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动力系统及其运行机理研究*
2020-11-03廖雯玲王兰伟芦婷婷
廖雯玲 王兰伟 芦婷婷 王 彬
(湖南图书馆 长沙 410011)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步提升,建设与其相匹配的文化强国目标势在必行,经济发展的文化性内涵开始受到高度关注,全国各层面都在强调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也因此成为新时代热词。图书馆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基础文化设施,也是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诉求机构,处在经济高速转型的时代,也应跟随社会的发展调整其发展内涵和发展模式。对于图书馆而言,其高质量发展应是把目光从过去的硬件转向其软件,从依靠要素投入实现规模的增长向依靠文化的内在张力和吸引力实现内源发展。在此过程中,基层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神经末梢”,与群众联系紧密,承担着熔铸和深植基层民众文化自信的重任,因此有效发挥基层图书馆的各项文化功能,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文化强国战略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顺利推进。探索出一条既能促进基层图书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又能促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层图书馆发展路径,不仅是我国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题中之义,更是我国坚定文化自信、深植文化自信的必经之路。内源发展强调发展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在理念上能为基层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保障,其在落后地区(国家)的社会发展中的应用[1],能在实践上为基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模式借鉴。对基层图书馆实现内源发展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分析能为基层图书馆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也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坚定基层文化自信。
1 新世纪以来基层图书馆发展、研究变化
新世纪开局的头几年,针对基层图书馆当时的发展状况,王子舟等人组织了5省10县图书馆调查,李国新等人发起了衡阳调研,这两项关于县级图书馆生存状况的调研[2-3]将长期不被重视的基层图书馆推入全国视野。同时,首届“百县馆长论坛”的举办,进一步将当时基层图书馆生存维艰的处境清晰地展现出来[4]27,基层图书馆的生存发展也由此开始在新世纪持续获得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发展步伐由此加快。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措施,为基层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基层文化服务能力建设”[5],《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提出“推动区域间、城乡间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6],皆指向包括基层图书馆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发展。为了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基层图书馆等文化机构的服务效能,文化部等五部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法律制度上为基层图书馆发展保驾护航,如2017年出台的《公共图书馆法》在第三章第三十一条中特别针对基层图书馆的总分馆进行了明确规定[7]。
随着对公共文化事业财政投入和政策保障的加强,“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6]已成为共识,业界对基层图书馆的关注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新世纪初着重于对服务网络建设、硬件建设等基础保障问题的探讨和要求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的呼吁逐渐转向对基层图书馆总分馆模式、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化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法制建设等方面的探讨,从 “百县馆长论坛”讨论主题的变迁可窥见一二[4]27。
与此同时,从一些长期关注基层图书馆发展的专家学者的研究主题的变化可看出,学者们对基层图书馆的关注点也随着社会环境和事业发展的变化不断改变。李国新教授是衡阳调研的主要参与者,通过2005、2010、2015三个阶段的衡阳调研,形成了其在不同时期对基层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问题的不同观点,作出了“制约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瓶颈是县级图书馆”[3]等至今仍然有效的论断,近年来又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政策环境,提出加快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建设,推动均衡发展[8-9]。于良芝教授是较早倡导基层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建设模式的学者之一,其对基层图书馆发展的关注伴随着对信息不平等、农村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思考,由前期的普遍均等、总分馆建设模式转向基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基层图书馆的话语体系再转向对我国现有基层图书馆服务提供方式进行反思。王子舟的研究重点由新世纪头十年对县级图书馆、城市外来务工子女等弱势基层群体转向乡村图书馆、民间图书馆等,并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此外,傅才武等关于基层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困境和受众群体等一系列研究在业界也颇有影响。
