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特殊』的孩子不再特殊
——记市儿童福利院启心学校特教工作者

2020-11-03王海雯

上海工运 2020年10期
关键词:寒霜特教学校

◎ 王海雯

在教师队伍中,特教老师无疑是小众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鲜有人知,在特教从业者中,还有一个细分,那就是针对孤弃儿童的特殊教育工作者。

位于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内的启心学校,是一所针对孤弃儿童的辅读学校。本文的四位主人公——马叶君、周寒霜、汪静、曾佳金就工作于此,负责因身体等各种原因无法在院外就读的孩子们的教学日常。没有寒暑假,没有来自家长的认可,在这片同行者并不多的领域,她们勤勉耕耘,不悔付出与坚守。

秉持全人教育的理念,启心学校的老师总想给予孩子最合适的爱与教育。他们所有努力的目标是想让这些孩子被更多的人所看见;撕开“特殊”的标签,使他们终能成为融入社会、自力更生的“平凡人”。

相伴在知识的海洋里“打怪升级”

“同学们,早上好!”

“马老师,早上好!”

打着节奏、一唱一和,马叶君完成了与孩子们的开场互动。这是她基于多年教学经验精心设计的小环节。

马叶君是启心学校的一名特教老师。目前她正带着一个12人的“脑瘫班”,教授科学课与游戏课。与这班的孩子建立师生关系已一年有余,对他们每个人的秉性喜好、学习能力等,马叶君熟稔于心。近一段时间她发现,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各种现象非常感兴趣,所以正在加紧设计一堂以“雨”为主题的科学课。

特殊教育没有所谓升学方面的压力,某种意义上,它率先实现了素质教育,是真正基于孩子的兴趣爱好与能力范围来设计教学目标,开展教学任务。马叶君说,自己学生的学习能力肯定比不上同年龄的正常孩子,但知识不分三六九等,所有人都是平等地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打怪升级”,而她的角色就是相伴陪跑的同路人。

精心打造的科学课《雨》正式开讲,收效果然不错。一堂生动有趣的教学课所应具备的元素都囊括了:清晰地输出核心知识点——孩子们通过看动画视频,了解了大自然形成雨的全过程;亲眼观察——马叶君用玻璃水壶加热模拟“下雨了”;动手实践——孩子们或独立或在助教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雨的循环图粘贴。每个环节环环相扣,进度舒张有驰。

重中之重的,还有在整个过程中对孩子时时地鼓励。鼓励的形式也是马叶君的小独创,她会这样说,“同学们,你们真的很棒,来给自己放个鞭炮吧!”

语言训练课也可以“色香味俱全”

周寒霜是马叶君的工作搭档,在脑瘫班担任语训特教老师。在院内,患有脑瘫、唐氏、自闭症的孩子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言语、语言障碍。先天虽有不足,但借由专业的康复训练实现后天补拙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这就是周寒霜日常工作的方向。

语言训练,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工种。“在我们服务的孩子中,有些是言语障碍,他们因为口腔发育的问题,吐字不清,发音不准;另一些是语言障碍,虽然发音没什么问题,但却是鹦鹉学舌,只会照着说但不懂意思,缺乏表达能力。”周寒霜说道。

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不单单只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孩子生理上的障碍会极大限制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多年前,院方就开始了康教结合、医教结合的改革,让多个原本“各自为政”的部门进行深度协作创新。一年前,周寒霜便作为语训特教老师的身份登上了启心学校的讲台。

从一对一的个训到上一个十余人的大课,周寒霜切换很快。事实上,在入职儿福院前,她已是一位教龄七八年的幼教老师。怎样设计主题,运用哪些表现元素、教具,怎样上得活泼、有趣、吸引人,她几乎“手到擒来”。“其实,上大课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有很好的帮助,让大家能边听边想边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我的课要非常注重互动性,激发大家说话的欲望,也在这个过程中纠正他们的发音。”

一堂高质量的课亦如同是一部好剧,要有故事主线,有高潮的情节,也不缺水到渠成的结尾。为了让缺少生活经验的院内孩子了解每天入口吃的食物原型长什么样,周寒霜设计了一个“买菜”系列的语训课。朗朗上口的《买菜》儿歌贯穿全场,以音乐为铺垫,周寒霜从蔬菜瓜果着手,让孩子学会了辨认花菜、果菜、茎菜、叶菜,再分门别类熟悉菜名,重新创作属于自己的“买菜之歌”;到最后,周寒霜还现场为孩子们烹饪了一道菜。

在“色香味俱全”中,结合了音乐、科学、劳技等各种元素的系列语训课,完美收官!

