关注国内西部和东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的新乡贤研究。
笔者认为,在新时代的今天,培育新乡贤是顺应新时代潮流做出的正确决定,是促进乡村振兴重要推手。我们要发挥新乡贤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乡村经济、文化和法制建设,从而实现乡村振兴。这不仅有利于施行十三五规划,而且对实现在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来说尤为重要。新乡贤在农村能否得到认同、培育和推崇,这将会使农村对中国整体发展的一个推动作用能否充分显示出来。通过文献梳理可知,虽然对于新乡贤的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 但是我们对新乡贤的未来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18-02-05(01).
[2]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 人民日报, 2017-10-28(1).
[3] 胡鹏辉, 高继波. 新乡贤:内涵、作用与偏误规避[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01):20-29, 144-145.
[4] 刘玉堂, 李少多. 论新乡贤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功能——基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现状[J]. 理论月刊, 2019(04):125-131.
[5] 刘昂. 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伦理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 兰州学刊, 2019(04):165-172.
[6] 王国灿, 金洁霞. 乡贤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软实力[J]. 人文天下, 2018(18):2-5.
[7] 吴莉娅. 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06):86-90.
[8] 许军. 新乡贤统战之于基层统战的功能与价值浅析[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6):4-12.
[9] 谢静. 新乡贤, 反哺中国农村的新引擎[J]. 世纪桥, 2018(01):73-74.
[10] 王晖, 王小艳. 弘扬“新乡贤文化”, 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3(04):93-96.
[11] 奉清清. 以乡贤文化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N]. 湖南日报, 2016-09-27(08).
[12] 颜德如. 以新乡贤推进当代中国乡村治理[J]. 理论探讨, 2016(01):17-21.
[13] 王会光, 蒋占峰. 新乡贤参与现代乡村治理的逻辑论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06):80-84.
[14] 连玉明. 以新乡贤文化推进乡村社会治理[N]. 人民政协报, 2018-03-09(10).
[15] 刘同君, 王蕾. 论新乡贤在新时代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功能[J].学习与探索, 2019(11):47-52.
[16] 萧子扬, 黄超. 新乡贤:后乡土中国农村脱贫与乡村振兴的社会知觉表征[J]. 农业经济, 2018(01):74-76.
[17] 李长健, 杨永海. 新乡贤介入矛盾纠纷化解的困境和应对——基于河南省H镇的田野调查[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9(04):73-84.
[18] 应小丽. 乡村振兴中新乡贤的培育及其整合效应——以浙江省绍兴地区为例[J]. 探索, 2019(02):118-125.
[19] 韦幼玲, 刘海仁, 史兵方.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新乡贤培育对策研究——基于广西百都乡农村新乡贤的调查[J]. 广西民族研究,2018(06):48-54.
[20] 胡远棋. 乡村振兴中新乡贤文化培育问题研究[J]. 农家参谋, 2019(07):11+18.
[21] 刘俊巧. 新乡贤治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学理论, 2017(02):21-22.
[22] 邝良锋, 程同顺. 新乡贤生成困境解析——基于农业后生产论的演变逻辑[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7, 19(03):56-62.
[23] 赵浩. “乡贤”的伦理精神及其向当代“新乡贤”的转变轨迹[J]. 云南社会科学, 2016(05):38-42+186.
[24] 季中扬, 胡燕. 当代乡村建设中乡贤文化自觉与践行路径[J].江苏社会科学, 2016(02):171-176.
[25] 付翠莲.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乡贤推进乡村软治理的路径研究[J]. 求实, 2019(04):76-83+111-112.
[26] 李思琪. 新乡贤:价值、祛弊与发展路径[J].国家治理, 2018(03):28-36.
[27] 张百顺, 王美喆. “在场”抑或“缺场”:乡村振兴愿景下乡贤文化的创新开发研究[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5(05):50-53.
[28] 萧子扬, 马恩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乡贤研究:一项文献综述[J]. 世界农业, 2018(12):76-80+85.
[29] 赵玉亮, 史雅楠. 十九大以来乡村人才振兴研究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 2019, 47(24):7-9+12.
[30] 孙迪亮, 宋晓蓓. 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理据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 2018(01):105-110.
[31] 吴晓燕, 赵普兵. 回归与重塑:乡村振兴中的乡贤参与[J]. 理论探讨, 2019(04):158-164.
[32] 唐朗诗, 郭圣莉. 重塑社区的“文化网络”:城镇化进程中的新乡贤治理——基于上海市外冈镇“老大人”治理的实证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129-135.
[33] 王红艳. 新乡贤制度与农村基层治理:梁寨样本[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43(04):8-14.
[34] 夏红莉. 新乡贤治理模式:乡村治理的新突破——基于安徽省泗县的经验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 21(06):3-7.
[35] 裘斌. 治村型乡贤主导下“三治融合”的拓展和创新——基于枫桥镇枫源村的探索[J]. 甘肃社会科学, 2019(04):16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