可见,随着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文化精准扶贫等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基层图书馆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越发多样,承担的文化使命感也愈加厚重,俨然已经成为提高民众文化素质、坚定民众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实力的主要且最为广泛的阵地之一,业界对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路径也相应有了新的探索研究。然而,基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面系统和长久持续的过程,需要从整体上对系统内外的所有相关因素和资源进行考虑、整合、协调,促使它们朝着良性的发展方向发力。因此,有必要从整体、综合、协调的思维出发对基层图书馆的发展进行系统把握。对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路径的探索,便是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规划、盘活所有的发展因素,激活其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使其从源动力上实现整体、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2 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研究回顾
内源发展理论是20世纪70—8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现代发展理论,主要用于指导亚非拉美落后地区和国家的社会发展,因其倡导发展要根据本地实情和接纳挖掘本地传统文化,要做到以人为本、勇于创造革新,才能实现社会自力更生的、整体综合全面协调的发展等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理念,曾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发展报告,并被有效用于拉美和非洲等部分地区的社会改革实践,其发展模式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推崇。从内源发展的核心理论观点看,不论是其强调以人为本、从人的需要出发的发展动力论,还是其“文化即发展,发展即文化”的发展目的论,或者是其对本地实际情况的重视、对自力更生和整体综合协调发展的强调,都与我国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等有着颇高的契合度。
内源发展理论被用于我国基层图书馆领域的研究始于黄体杨,其2012年发表的《农村图书馆的内源发展思考》一文提出“‘以人为中心’的内源发展是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可行之路”[10]。后谭浩娟以内源发展理论为依据,通过论述农村居民在农村图书馆建设中所发挥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出以“内源发展”取代“行政推动”的农村图书馆发展思路[11]。受此启发,湖南图书馆研究团队于2016年以“内源驱动的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为题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就此开启了一系列研究:讨论了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为什么要从行政推动演变为内源发展[12];比较了政府驱动和内源驱动基层图书馆发展的不同特点,分析了内源发展和基层图书馆的理论关联,从理论和方法层面探讨了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的可能性[13];从内源发展的视角讨论了基层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建设[14]、人力资源建设[15]以及基层图书馆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响应[16],并根据内源发展理论从多个维度和层面提出了填补我国图书馆“中部洼地”的对策[17-18]。此外,黄体杨还从内源发展理论的视角分别对和顺图书馆、罗绮图书馆的发展进行探讨和经验总结[19-20];陈建红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县以上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根据图书馆内源发展的思路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21]。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对于内源发展理论在图书馆领域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具体对策或建议上,而对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的动力系统、动力机制的形成等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文章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梳理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动力构成,构建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动力系统并对其结构特点和运行机理进行论述,以期为我国基层图书馆的内源性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思路,从而为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3 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动力构成
3.1 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的主体和客体
从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的目的上,全面把握参与基层图书馆发展的各项主体和客体,有利于从发展的整体战略上调动发展主体的积极性,强化各种发展要素的联系和有效整合,实现发展要素各方面的良性互动,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目的得以实现。图1是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的内容,展示了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所涉及的各类主体和客体,以及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
图1 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内容
发展理论家们认为“‘发展’问题,很难摆脱某种不切实际的盲目见解,无论其来自理论科学,还是来自实践者的经验,均是如此”[1]172。从图1可见,基层图书馆的内源发展的理想状态在于创造这样一种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馆员能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管理和服务中,并以此为荣;读者能快速获取到对应他们需求的各种文化资源、平台和服务,并积极与图书馆互动;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图书馆建设,积极与其合作,在和图书馆的相互成就中为对方提供各类资源……这些虽是理想状态,但也是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而这些理想实现或目的达到的前提条件则涉及上级政府的决策,基层组织管理,外部社会力量和资源的有效引导与接入、聚集,内部资源的科学分配和利用等。简单地说,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的目的在于充分组织和利用资源,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形成互动,最终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目的。2018年国际图联发布的《全球愿景报告》确定“构建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图书馆领域,为文化素养型、信息灵通型、积极参与型社会提供支持”为图书馆的未来和愿景[22],某种程度上而言,图1所展示的我国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的目的和意义也在于此。
