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户生产发展的金融支持效果调查研究
2020-11-03郑丽青张菊伟
郑丽青 张菊伟
摘要:为调查研究农村金融机构对小农户生产发展的金融支持效果,本文以寿宁县农信社“背包银行”金融服务模式为例,抽样选取15个金融服务行政村,通过问卷、实地访谈等方式对农户进行调查。从整体满意度、信贷产品等5个维度出发,运用描述统计、因子分析法分析“背包银行”运行效果。结果发现,农户对该金融服务模式满意度普遍较高,最关心信贷产品的额度、担保方式问题,对农业生产类信贷产品的需求最大;并且较重视客户经理的专业能力水平。最后本文就加强小农户生产发展的金融支持提出一些建议。
关 键 词:小农户;金融支持;农信社;“背包银行”
我国农村地理特征复杂,耕地资源有限,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生产模式居多,难以实现规模化农业经济,这是我国当前及未来较长时间内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然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分布较少,普惠金融程度相对较低,农业生产的信貸支持力度不足,小农户融资能力有限。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并提出进一步推动提升金融服务小农户的水平指导意见[1]。面对农村金融发展环境、资源禀赋有限问题,金融机构需在传统发展模式基础上积极创新发展,克服普惠金融困境。本文以寿宁县农信社“背包银行”金融服务模式为例,调查分析该模式的金融服务效果,以期为小农户生产发展的金融服务实践进行效果分析与经验总结。
一、小农户生产发展的金融支持概况
农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经济和产业不够发达,金融资源进入农村的动力不足,小农户生产发展缺乏有力的金融支持,主要表现为:第一,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较低。农户住所相对较分散,网点分布稀疏,加上农村数字化水平较低,使得农户获得金融信息的成本较大。第二,信贷支持不足。小农户生产规模较小,农作物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却没有较为健全的农业保险机制,使得生产收益较低且不稳定,很难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第三,农村信用信息征集和评价体系不健全,信用贷款风险较不可控,农业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较小,限制了农户信贷融资渠道。
二、寿宁县农户金融支持现状
寿宁县地形以山区为主,土地肥沃,土壤中富含锌硒元素,其农产品生产以油料、茶叶、水果、食用菌等为主。近年来,锌硒特色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涉农企业及农户创造了良好收益。
(一)乡镇网点分布情况
县域金融机构的网点数直接影响着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2]。根据表1数据可知,截止到2019年寿宁县银行类金融机构网点共31个,其中城区网点10个,乡镇网点21个。乡镇金融服务机构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寿宁农信社有1个营业部、15个信用社,网点遍布各乡镇,乡镇网点数占全县的71.43%,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中坚力量。2019年末寿宁县农村常住人口9.33万人,占总常住人口的51.26%,由此可知,农村常住人口中平均每万人拥有金融服务网点数约为2.25个,可见网点覆盖率还较低,普惠金融地理渗透度不足,农村金融服务依然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二)涉农贷款情况
2018年末寿宁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3.03亿元,比上年增长6.01%。农村金融机构涉农存贷款以农信社为主体,占据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份额。2018年末寿宁县农信社贷款余额17.84亿元,占全县的41.46%。其中涉农贷款16.73亿元,同比增长17.24%,占农信社贷款余额的93.78%,全县贷款余额中农信社涉农贷款占比达到38.88%。可见农信社信贷投放几乎都以农户为对象,充分发挥了“支农支小”作用。2019年第三季度,涉农贷款18.47亿元,同比增长13.17%,涉农信贷投入力度加强显著。
(三)寿宁县农信社“背包银行”业务简介
寿宁县农信社于2016年创新成立了“垄上行·背包银行”服务模式,组建了一支金融服务队。根据农户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采用“背包银行”上门服务,实现“服务上门、建档上门、宣传上门”。除了定期为群众办理社保卡、折换卡等基础性服务外,农信社积极推进农户建立经济档案、收集信贷需求、农户信用评级,解决农户生活、生产方面的信贷需求。自“背包银行”金融服务队下乡入户以来,农户建档评级授信户数从2016年第三季度的6900户上升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23882户,三年增长了接近2.5倍;涉农贷款从11.52亿元升至18.47亿元,增长约60.41%。
三、寿宁农信社“背包银行”运行效果调查分析
为深入了解“背包银行”运行效果,调查团队与寿宁县“农信社”客户经理合作,采用重点抽样的非概率抽样法,以寿宁县凤阳镇、武曲镇的农信社“背包银行”客户为重点调查对象,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8份,回收98份,有效问卷94份。
(一)数据说明与处理
本问卷除基本信息外,另外设置了5个维度问题(见表2),共37个指标,每个指标均为满意度评级题,共分5级。应用SPSS软件进行可靠度分析,得出问卷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为0.966,可信度较高。由于样本量有限,因此对各维度进行有效性分析,得出各维度KMO值如表2所示,可知各维度均通过效性检验。
(二)描述性分析
调查的农户中67%表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其余农户主要收入来源于个体工商经营等,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家庭其他成员的农业生产活动。信贷方面,95.74%的农户申请过信用贷款,其中23.33%贷款额度在5万元以下,48.89%贷款额度在5万至10万元,75.56%的贷款担保方式为信用,可见“背包银行”的信贷支持面较广,但信贷额度还相对相抵,担保方式集中于信用。农户对“背包银行”金融服务整体满意度评价较高,其中信贷产品满意度最高。另外,电费代扣、社保卡激活等便民服务也是农户较为满意的金融服务项目。大部分农户认为“背包银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基础金融服务、生产性贷款、金融知识普及等问题。
(三)指标筛选
“背包银行”业务运行效果中共有37个指标,去除5个总体评价指标,共32个指标。由于指标数较多,而样本量较少,因此考虑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各维度的主要指标,达到降维效果,再进行因子分析评价业务运行效果。5个维度的主成分分析结果中,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在78%至88%范围内,而第三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均低于10%,故每个维度均取第一、第二主成分,即可达到提取各维度主要信息的目的。进行指标筛选时,依据第一、第二主成分方差贡献率比值决定保留的指标个数,每个主成分中保留成分系数较大的指标[3]。以“背包银行”业务整体满意度这个维度为例,主成分分析的第一、第二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9.77%、19%,故第一、第二主成分分别选取指标3个、1个。各维度指标筛选结果如表3所示。