“他们是真的很不错!”

汪静,启心学校学前组“芽芽班”老师。

“在儿福院,学龄前的孩子都是在院里上学的,不少孩子的身体完全健康,所以在我负责的‘芽芽班’里,孩子一日的入园生活会更接近于普通的幼儿园。”汪静说道。

搭积木、做早操、听绘本、玩游戏……一天的安排丰富多彩,一周的计划绝不重样。如同任何一位幼教老师,汪静的工作日常也大致如此。但作为一名儿福院的幼教老师,真正的功夫不单单是做到市教委的要求而已。汪静说,难点是要满心地喜爱孩子,是要比一位普通幼师更加爱着孩子。

3~6 岁学龄前的孩子,正值伸展自我、与外部世界展开连接的阶段。对于自我的认知,也更多是从与他紧密相处的人获得的。“如果这个阶段发展得好,孩子的一颗心就会健壮地成长,未来遇到挫折时,也能更勇敢,更坚韧不拔。这一点对于儿福院的孩子来说,就更加至关重要了。”不懈地学习儿童心理学知识,并学以致用,是汪静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一堂公开课上得好不好,孩子的反馈棒不棒,完全有评价体系给个公道分数。但潜移默化中给予孩子完全的爱、接纳与信任,这是永远无法被客观评价的。汪静说,普通人总觉得儿福院的孩子很可怜,但所谓的“怜爱”并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唯有真心觉得他们很不错、很优秀,对于他们有着全然的期盼,孩子们才能越活越健康、越活越自信、越活越有韧劲。

“芽芽班”是学前组里年纪最小的一个班级。一个学期下来,人数会逐月递减。“不是因为身体上的原因不能上学了,而是他们被成功领养了。”谈及此汪静很开心,“我常常会被孩子们叫妈妈,包括所有来看他们的志愿者,他们也会主动叫爸爸、妈妈,所以我们每一位老师看到孩子能被家庭领养,能过上一个真正家庭的生活,都特别为他们感到高兴。”

虽然汪静的泪点很低,但每逢遇到这样的别离时,她说她完全不会哭,为孩子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在窄路上不悔前行

曾佳金,启心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大队辅导员,目前正带着一个三年级的班级,教授数学、美术及生活适应课。从师范类院校思政专业毕业的曾佳金,实打实的业务能力更多是在站上三尺讲台后练就的。执教十余年,她自己从懵懂到热爱,又见证了同事们的来来去去,对特教职业的感悟有很多话想说。

有一位前同事令曾佳金印象深刻。她是某高校的心理学硕士,初来乍到,对院里的孩子心生怜爱,几乎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但这就破了边界了,她无法给孩子作规矩,上课时孩子们根本不听课。教学现场几度失控,最后没几个月同事就离职了。”这样的离职情况不在个案,曾佳金总是惋惜,如果他们能再给自己一些时间,调整工作方法,是一定能适应的。

所以,当好一名特教需要具备一颗强大的内心。曾佳金说,这样才能有一种面对失控时的定力。“我们的孩子因为身体上的原因,比如自闭症或是躁动症,他们会比普通的学生更加不遵守课堂秩序,所以教学上出现失控一定是必然的。但当你自己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时,就会在失控的现场依然立得住。”

强大的内心里,当然还要有足够的爱。但这份爱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是隐藏的爱、坚实的爱、耐心细致的爱。曾佳金的一位学生是完美主义者,不能接受自己有任何形式的错误,如果在他的作业本上留下一个红笔打岔,他就立即把本子撕了个稀巴烂。在曾佳金最初工作的那几年,类似这种来自学生的冲撞不在少数,她的策略一方面是完全接纳孩子的感受,不责备、不惩罚;另一方面找到合适的方法逐步帮助孩子改变,“这段时间可能不长,也可能很长,因为你掌控不了孩子改变的进度,所以就是一直地接纳他、陪伴他,相信总有一天会改观的。”这便是曾佳金在工作中收获的对于“究竟何为爱学生”最真切的体悟。

猜你喜欢

寒霜特教学校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秋菊
林浩浩《寒霜》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咏荷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