3.2 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的动力系统
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的动力系统与发展的主客体之间关系密切,后者既是需要发展的对象,也是发展的动力来源。发展理论家认为发展动力可以分为发展因素的作用和发展人员的作用两种。前者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系统不同范畴的体制现象中,后者存在于担任各类不同职责的人员中,两者通常联合作用,后者赋予前者以活力,前者对后者施加影响。根据动力论学派的观点,这些因素和人员又由于其所处的体系不同,被分为内源(内在)的和外源(外来)的,因此发展又是一个体系的内在动力和外来动力不断寻求协调和打破协调的过程。当“内源”的力量处于支配地位时,则是“内源发展”,反之,则是“外源发展”。根据以上观点,可认为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的动力系统由发展人员的作用和发展因素的作用构成,见图2。
3.2.1 发展人员的作用和发展因素的作用
发展人员是内源发展的核心动力。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就是基层图书馆系统内的发展人员引导基层图书馆的内、外部人员的相关作用和因素运动,并受基层图书馆的控制和调节,通过培养和提升基于基层图书馆自身内部结构的生长能力,以保持自身与本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因此,“发展人员”是基层图书馆发展的基础。而“发展人员”要想把握住主动权,就必须具备综合各种选择的能力以及开展为这些选择做依托的行动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影响事物发展的各种因素,使之服从于发展计划。虽说如此,对于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而言,内源人员和外部人员的作用并不一样。内源人员的作用在于引导、推动基层图书馆发展涉及的一切人员和因素并受基层图书馆调节,而外源人员多数是基层图书馆所要服务的对象或要谋求合作、支持的力量,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目标指向。因此,基层图书馆要实现内源发展,首先要从相关内部人员着手,提高其判断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使其能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激励措施(包括制定相关制度、规则、政策)以及高效服务,鼓励并激发外部人员的参与热情,两者合力,以达到引导所有发展人员和发展因素共同推动基层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本质上看,每一个基层图书馆均属于在地理上有界限的生态系统,即基层图书馆及其发展人员借以生存和发展的所处环境的所有已知条件。它不仅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范畴的制度、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科学技术、教育、道德、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等社会系统,还涵括了基层图书馆已有的资源条件(如建筑空间、硬件设施、技术设备、文献资源等)以及基层图书馆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环境等自然生态系统。它们通过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与发展人员的互动活动中构建了基层图书馆生存发展所涉及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全部层次。因此,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的发展因素既是发展人员作用的对象,也是发展人员的所处环境;既是基层图书馆所处的现实状况,又是基层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手段和力量。
图2 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动力系统
3.2.2 内源发展动力系统中图书馆、人、政府、社会的关系
内源发展是一种基于主体自身但是又要求超越主体自身,并从更宏观的视角把握与布局主体发展进程和方向的理论。因此,细究起来,在内源发展理论视角下,对于发展主体而言,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内源和外源之分,各种发展力量和发展要素的关系是一个互相作用的网环,微观上其有结点又有边界,而在宏观视野中其只有结点,没有边界,奇妙之处在于无论作用于哪个结点,它都是朝着有利于主体(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最终成为一个多元发展主体——所有相关发展人员和要素都在相互协调整合又相互区别的运动中得到发展。在内源发展理念下,图书馆、人、政府、社会等各种发展人员和发展要素的关系亦是如此,最终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动力主体共同发展的系统,如图3所示。
从基层图书馆这一小系统看,在内源发展理念下的基层图书馆虽然着眼的是人的个体需求,是通过激活和发挥图书馆内源动力,引导社会和政府力量给予其更多的支持,以实现基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图书馆的发展使命在于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的全面进步,“因为图书馆会把社会塑造得更美好、更公平、更强大、更多样。”[23]这也是对国际图联在《图书馆与联合国2030年议程的倡导和实施》中将图书馆定位为“是各地区发展引擎”[24]这一角色的生动诠释。
图3 内源发展中图书馆与政府、人、社会的关系
4 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动力系统结构特点及其运行机理
4.1 结构模式
通过对内源发展理论内涵的深入了解,在分析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主客体和动力系统构成的基础上,运用生态系统理论,文章构建了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动力结构模式,其构成如图4所示。