(四)因子分析模型及结果分析
对表3中筛选出的20个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模型进行“背包银行”业务运行效果评价。对样本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得到KMO值为0.705,说明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等于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故可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主成分,并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最终提取5个主因子,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5.85%、18.5%、16.6%、13.53%、11.72%,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2%,说明5个主因子包含了样本的主要信息。因子旋转成分矩阵如表4所示:
表4的因子旋转成分矩阵显示,第一主因子在信贷产品的授信额度、担保方式、业务办理是否繁琐上的荷载值较高,主要反映了农户较关心的信贷产品要素。第二主因子在客户经理能充分了解需求、业务熟练度、售后回访和服务上具有较大荷载,可表示为客户经理的专业能力因子。第三主因子在“背包银行”解决农业生产贷款需求的效果、客户信息安全性上有较大荷载,该主因子的主要指标含义较为综合。第四主因子在解决生活类贷款需求、电费代扣等便民服务上荷载值较大,指标主要反应农户的生活服务类金融需求因素。第五主因子在手机银行、阳光信贷、富民卡等卡业务上有较高荷载值,主要为农信社“背包银行”的优质特色產品。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背包银行”金融服务模式运行效果较佳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户对“背包银行”服务模式整体满意度普遍较高,金融业务办理简单、便捷是重要原因。“背包银行”采用“上门服务”模式,借助金融移动终端平台机具实现线上业务办理,效果方便、快捷。从传统的客户到网点办业务,转变为金融机构送服务上门的形式;并在每个村(社区)设立金融服务便民点,加强了银行与农户之间的联系,有效地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缺和远”的现实问题。
2.涉农信贷最直接影响农户金融服务效果
结合面访式调查及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农户最关心信贷产品的贷款额度、担保方式要素,农业生产是农户贷款的主要用途。但目前适合农户的信贷担保方式还比较单一,大部分农户只能申请小额信用贷款,无法满足扩大生产的信贷融资需求,这是农户生产性贷款面临的较大问题。由此可见,农村信贷市场有较大潜力,信贷投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3.客户经理专业能力是提升农户信任度的关键因素
客户经理专业能力是农户进行满意度评价时重点考虑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客户经理能否充分了解农户的金融需求,对业务的熟练程度以及客户的回访、业务跟进服务。在一对一问卷调查过程可以观察到,业务能力较强的客户经理对农户的经济生产、信贷情况等非常了解,同时农户对客户经理的信任度也较高。
(二)小农户生产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建议
1.转变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发挥金融“上门服务”力量
涉农金融机构应转变传统金融服务的思想理念,将金融资源辐射到基层,贯彻普惠金融思维。县域各乡镇环境、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发展程度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需结合县域发展特点,确定自身市场定位,以服务“三农”为主旨,以“支农支小”为己任,发挥“上门服务”精神。下乡入户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包括建立客户档案、收集信贷需求、受理业务申请、普及金融知识等,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多农户。
2.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开发信贷产品
采用上门服务方式,为农户建立经济档案,进行信用评级,收集信贷需求。首先,对信贷需求分大类,如生产类、生活类、扶贫类;在大类下再分小类,根据农户的经济情况、产业类别、生产经营规模、资信水平等创新信贷产品[4]。其次,尝试通过生产要素抵押缓解信贷担保方式单一问题,如生产设备、农产品、土地托管等。另外,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整合农户、个体工商户等农村经营用户的数据信息,构建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开发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授信决策。
3.“银政村”联合共建金融服务信息共享机制
银行金融机构与政府、村委会联合起来,共建金融服务信息共享机制。地方政府针对性地推进普惠金融的优惠政策,如出资成立惠农担保企业,为信贷资质良好,但受担保方式限制的小农户提供保证金担保[5]。此外,银行机构与村委会构成信息互通,设定村级金融便民服务点,及时掌握了解农户的金融需求。全力打造“银政村”联合金融服务网,扩大金融服务覆盖层面。
4.打造精英金融服务团队
打造一支具备优秀专业能力的金融服务团队,设立团队总协调,发挥与政府、村委的协调职能,对金融服务整体进行规划布局,并进行跟进督导。对团队成员进行考核制任选,除了具备专业知识能力外,需有不怕艰苦深入基层的精神。要有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做好金融移动终端的维护管理工作;另外需要金融业务挖掘、推进与辅助人才,定期收集农户服务需求,定时定点推进服务进程。重视对金融服务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定期考核、客户评价体制,从而打造出一支稳固的精英金融服务团队。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EB/OL][2019-2-21].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21/content_5367487.htm.
[2] 尹雪瑞, 夏咏. 农村普惠金融测度及减贫效应—基于新疆82个县(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19(18):161-165.
[3] 张辉, 赵秋红. 基于主成分分析基本原理的经济指标的筛选方法[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3(2):52-61.
[4] 陈亚星. 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经验、问题与建议—以吕梁市为例[J].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19(11):115-117.
[5] 豆晓利. 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扶贫创新绩效评估的实证分析—以小额信贷“卢氏模式”为例[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9(7):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