图4中,政府支持力是指政府对基层图书馆的支持力度,包括有形的对图书馆的财政支持、政策法律支持和无形的对提升图书馆公共影响力活动的支持、图书馆服务的宣传配合、相关图书馆服务观念及价值观的培育和普及等。社会支持力是指社会对图书馆的需求程度、认同程度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发展的深度、广度和积极性。环境支持力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指基层图书馆所处的具体自然环境,包括其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周边环境等,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周边配套成熟和环境优美的基层图书馆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读者对它的利用率会更高;还有一个是指基层图书馆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对图书馆的发展影响较大,基层图书馆需要适应其特有的社会环境,遵循社会环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图书馆服务供给能力包含了基层图书馆的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等硬件设施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管理能力、资源配置和科学利用能力、服务创新能力、读者挖掘和培育能力以及相关的服务理念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图书馆自我发展能力。
图4 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动力结构模型
4.2 动力系统结构特点
整体性。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动力系统是以政府支持力为基础,以基层图书馆的服务供给能力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拉力,在既有的社会和自然条件支持下,形成合力,从而构成支持系统运作的动力整体。在这个动力整体中,一方面,基层图书馆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资源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财政和法规制度的保障,社会支持力的发展(图书馆认同意识的培养、科技的进步和先进科技的普及应用、经济的发展等)也为基层图书馆发展提供价值理念、文化认同、技术及经济等全方位的支持;另一方面,基层图书馆硬件基础的更新升级和软件要素的与时俱进,又能更好地适应并激发社会需求,为政府支持力和社会参与度的提升提供支撑,给基层图书馆带来更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其服务供给能力,以此构成良性循环,促成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开放性。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的动力系统融合了自组织理论、系统论等理论优势,从生态学的角度,把基层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及基层图书馆的外部环境所构成的复杂关系全都纳入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要素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建立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动力系统中的各动力主体既是其自身,又是组成基层图书馆动力系统这一整体的部分,它们之间在一致的战略方向中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中实现各种力量之间的调节,并最终通过提升基层图书馆的服务供给能力实现各个部分的发展。
动态平衡性。任何系统或事物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经常性的破和立的过程,这些变革虽然暂时会引起不稳定,但最终会被更高水平的新的平衡所弥补[1]15。因此,在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不同的管理过程或阶段中会有反复性内容,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是在对其发展内容和发展要素进行整体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内源发展的运行体系、对内源发展的程度和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反馈并及时调整,最终实现基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其发展的每个阶段,虽然都有对发展现状和动力系统的分析、评价与反馈,但动力系统的运作却是在新的条件和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必然存在差异,这使得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过程中动力系统的整个运作过程具有动态平衡的特征。
4.3 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动力系统运行机理
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动力系统在实践层面的运行主要包括现实保障、实践推行、评估反馈、调整改进等环节,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又各司其职,始于现实保障,但并不终于调整改进,而是以此为基础,进入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循环。现实保障是基层图书馆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政府为责任主体;实践是经验的来源,以基层图书馆为主体;评估反馈是检验基层图书馆运用政府提供资源的成效,主要根据读者反应、社会需求和公共影响程度等来判定;调整改进是在前面三个环节的基础上,就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为下一轮更高水平的运行做铺垫。从局部看,四个环节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回路,从整体上看,这一闭合的回路是构成整个开放式内源发展动力系统的基础,内源发展动力系统需要在这一闭合回路中不停运行,不断积累经验、调整改进,然后进入更高阶段的循环。
5 结语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越往高阶发展,高层决策的实施越是更多地受制于“基层”。无论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现代化社会,还是振兴乡村文化、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及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等这些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短期目标的实现及其进程的推进,都离不开对基层力量和基层文化的培育。基层图书馆作为承载基层文化生活和精神的重要容器,以内源驱动其发展有助于发现、挖掘和调动基层社会各种力量,从而通过基层力量实现“自下而上”的发展,不但可使其自身避免陷入“自上而下”的政府驱动型的路径依赖,还可以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文化功能。